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张晓刚,姚 林,王国栋,刘宏民,刘 军,俞小峰,刘相华,王军生,蔡恒君,彭 艳
主要完成单位: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燕山大学,东北大学
冷轧板带钢板形控制技术
板形控制是板带钢生产的核心控制技术之一,因为冷轧板带钢的厚度较小,对不均匀变形的敏感性大,所以冷轧板带钢板形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板形的含义,分析了影响板带钢板形的主要因素,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出了控制冷轧板带钢板形的技术措施。
铝板带冷轧生产的板形控制技术及策略
概述了影响铝板带冷轧板形的因素,并结合天津忠旺六辊CVC冷轧机组,详细介绍了CVC轧机中采用的板形控制新技术,及新技术在板形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策略。
欧帝科技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研发团队由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端人才组成,掌握核心的液晶拼接技术,是国内仅有的几家具备核心技术企业,所推出的纯数字拼接系统和第三代嵌入式拼接系统至今为国内唯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液晶拼接显示产品为核心,覆盖液晶监视器、液晶广告机、液晶触摸屏、3D立体显示设备、拼接器系列、矩阵系列、数字远传、数字分配设备等领域9大类200余种规格的产品体系,所有产品均已通过国家ISO9001认证及CCC认证,建立了从研发、生产、销售、维护为一体的产业链,完成了上海世博、京沪高铁、南水北调、花旗银行、IBM计算机中心等多个重大型项目,取得各类资质荣誉10余项,成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可变自主控制是一种将人类智能同机器智能结合起来的控制方式,为了最大化系统的自主控制能力尽量减轻人类的工作负荷,系统具有多个层次的自主控制等级,并在非结构化环境下根据一定的策略自我评估自主控制等级,在合适的时候向人类发出控制邀请,实现人机智能融合的控制方式。该控制方式虽然有人类的介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机器自主控制能力的降低,而是在现有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引入人类的智慧,帮助机器减轻问题的复杂度,人类和机器之间取长补短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水平。把人类和机器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决策和行为选择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机器的执行系统将人类和机器的共同智慧转化成为智能行为。从而实现在非结构化环境下,使用人机融合的智能来分析问题、制定策略最终解决问题的控制方式。让智能系统拥有最大限度的智能水平,从而能够解决人类和机器没有合作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可变自主控制系统最大的特征就是系统拥有若干个自主控制等级,每个控制等级对应着不同的控制策略。机器的自主控制等级越高主动性就越强,在全自主控制方式下,机器具有完全的主动权从而忽略人类的存在。而在手动控制方式下,机器拥有最少的主动权甚至没有主动权,此时人类在主动权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机器能够动态的在人类和机器之间主动协调分配可变自主控制系统的控制权。这样必须为机器制定一个调整控制等级的方法策略,机器会根据不同的任务环境背景在任务执行中采用不同的自主控制等级模式,在需要的时候机器会主动提示人类手动干预和操作机器设备,帮助机器减轻问题的复杂度,或者在某段时间内让人类接管部分或者全部控制权。
具有可变自主控制能力的智能系统,可以很好的将人类的智能和机器的智能结合起来。在可变自主控制系统里,人类和机器己经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和机器之间相互帮助、各挥所长,各自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可变自主控制系统的智能提供信息和智能支持。让可变自主控制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佳的状态,并且拥有比人类和机器没有合作之前更高的智能水平,最终实现1 1>2的目的。最终能够解决人类和机器没有合作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
|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YS620型组合式凹版印刷机”。图由主办方提供 |
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汕头的优势支柱产业。日前,由广东汕樟轻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樟轻工公司”)捐赠的一件工业机械实物,将作为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的展品,在“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与市民见面。
汕樟轻工公司捐赠的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YS620型组合式凹版印刷机”,它见证了汕头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通讯员 黄冬凌 付莹 实习生 甘子美
生产近30年的设备
至今仍在“服役”
尽管经过近30年的岁月洗礼,这台研发于1990年的凹版印刷机至今仍在生产线上“服役”。获悉改革开放40周年展征集展品的通知,汕樟轻工公司专门从外地回购该凹版印刷机,并捐给深圳博物馆。
汕樟轻工公司董事长李丽辉告诉记者,汕樟轻工创建于1989年,是汕头市最早创办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彼时公司只是一间几百平方米的小作坊,整个厂老板加上员工总共只有12人。
乘着改革的春风,广东涌现出不少知名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时任汕樟轻工董事长、厂长的王镇臣,敏锐地发现了商机——潮汕地区许多食品企业的食品包装简陋,有的甚至简单用报纸进行包裹,一来不卫生,二来不利于企业塑造品牌形象。
李丽辉回忆,当时国内包装业仍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适用于印刷这类包装品的组合式凹版印刷机在国内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仍是空白。经过大量、全面的市场调研后,汕樟轻工决定自主研发包装机械。
“当时在中国还没有自己设计制造的凹版印刷机。”李丽辉说,在当时信息相对闭塞的情况下,要想把凹版印刷机造出来,唯有靠自己摸索。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
凹版印刷机诞生
李丽辉仍记得,王镇臣厂长大胆借鉴国内外各类机型的优点,带领厂里全体成员克服当时艰苦的条件,不断地研发、破译核心程序。
“无数个日夜,废寝忘食。”在汕樟轻工工作了27年的谢伟忠还记得,王镇臣的技术在全国都是顶尖的,研发凹版印刷机时,王厂长几乎都是睡在过道上,睡醒了继续钻研。
李丽辉介绍,印刷机这种机器从试制成功到投入使用,科研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印刷机进行试印,在试印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改进后又一遍遍地试印,但凹版印刷机的试验效果在最初总是不尽如人意。
“直到1990年的某个深夜,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大家工作的声音。”李丽辉清楚地记得,那台由汕樟轻工自行设计研发的印刷机器,“咔咔咔”地开始运行。很快,一张色泽亮丽、图像清晰的图画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愣了好几秒,才意识到我们终于成功了。”
至此,第一台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YS凹版印刷机诞生。李丽辉说,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引起国内外用户的强烈反响,并迅速占领了国内凹印机市场,在三年内达到中国市场35%至40%的市场份额,“当时甚至有外国客户以为是带电脑控制的,但我们研发的设备是纯机械操作的,令他们刮目相看”。
工匠精神引领企业
在改革中不断创新
凹版印刷机的诞生,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工业领域锐意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这款机型在当时突破了国内外传统套印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大胆创新,采用差动原理和根切超大斜角齿轮传动设计,使机器的套色实现各色组独立调整的目的,使机器的套印精度达到很高的水准(套印精度达+-0.1mm)。
李丽辉说,在1992年汕头特区成立十周年庆典上,这台凹版印刷机作为汕头科研成果展出,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鼓励。
“我们是印刷行业的先行者,这套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凹版印刷机能被收纳到展馆中作为藏品,是我们汕樟轻工人的骄傲。”李丽辉说,中国第一台YS凹版印刷机是汕樟轻工发展的起点,但这个成就并没有让“汕樟轻工”人满足。
此后,汕樟轻工又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台高速凹版印刷机,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高速凹版印刷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2009年,汕樟轻工与德国西门子合作,研发出的每分钟可以印刷400米的中国第一台直驱式传动伺服控制凹版印刷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汕樟轻工研发成功的水处理反渗透膜浸渍涂布机组,经鉴定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欢迎广大群众踊跃捐赠改革开放藏品,具体事宜请致电0755-88121087,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A区北门深圳博物馆。
作者: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