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路生胡枝子(学名:Lespedeza viatorum),为豆科胡枝子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生长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或林下灌丛中。
分布在中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及沿海岛屿。
直立灌木,高1-2米,光滑或稍被毛,枝具棱,贴生灰白毛。托叶钻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被贴生的柔毛;叶柄长0.5-3厘米,上部叶柄较下部叶柄短,贴生柔毛;小叶宽倒卵形或宽倒心形,近革质或纸质,长1.5-4厘米,宽1-3厘米,先端凹或深凹,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贴生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超出叶;总花梗长2.5-5厘米,密被短柔毛;小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短毛;花梗长2-3毫米,被贴生的短毛;花萼种状,长4-5毫米,5裂至萼中部,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上方2裂片合生成2短齿;花冠紫红色,长12-14毫米,旗瓣倒卵形,长可达14毫米,顶端微凹,基部有耳和瓣柄,翼瓣长圆形,比旗瓣和龙骨瓣均短,长约10毫米,基部具弯耳和细长瓣柄,龙骨瓣略呈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3毫米,基部具稍圆的耳和细柄,子房被疏毛,有柄。荚果斜卵形或斜倒卵形,长8-10毫米,宽5-6毫米,锐尖头,贴生密柔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美丽胡枝子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美丽胡枝子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三氯化铝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272 nm。结果美丽胡枝子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叶1.43%、茎0.40%、根0.39%。结论美丽胡枝子各部位总黄酮的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叶>茎>根。
PEG引发对达乌里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试验采用不同水势(0Mpa、-0.2Mpa、-0.6Mpa和-1.2Mpa)的PEG-6000溶液对2004年和2006年采收的达乌里胡枝子种子进行0d、1d和2d的引发处理。结果表明:对于2004年采收的种子,引发1d和引发2d均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发芽速度(p<0.01)。而-0.6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却显著降低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发芽速度(p<0.05);对于2006年采收的种子,引发1d和2d均能显著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p<0.01),同时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p<0.01)。水势为-0.2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能显著提高其发芽势(p<0.05),而-1.2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却显著降低了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p<0.05)。
兴安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
属种: Lespedeza davurica
属名: 胡枝子属 Lespedeza
科名: 豆科 Leguminosae
属种名定名: Lespedeza davurica (Laxm.) Schindl.
[ 形态特征与分布 ]
兴安胡枝子 Lespedeza davurica (Laxm.) Schimdl.
小灌木,高达1米。茎单一或数个簇生、一般茎稍斜升、老枝黄褐色至赤褐色,被短柔毛或无毛,幼绿褐色,有细棱,并有白色短毛。叶互生,托叶2,线形,长2-4毫米,叶柄长1-2厘米;叶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2-5厘米,宽5-16毫米,先端圆形或微凹,有小刺尖,基部圆形,表面无毛,背面伏生短柔毛;顶生小叶柄长,叶片较大。花序腋生,较叶短或与叶近等长;总花梗密生短柔毛;小苞片披针状线形,有毛;花萼5深裂,外被白毛,萼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成刺毛状,与花冠近等长;花冠白色或黄白色,旗瓣长圆形,中央稍带紫色,具柄,翼瓣长圆形,先端钝,较短,龙骨瓣先端圆形;闭锁花生于叶腋,能育。荚果小,包于萼内,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先端有刺尖,基部稍狭,两面凸出,有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干山坡、草地、路旁及沙土地上。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及华北、西北、华中、西南,朝鲜、日本、俄罗斯也有分布。
炒胡枝子
一、原料:
1. 主料:胡枝子嫩茎叶500 克。
2. 调料:精盐、味精,葱花、猪油。
二、制法:
1. 将胡枝子嫩茎叶去杂洗净,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洗净切段。
2. 油锅烧热,下葱花煸香,投入胡枝子煸炒,加入精盐炒至入味,点入
味精,出锅即成。
按:胡枝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润肺、利水通淋的功效。《闽
东本草》载"强筋益肾,健脾祛湿"。适用于肺热咳嗽、头晕、脱力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