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马丝兰是属微子目 Microspermae、兰科下一个物种。
科名 | 兰科 |
拉丁名 | Maxillaria densa |
种名 | 马丝兰 |
引种人 | 邵应韶 |
引种时间 | 1978.7.16 |
引种地点 | 墨西哥 |
引种材料 | 苗 |
丝兰和丝兰蛾(为一种昆虫,学名叫Pronuba)的互相依存和互相适应是生物界中很少的情形中的一个。丝兰的花是于晚间开放的,开时放出奇香,以迎接丝兰蛾之来访。蛾的口腔有一种细长而能弯曲的吻管用以收集花粉...
没有听说过丝兰做菜吃的,丝兰对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氨气等均有很强的抗性和吸收能力。试验表明:在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为0.15毫升/立方米的环境下,许多树木如桧柏、石楠、迎春、泡桐等都出现...
还可以接受
脱水马兰加工特性的研究
通过在不同风温(52℃、56℃、60℃)和不同微波输出功率(150W、225W和300W)条件下对马兰进行脱水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微波干燥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干燥率也相应增加,利用微波干燥可以从热风干燥可以从热风干燥所需的200~400min缩短到5~8min,同时,微波干燥能更好地保持马兰的色泽,并有更高的复水性。
脱水马兰加工特性的研究
通过在不同风温(52、56和60℃)和不同微波输出功率(150、225、和300W)条件下对马兰进行脱水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微波干燥随着输出功率的提高干燥速率也相应增加。利用微波干燥可以从热风干燥所需的200~400min缩短到5~8min,同时,微波干燥能更好地保持马兰的色泽,并有更高的复水性。
丝兰和丝兰蛾(为一种昆虫,学名叫Pronuba)的互相依存和互相适应是生物界中很少的情形中的一个。丝兰的花是于晚间开放的,开时放出奇香,以迎接丝兰蛾之来访。
蛾的口腔有一种细长而能弯曲的吻管用以收集花粉。当黑夜时,雄蛾便四处飞行寻找雌蛾,最后便把花粉传到其它的花朵中去。雌蛾有一长的放卵器,它能利用这放卵器刺穿子房的组织。交尾后的雌蛾便爬上花药上采集花粉,把花粉搓结成一大块可达它的头部3倍。
然后它便负着这重物飞到另一朵花中去,以放卵器刺穿子房壁而产卵于子房室中。这样的工作完毕后,它便爬至往头顶将花粉球压入柱头的深处。如此的工作3次,一子房中的3室都经它产过卵和3个柱头都经它压入花粉。
这种正确的动作着实惊人,好像它深知雌蕊的构造和将来子房发育的情形似的。因此,丝兰的胚珠因得丝兰蛾的传粉而受精,而丝兰蛾的幼虫也籍丝兰的胚珠为食料而存活。这就可以显示出2种不同的生物,在非常复杂而细致的适应法则下过着它们和谐的生活。当丝兰的种子将成熟时,丝兰蛾的幼虫也成熟了,它们便咬穿果壁,吐丝而下降至地面,然后在土中结茧成蛹。等到下年度丝兰开花时,丝兰蛾破茧而出,再为生育和传粉而工作。
茎很短或不明显。叶近莲座状簇生,坚硬,近剑形或长条状披针形,长25-60厘米,宽2.5-3厘米,顶端具一硬刺,边缘有许多稍弯曲的丝状纤维。花葶高大而粗壮;花近白色,下垂,排成狭长的圆锥花序,花序轴有乳突状毛;花被片长约3-4厘米;花丝有疏柔毛;花柱长5-6毫米。秋季开花。
原产北美东南部,我国偶见栽培,供观赏。在本属中,我国最常栽培的是凤尾丝兰 Y. gloriosa L., 有明显的茎,叶缘几乎没有丝状纤维,全缘;此外偶见栽培的还有弯叶丝兰 Y. recurvifolia Salisb., 与凤尾丝兰相近,但此种叶下弯,果直立(凤尾丝兰叶直立或平展,果下垂);千手丝兰 Y. aloifolia L. 和凤尾丝兰相近,但叶缘粗糙,有刺状细齿,子房基部有短柄,可以区别。
双丝兰的花生长在假鳞茎上,花较小,有黄褐色的窄萼片,紫色的花瓣,白色花唇。花瓣中心是花粉囊,花粉分别储存在两个花粉囊中。黏块可以把花粉囊黏到传粉者身上,从而传粉。
双丝兰的叶可以运输雨水、雾气中的水分,水分汇集与蜡质厚叶,叶上气孔减少,有助于减少水分流失。
双丝兰的茎是假鳞茎,可以储存水分。这种假鳞茎呈灯泡状,零散分布在匍匐茎上。
双丝兰的根是气生根,长在地上或石头上。根的外层部分是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死细胞,作用像吸墨纸,可以帮助吸收和保存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