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密生苔草生于亚高山草甸、丘陵坟地、干早河谷灌丛草地,亦生于干旱草原上,分布区海拔高度在2650–4400m。通常5月中旬返青,8月中旬进入果期,9月以后逐渐枯黄,全生育期约100–120天左右。密生苔草为草甸或草甸草原,以及灌草丛群落的伴生成分。在亚高山草甸中常与四川嵩草(Kobresiasetchwanensis)、紫羊茅(Festucarubra),早熟禾(Poasp.)及其他杂类草一起出现,在灌草丛群落中则伴随火绒草(Leontopodiumsp.)、青蒿(Artemisiaapiacea)、云南须芒草(Andropogonyunnanen–sis),荩草(Arthraxonhispidus)、铁扫帚(Lespedezasp.)等一起出现。
密生苔草茎叶柔软,多汁,无特殊异味,适口性良好,营养价值较高,马,牛、羊等家畜终年喜食官。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密丛生。秆高20一35cm,纤细,扁三棱状,基部具暗褐色纤维状枯叶鞘。叶丝状,短于秆,稍坚硬,边缘内卷。小穗2–4个,顶生l枚雄性,其余的为雌性。圆柱形,长6–20mm;苞片鞘状,雌花苞片矩圆形,边缘膜质,具l一3脉。果壤倒卵状披针形,长约4mm,密被短柔毛,淡黄绿色,具短喙。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长约3mm,具3棱。
密生苔草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
植生板喷播草灌护坡检验批
1 2 3 4 5 6 7 8 9 10 应测 点数 合格 点数 合格 率 % 1 2 3 4 5 6 2 28 34 31 50 51 42 51 47 8 6 75 3 -27 37 -51 40 48 5 4 80 4 -28 41 -51 -50 -27 44 28 7 6 86 5 0.4 0.1 0.3 0.2 0.5 0.6 6 5 83 44 -50 20 -28 20 51 -22 -37 16 45 -33 -50 -50 -38 27 22 45 -18 46 40 51 -10 51 28 -20 -51 -50 42 -19 50 85 85 86 85 85 84 85 86 84 85 10 8 80 70 71 69 72 70 70 69 70 70 71 10 8 80 质量验收规范 规定的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或允许值 (mm) 施工单位 检查评定结果
二名法:Carex phyllocephala T. Koyama
种中文名:密苞叶苔草
种拉丁名:CarexphyllocephalaT.Koyama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属中文名:苔草属
属拉丁名:Carex
国内分布:产于福建省。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日本。
命名来源:[ActaPhytotax,Geobot,16:40.1955]
中国植物志:12:378
生苔草植株矮小;无异味,地上全株无刚毛、刺毛,叶片丰富且柔软,茎秆细、柔软,质地优良、干生苔草在整个生育期都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各个生育期各类家畜食后均能增膘。营养价值高,是青藏高原上优等放牧牧草之一,是夏秋家畜抓膘的优质草。化学成分见表71。干生苔草由于植株低矮,目前不能栽培驯化。但在青藏高原上是四季放牧利用的优等牧草。于生苔草质地柔软,从返青到枯黄各个生育期内,羊、牛最喜食,马亦喜食;夏秋季马、牛、羊最喜食。地上全株各类家畜都采食。以于生苔草为主的小片天然草场,一般产量不高,亩产青草40-50kg;与针茅所组成的群落亩产青草60-100kg;与芨芨草为优势种组成的群落亩产青草150-200kg。干生苔草可作草坪草种。
干生苔草为莎草科苔草属多年生草本。具细长匍匐根状茎。秆 高4–20cm,基部具紫红色呈网状分裂的枯叶鞘。叶条形,短于秆,宽约lmm,粗糙,边缘外卷。小穗2–3;顶生小穗雄性,棒状,具短梗;侧生小穗雌性,矩圆形或球形,具3–14朵密生的花,无梗;苞片刚毛状或鳞片状,无苞鞘;雌花鳞片卵形或宽卵形,棕色,具宽的白色膜质边缘,脉1条。果囊稍长于鳞片,球状倒卵形,革质,肿胀,褐黄色,有光泽,顶端具短喙,喙口斜裂。小坚果球状倒卵形,有三棱,长约2mm(图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