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分布于中国台湾东部、广东东部(汕头)和云南东南部(石屏县)。广布于亚、非两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向南到大洋洲。
毛叶铁线蕨四季常绿,耐阴性极强,可在立体绿化背阴面及室内绿化应用,亦可作庭园绿化阴湿处点缀,是室内切叶或盆栽观赏植物。
陆生中小形蕨类, 植株高约4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被紫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柄长约20厘米,粗达2毫米,深栗色,有光泽,密被棕色长柔毛,老时部分易脱落;叶片阔卵状三角形,长18厘米,宽约10厘米,二至三回二叉分枝,通常中央的羽片最长,约16厘米,线状披针形,奇数一回羽状;末回小羽片约30对,互生,斜展,具短柄,相距约5毫米,基部1-2对稍疏离,向上各对密接或重叠,中部的小羽片大小几相等,长约8毫米,宽4-5毫米,长圆形,内缘及下缘直而全缘,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外缘圆形,上缘圆截形,均具狭而浅的缺刻,能育裂片的先端平截而全缘,不育的呈浅波状并且具细齿牙;下部1-2对小羽片略缩小,扇形或扇状长方形,顶部小羽片与中部的同形而逐渐变小,顶生小羽片倒三角形,稍大于其下的侧生小羽片;各侧生的羽片与中央羽片同形而向两侧渐变短,各羽片相距约1厘米。叶脉多回二歧分叉,小脉直达边缘或几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干后纸质,褐色或深橄榄色,两面均疏被棕色茸毛;各回羽轴及小羽柄均为栗棕色,有光泽,密被棕色茸毛。孢子囊群每羽片4-12枚,着生于缺刻内;囊群盖圆形,上缘深凹成缺刻,革质,褐色,上面被棕色茸毛,全缘,宿存。
以利成活。 铁线蕨在温暖阴湿的环境下,生于叶缘的孢子成熟后,极易散落在潮湿土壤上自行繁殖生长,待成苗后便可挖取上盆。大规规模繁殖时多用孢子繁.....................
铁线蕨性喜温暖阴湿环境,不耐寒,不耐旱,宜酸性土壤。盆栽可常平放在室内具有散射光处,则生长良好。盆土以山地森林土和肥沃园土各半混合配制的培养土为宜。生长季节浇水要充足,每隔2周左右需施1次薄肥,促使其...
你好,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高0.1-0.6米。因其茎细长且颜色似铁丝,故名铁线蕨。铁线蕨也是钙质土的指示物。由于其畏干燥及强烈光照,须放置到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广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
毛叶铁线蕨喜温暖和阴湿的环境,忌风吹、怕日晒。喜酸性土壤,适宜在新鲜、疏松、肥沃的腐叶土生长。
孢子采集及消毒处理:当毛叶铁线蕨的孢子囊开始呈现褐色,将其孢子叶剪下,于室内阴晾,待孢子散落收集待用。收集毛叶铁线蕨孢子用滤纸包好,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水里浸泡3分钟,再在1克/升升汞溶液中浸泡3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漂洗4次,备用。
孢子接种及诱导萌发:将MS培养基、6克琼脂和20克蔗糖配制成pH5.8-6.0的孢子萌发培养基1升,分装至200毫升培养瓶中,每瓶约加入培养基20毫升,室温冷却后待用。将消毒过的毛叶铁线蕨孢子用无菌水配成悬浮液,用无菌的移液枪吸取1毫升加入到准备好的培养瓶中,轻微晃动培养瓶,使孢子均匀分布在萌发培养基上。培养条件是:温度为25-30℃,光照强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培养7天后孢子开始萌发,培养基显绿,孢子形成绿色丝状体,培养30天后从绿色丝状体发育成致密的、大约0.3-0.4厘米的片状原叶体。
原叶体增殖培养:将MS培养基、6克琼脂、20克蔗糖、0.2毫克6-BA、0.1毫克NAA配制成pH5.8-6.0的增殖培养基1升,分装至200毫升培养瓶中,每瓶约加入培养基20毫升,室温冷却后待用。将片状原叶体转接至增殖培养基,培养条件是:温度为25-30℃,光照强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培养30天后,所得增殖原叶体团直径为1厘米左右。
幼孢子体诱导:将MS培养基、6克琼脂、20克蔗糖配制成pH5.8-6.0的孢子体诱导培养基1升,分装至200毫升培养瓶中,每瓶约加入培养基20毫升,室温冷却后待用。将增殖原叶体转入孢子体诱导培养基,培养条件是:温度为25-30℃,光照强度2000-25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小时/天。培养11天后开始长出幼孢子体,30天后形成大量的幼孢子体,且生长1-3片幼孢子叶。
组培苗移栽管理:将幼孢子体团从组培瓶内取出,分离成单株幼孢子体或具4-5株幼孢子体的小丛,按每2块幼孢子体团分离物与200毫升0.1%多菌灵消毒液混合,然后边摇匀边均匀倒入配制好的土壤基质中培养,并覆盖薄膜保湿,栽植后15天内保持覆膜,以后可打开薄膜透气,30天后可完全揭开薄膜,但每天喷雾保湿。土壤基质由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按体积比1:1:1混合得到,并用0.1%多菌灵消毒液浇透。孢子萌发到幼孢子体形成需90天,幼孢子苗成活率100%。
室内观叶佳品——铁线蕨
室内观叶佳品——铁线蕨
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铁线蕨
铁线蕨分布广泛,容易培养,是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将经过低温处理(4℃)的铁线蕨成熟孢子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45 d左右,孢子萌发后长成配子体,培养60 d左右,颈卵器内的受精卵萌发长出幼孢子体。将铁线蕨孢子接种到花盆内的土壤上,在室内培养2~3个月长成配子体,培养4~5个月长出幼孢子体。将培养基上的幼孢子体移栽到花盆土壤中可在室内长期培养,四季常青,孢子囊陆续分化、成熟。
鞭叶铁线蕨系Ser.CaudataChing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3(1)卷||铁线蕨科ADIANTACEAE||铁线蕨属AdiantumL.||鞭叶铁线蕨系Ser.CaudataChing
系3.鞭叶铁线蕨系—Ser.CaudataChing,1.c.
鞭叶铁线蕨系有7种,主产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下级分类:
1、团羽铁线蕨AdiantumcapillusjunonisRupr.
2、鞭叶铁线蕨AdiantumcaudatumL.
3、普通铁线蕨AdiantumedgewothiiHook.
4、假鞭叶铁线蕨AdiantummalesianumGhatak
5、半月形铁线蕨AdiantumphilippenseL.
6、苍山铁线蕨AdiantumsinicumChing
7、翅柄铁线蕨Adiantumsoboliferum(Wall.)exHook.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拼音名】Máo Zú Tiě Xiàn Jué
【英文名】Bonat's Maidenhair
【别名】毛脚钱线蕨、猪鬃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毛足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onatianum Braus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植株高30-50cm。根茎细长横走,密被棕黑色、狭披针形鳞片。叶近生或远生;叶柄长12-22cm,腹面扁平或有浅纵沟,深棕色至紫棕色,有光泽,基部有棕色多细胞长茸毛;叶片草质,宽卵形,长20-30cm,宽10-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四回羽状;羽片6-10对,互生,略斜上,有柄,卵形,下部的长8-10cm,宽5-6cm,三回羽状;羽片4-6对,互生,略斜上,柄纤细,卵形至长圆形,下部的长2.5-3cm,二加回羽状;羽片2-3对,互生,平展,柄纤细,三角状卵形,下部长1.2-1.5cm,宽1-1.2cm,一回羽状;末回羽片1-2对,互生,有细短柄,扇形或倒卵形,长5-7mm,宽4-5mm,先端圆形有三角形短齿,齿端有短尖头,基部楔形或稍斜,先端羽片较大,扇形;叶脉为多回二叉状分枝,直达锯齿尖端,两面明显。孢子囊群肾形,生于羽片上缘,每羽片有1-2个;囊群盖圆形或肾形。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2200的常绿阔叶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平;寒
【归经】肾;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痢疾;尿路感染;白浊;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平。有清热解毒、利尿止泻的功能。用于痢疾、尿路感染、白浊、乳腺炎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