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是研究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变迁的学术著作,强调现代城市史理论和方法与历史地理学的结合,旨在对研究对象做出比较客观的学术分析。全书分为八章,重在对北京城近代化建设与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与特征、城市人口与社会空间、沦陷期间的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解说,是清末至民国时间研究北京城市规划的不可多得的著作。
第一章 学术背景与研究框架
一、城市研究的已有探索
二、基于地理空间的城市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变迁的历史地理背景
一、城市性质与功能变迁的历史进程
二、宏观地理背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第三章 市政近代化建设与城市形态
一、从京师到北平市的建制变化
二、新时代的城市规划与改造
三、建成区、城区、郊区的划分
四、使馆区等外来因素的作用
五、社会变革对城市形态与格局的影响
六、城市政治地位的逐步动摇
七、拓展辖区范围的设想和尝试
附录:《北平游览区建设计划》(摘录)
第四章 城市功能分区的转变和特征
一、官署与皇家禁地的功能转变
二、新旧并存的商业区
三、工业的出现与混杂分布
四、近代化市政与建筑的分区差异
五、地租地价对城市结构的调节
六、教育、书肆、戏曲的地域特征
七、平民商业娱乐中心天桥的变迁
八、寺庙的衰落与庙会功能的转变
第五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空间
一、城乡人口数量与人口流动
二、从封闭到开放的人口分布
三、城市功能变化带动的居民职业变化
四、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空间特征
第六章 沦陷时期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
一、《北京都市计划大纲》提出的背景
二、都市计划的基本思路
三、都市计划在西郊与东郊的实施
四、对《北京都市计划大纲》的评价
五、北平市民的数量与分布
六、外国侨民的数量
七、城市建设与功能区的变化
八、毒品泛滥与娼妓增多
九、城市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 交通中心地位的巩固和提升
一、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建设
二、新式邮政与电话电报的兴起
三、航空事业从无到有的缓慢发展
四、市内交通的逐步改观
五、北平光复后的交通事业
第八章 近现代的城市意象
一、行为地理学概念与方法的应用
二、城市意象的分解与综合
三、多元化城市意象的分析
第九章 功能空间结构与社会空间结构的解释
一、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的解释
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
书名:民国北京(北平)城市形态与功能演变
作者:孙冬虎、王均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11
页数:244
装帧:平装
ISBN:9787562346814
建筑师的城市整体观是从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开始的。影响城市形态的动力因素极其复杂而又扑朔迷离。应当看到城市组成因素的多元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的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是一种功能与结构...
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 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难以短短的几句话讲清楚,如果你是专业口腔医生和技工,你可以找本口腔生理解剖学看看,那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如果你是非专业人士,可以从下面介绍中简单地了解。一、牙齿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按牙齿...
孙冬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名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区域历史地理和地名研究。著作有(含合著)《北京近千年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北京交通史》《北京地名研究》《北京地名发展史》《地名史源学概论》等十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2008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近代城市、地理学史、地图学史研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曾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与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北京的城市形态演进
目录 1 绪论 ........................................................... 1.1 北京概述 ................................................... 1.1.1 北京简介 ............................................... 1.1.2 地理环境 ............................................... 1.2 新老地图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对比 ............................... 1.2.1 民国时期北京空间形态 ................................... 1.2.2 近期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趋
福州港口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建筑设计与规划 福建建设科技 20071No11 31 福州港口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刘晓芳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 610031) [提 要 ] 文章在分析福州城市形态演变轨迹的基础上 ,研究了港口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关系 ,并总结了福州港口 发展与城市形态演变的规律 ,进而文章探询了福州未来港城形态的发展趋势 ,以期能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 [关键词 ] 城市形态 ;演变 ;港口 ;福州 Ab stra 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urban mor phological evolution track of Fuzhou,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 develop2 ment and urban morphol ogical evoluti on, t
民国时期是西安城市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阶段,道路作为城市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发展演变往往是城市变革的先导。
《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研究》运用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以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为切入点,从复原城市道路系统演进过程,分析道路系统演变与市政管理变革的关系,探察道路利用过程中路、车、人间的冲突和管理所体现的城市治理转型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深入理解民国西安城市近代转型历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内容
第四节 资料基础、研究方法与概念厘定
一 资料基础
二 研究方法
三 概念厘定
第二章 民国前期西安城市道路系统的初步发展(1912-1930)
第一节 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前期西安城市道路概况
一 晚清西安道路系统格局及街巷景观
二 民国前期西安城区主要街道
第三节 民国前期西安城市道路系统的初步变革
一 东大街——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开端
二 20世纪20年代西安城市道路建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安城市碎石马路道路系统的形成(1931-1938)
第一节 基于城市现代功能分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一 西安市政工程处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初步规划设计
二 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对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
三 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第二节 西安城市碎石马路道路系统的建立
一 西大街碎石马路的修建
二 碎石马路道路系统的形成
第三节 碎石马路道路系统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
一 碎石马路道路系统演变的时间特征分析
二 碎石马路道路系统的等级划分
三 碎石马路道路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
四 碎石马路道路系统建设对西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1938-1949年西安城市道路系统的发展演变
第五章 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配套设施的发展演变
第六章 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与市政管理变革
第七章 道路利用冲突与管理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民国西安城市道路建设档案选辑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郭世强,1988年生,江苏徐州人,201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地理与近代城市社会经济史。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历史教学问题》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