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PFGE,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种分离大分子DNA的方法。在普通的凝胶电泳中,大的DNA分子(>10kb)移动速度接近,很难分离形成足以区分的条带。在脉冲场凝胶电泳中,电场不断在两种方向(有一定夹角,而不是相反的两个方向)变动。DNA分子带有负电荷,会朝正极移动。相对较小的分子在电场转换后可以较快转变移动方向,而较大的分子在凝胶中转向较为困难。因此小分子向前移动的速度比大分子快。脉冲场凝胶电泳可以用来分离大小从10kb到10Mb的DNA分子。
1.以TE缓冲液悬浮λ多联体(Boehringer MA宝灵曼公司产品),浓度为4μg/40μl。
2.用等体积TE配制的2%低熔点琼脂糖(温度保持在45℃)混匀。
3.移去混合液注入预冷的凝胶块模具中。
4.室温下用TE及100 mmol/L NaCl溶液温育2天。
1.从YPD(酵母提取物,蛋白胨和葡萄糖)培养基瓶皿中挑选单一克隆加入10ml
YPD预培养的肉汤中,30℃下剧烈震荡生长24小时,然后加入200ml YPD肉汤,剧烈振荡24~48h(产量大约100块)。
2.4000×g转速,离心10min,然后用50mmol/L EDTA/10 mmol/L Tris-HCl(pH7.5)溶液悬浮。
3.仍以4000×g转速离心10min,再用SCE[1 mol/L 山梨醇,0.1mol/L枸椽酸钠,pH5.8及10 mmol/L
EDTA (pH7.5)]溶液重悬。
4.取稀释后的细胞悬液用Neubauer腔计数。
5.溶液短暂离心后,再用SCE重悬细胞,使40μl SCE溶液中含5×107个细胞(相当于80μl体积的模块中含有5×107个细胞)。
6.溶液与0.1mg/ml酵母扣糖酶100T和100mmol/Lβ-巯基乙醇混匀,37℃保温15~30min。
7.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SCE配制的2%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混匀,保持在50℃。
8.将混合物移注入预冷的凝胶块模具中。
9.凝胶块用含10 mmol/L二硫苏糖醇的SCE溶液37℃下振荡温育1~2小时。
10. 将凝胶块移入蛋白酶缓冲液中,加入2mg/ml蛋白酶K,50℃温育48h。
11. 用50 mmol/L EDTA/10 mmol/L Tris-HCl(pH7.5)溶液洗涤凝胶块3次,每次20min。
12. 凝胶块可用此混合液于4℃保存或不用漂洗直接装载入凝胶中。
1.将0.8%的琼脂糖在0.25×TBE中熔化后冷却至50~60℃,立即注入凝胶框架中,并插入梳子。
2.凝胶固化后小心地拔出齿梳,用2把无菌手术刀将DNA凝胶块上样。若用不同内切酶消化凝胶块,则取不同样品时应将手术刀片烧灼后冷却。将DNA大小标志物上样至凝胶的两旁。
3.用1%液态低熔点琼脂糖凝胶(0.25×TBE配制)密封狭槽。
4.若有气泡存在,用注射器驱赶气泡。
5.一旦密封的低熔点琼脂糖已固化(大约10min),可将凝胶搁入腔室,并用电泳缓冲液覆盖过胶面。
6.应设定合适的电压及转换时间(参考《分子医学技术》84页表8.1)并开始电泳。两个不同电泳方向的电流应相等。
7.电泳结束后,凝胶用0.25×TBE配制成的EB(0.4μg/ml)染色。
8.用泵自槽中排除缓冲液,续以双蒸水冲洗电泳槽。
9.凝胶成像:DNA在曝光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缺口。
10. 用0.25mol/L HCl漂洗凝胶30min,让DNA脱嘌呤,并有利于转移。
11. 凝胶用碱(变性溶液中)变性20min,两次,续以中性溶液1~5min。
12. 采用标准Southern印迹方案将DNA转印至尼龙膜上。一般来说,印迹PFGE凝胶的时间较普通凝胶印迹时间长(约48h)。
1.收集10ml全血,加入30ml细胞裂解液。置冰浴中至少20min直至红细胞完全溶解。
2.2000r/min离心10min,移去红色上清液,再次用细胞裂解液洗涤细胞,然后用PBS重悬细胞。
3.稀释单细胞悬液并取一小份用Neubauer腔计数细胞。
4.用PBS重悬细胞,以达到40μl PBS中含1百万个细胞比例(1百万个二倍体哺乳动物大约含有基因组DNA 10μg)
5.用PBS配制2%浓度低熔点琼脂糖溶液并保持在50℃。
6.将等体积(各1ml)细胞悬液与琼脂糖溶液于室温下混匀,立即倒入凝胶块模具中。
7.静置20min让琼脂糖固化,用无菌塑料杯(通常用作划菌)将凝胶块自模具中取出并置入蛋白酶缓冲液中,加入2mg/ml的蛋白酶K。
8.将带有凝胶块的蛋白酶K缓冲液于50℃保持2~3天。每个盛有50ml蛋白酶缓冲液的Falcon管可容纳多达100个凝胶块。
9.蛋白酶K消化后,可将凝胶块保留在此缓冲液或0.5mol/L EDTA溶液中保存于4℃。
10. 此外,继续将凝胶块用高压消毒过的TE缓冲液冲洗数遍的步骤。
11. 将凝胶块放入装有TE及0.04mg/ml PMSF溶液的Falcon试管中,灭活残留的蛋白酶K。
12. 室温下用TE溶液漂洗凝胶块数次,将凝胶块放入另一干净的试管,可直接用于酶切反应或用0.5mol/L
EDTA,(pH8.0)4℃保存凝胶块。
13. 若用EDTA保存凝胶块,取出后应用TE溶液室温下漂洗30 min×2次。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
用ELISA分析 有试剂盒 ELISA基本原理 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近二十几年来,免疫学分析方法发展很快...
两者区别:连续电泳系统分离蛋白质,由于分子筛效应不明显,一般只用于分离组分比较简单的样品,且没有堆积胶的浓缩作用,分辨率较低,加样时必须加成一条极窄的带,以使样品能很好地分离。但如果高分辨不是实验目的...
1.应使用消毒溶液及戴无菌手套以免DNA降解。
2.在Falcon试管中用1×TE溶液漂洗凝胶块20min 3次,以去除EDTA。
3.混合:酶反应缓冲液(高、中或低盐缓冲液),100
mmol/L亚精胺(只用于高盐缓冲液状态),10~20单位的内切酶。20单位的内切酶就足以过夜完全消化10μg DNA。
4.设立一个除内切酶成分外含有混合物各组分的阴性对照,以检查是否有非特异性DNA降解。
5.将琼脂糖凝胶块加入反应混合溶液中:通常用消毒过的手术刀或套环将凝胶块移入。
6.若两种内切酶所需缓冲液条件一致,可以同时或先后用两种不同的酶进行消化(先用低盐缓冲液的酶消化,再调整盐浓度)。倘若首次消化的酶要求50℃条件,在第二个酶消化时要换缓冲液。
7.若要进行部分消化,则首先在同一温度和反应时间用1:10稀释的酶进行尝试。
实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 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原理 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简称 PAGE),由称盘状电泳。 这种电泳是在区带电泳的基础上, 以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 采用电泳 基质的不连续体系(即凝胶层的不连续性、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 pH 的不连续性及 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使样品在不连续的两相间积聚浓缩成很薄的起始区带(厚度为 10-2cm),然后再进行电泳分离。 圆盘电泳名称来源即由于此法的原理是依靠基质的不连续性( discontinuity ),凑巧在垂 直柱形凝胶上分散出的区带也很象圆盘状( discoid shape),取“不连续性”和“圆盘状”的 英文字头“ disc”。因此英文名称为“ disc electrophoresis”,中文直译为盘状电泳。 仪器装置:如 图 A 所示,上下两个
电泳的工艺流程--铝合金电泳
电泳的工艺流程 -- 铝合金电泳 .txt 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 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 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电泳的工艺 流程 -- 铝合金电泳 首先:电泳涂装 (electro-coating) 是利用外加电场使悬浮于电泳液中的颜料和树脂等微粒定 向迁移并沉积于电极之一的基底表面的涂装方法。电泳涂装的原理发明于是 20 世纪 30年代 末,但开发这一技术并获得工业应用是在 1963 年以后,电泳涂装是近 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 种特殊涂膜形成方法,是对水性涂料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施工工艺。具有水溶性、无毒、易于 自动化控制等特点,迅速在汽车、建材、五金、家电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泳涂装是把工件和对应的电极放入水溶性涂料中,接上电源后,依靠电场所产生的物理化 学作用,使涂料中的树脂、颜填料在以被涂物为电极的表面上均匀析出沉积形成不溶于
?Pulsed Electric Field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PEF)是将待处理的物品置于带有两个电极的处理室当中,在电极上施加高压脉冲,利用处理室中形成的脉冲电场处理样品的技术。在作用机理上,它是利用高压脉冲电场来作用于液体中的有害微生物,当施加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使得微生物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膜发生穿孔甚至破裂,从而使微生物细胞凋亡,达到杀灭微生物细菌的目的;同时高压脉冲电场也能改变生物酶的分子结构,使之失去活性,从而达到对酶的钝化目的。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可在较低温度的温和条件下(40~50℃)实现对液体物料的灭菌。实验研究发现,PEF对大肠杆菌、啤酒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它能满足消费者对新鲜食品的需求,是对食品进行"最小限度破坏的加工"。高压脉冲电场技术被认为是非热处理技术中最有前景的一种技术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和重视。一般用于PEF杀菌的波形主要有方波、指数波、钟形波和振荡衰减波。
主要为杀菌作用:
基本原理 脉冲电场产生磁场,这种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交替作用,使细胞膜透性增加,振荡加剧,膜强度减弱,因而膜被破坏,膜内物质容易流出,膜外物质容易渗入,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2、电离作用 电极附近物质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与膜内生命物质作用,因而阻断了膜内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的进行;同时,液体介质电离产生O3的强烈氧化作用,能与细胞内物质发生一系列反应。 通过以上2种作用的联合进行,杀死菌体。
高压脉冲电场近几年的成就
高压脉冲电场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食品非热处理技术之一,目前还未有衡量杀菌效果的统一指标,国内外也未见关于高压脉冲电场与冷冻浓缩相结合的工艺报道。本文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温度、电导率以及脉宽对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效果的影响;在热力杀菌F值理论的基础上,引入高压脉冲电场F值理论,以大肠杆菌O157:H7为目标菌,进行杀菌效果统一指标的探索,并将此理论应用于冷冻浓缩西瓜汁的杀菌处理;比较-18℃贮藏温度下冷冻浓缩PEF处理西瓜汁、热处理西瓜汁与西瓜原汁各理化指标的变化及感官评价;结果如下: 1.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效果也有一定的增强,但不具有显著性。电导率对杀菌效果影响不显著,高电导率反而会使处理后样液温度升高,增加无效能耗。在研究电导率对杀菌效果影响的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影响是显著的。随着温度的降低,牛奶电导率可降到0.48 ms/cm,且不同浓度对低温状态下的牛奶电导率影响不显著。温度对浓缩果汁的电导率影响很大,在低温情况下,电导率<1 ms/cm。能够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浓缩果汁电导率的大小,以达到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条件。研究还表明流速为30 mL/min时,脉宽对大肠杆菌杀菌效果影响不显著。 2.首次引入场强致死率LR=10(E-ER)/Z,建立高压脉冲电场F值理论,用致死率曲线下的面积来描述致死性。以26.7 kV/cm为参考场强,其D26.7=136μs,Z(耐场强常数)=22.4 kV/cm,计算某一特定场强下理论致死时间。将其与实际致死时间比较,结论是二者相差不大,且实际时间要比理论时间稍长,符合实际情况。 3.将高压脉冲电场F值理论计算出的理论操作参数应用于冷冻浓缩西瓜汁杀菌处理,结合冷冻浓缩技术实现了低温下对西瓜汁的杀菌处理,其微生物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冷冻浓缩果汁处理获得的电压要明显高于西瓜原汁,且电流远远小于西瓜原汁。从温升角度来看,冷冻浓缩果汁也要优于西瓜原汁,温升小,减少了能量耗散,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贮藏期间各理化指标的比较发现,pH值,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总糖含量也保持不变,而Vc含量都有降低。对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果汁进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冷冻浓缩 PEF处理的果汁更接近于原汁,而热处理果汁评价结果会差一些。
种子是农业生产上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的活力影响到植物的整个生命过程.通过不同途径保持和提高种子的生命力,不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生物学问题,而且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略)展,生物细胞的电磁特性及电磁效应(略)理因素特别是外界电磁场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利用高压脉冲电场(PEF)处理种子试验条件可控性强,费用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本研究首次将PEF技术应用到蔬菜陈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生长上,研究了电场强度、处理时间(略)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PEF对于辣椒抗冷性和抗旱性的影响,并探讨了PEF对其作用的机理.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可以得出,(略)理蔬菜陈种子可以提高陈种子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种子膜的透性和膜脂的过氧化作用,促进陈种子的萌发.通过试验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最佳的参数组合,为PEF技术应用于蔬菜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