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鹿角蕨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强光直射,以散射光为好,冬季温度不低于5℃,土壤以疏松的腐叶土为宜,具世代交替现象,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行独立生活。分布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年平均温22.6℃,1月平均温15-17℃,极端最低温不低于5℃,极端最高温39.5℃,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80%,常附生在以毛麻楝、楹树、垂枝榕等为主体的季雨林树干和枝条上,也可附生在林缘、疏林的树干或枯立木上,以腐殖叶聚积落叶、尘土等物质作营养。
分株时间:鹿角蕨的分株繁殖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鹿角蕨根系的恢复,又不影响其自身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当鹿角蕨的营养叶生长过密时,可以结合分株繁殖加以调整,这样有利于新孢子体的生长发育。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分割出来的小苗每一株都是新的个体。
分株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如果注意太阳光过强,要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南部盈江县那邦坝,海拔210-950米山地雨林中。缅甸、印度东北部、泰国和也有分布。
[名 称] 鹿角苔[植物学分类] 苔藓类/浮苔科[学 名] Riccia fluitans[英文名称] Crystalwort[原 产 地]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条件]光照:中~强温度:15-30...
鹿角苔 喜欢 (1)鹿角苔Riccia fluitans别名:叉钱苔分类:苔藓植物科属:植物界 苔藓植物门 苔纲 地钱目 钱苔科 钱苔属盛花期:不开花鹿角苔又名叉钱苔,其最讨人喜欢的就是Y字形丛生叶端...
你好 鹿角海棠繁殖主要以扦插为主也可播种,鹿角海棠正常生长后会慢慢长高分枝,挑选比较高大的老点的木质枝条,新枝太嫩不容易扦插,老枝剪下后晾几天就可以直接插在植料里,风筝曾经直接插在泥土里,整整一个冬季...
附生植物。根状茎肉质,短而横卧,密被鳞片;鳞片淡棕色或灰白色,中间深褐色,坚硬,线形,长10毫米,宽4毫米。叶2列,二型;基生不育叶(腐殖叶)宿存,厚革质,下部肉质,厚达1厘米,上部薄,直立,无柄,贴生于树干上,长达40厘米,长宽近相等,先端截形,不整齐,3-5次叉裂,裂片近等长,圆钝或尖头,全缘,主脉两面隆起,叶脉不明显,两面疏被星状毛,初时绿色,不久枯萎,褐色。
正常能育叶常成对生长,下垂,灰绿色,长25-70厘米。分裂成不等大的3枚主裂片,基部楔形,下延,近无柄,内侧裂片最大,多次分叉成狭裂片,中裂片较小,两者都能育,外侧裂片最小,不育,裂片全缘,通体被灰白色星状毛,叶脉粗而突出。
孢子囊散生于主裂片第一次分叉的凹缺处以下,不到基部,初时绿色,后变黄色;隔丝灰白色,星状毛。孢子绿色。
鹿角蕨养殖土壤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毫米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加水的标准为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9厘米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约250毫升。
对重新使用的旧盆必须要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径为12厘米规格盆子种植,种植时先在杯底垫2厘米左右基质,再将筛苗移入杯中,小苗种植不宜过深,以平植株基部为宜,基质松紧适中,装至杯子9分满,2株/盆。
鹿角蕨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60-75%,夏季生长旺盛期需多喷水,保持高湿度环境,盆栽或吊盆栽培均放半阴处每旬喷施肥水1次,每月施1-2次稀薄饼肥水或氮钾混合化肥,冬季要控制浇水量。
鹿角蕨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白天在33-35℃环境中也能生长良好,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鹿角蕨怕强光照射,要避免强光直射或干燥风吹袭,在明亮的室内窗前附近生长良好。温室栽培时夏季应遮去50-70%的阳光,冬季遮去30%左右比较适合。虽然鹿角蕨对弱的光线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光线不足时,生长缓慢,植株纤弱。
鹿角蕨株型奇特,大叶下垂,姿态优美,是珍奇的观赏蕨类,可作为室内及温室的悬挂植物;适用于点缀客厅、窗台、书房等处。悬吊于厅堂别具热带情趣,是少数适于室内悬挂的热带附生蕨。
常见有叶斑病危害孢子叶,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通风差时,有介壳虫和粉虱危害孢子叶或营养叶,少量时可捕捉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有些鹿角蕨较易感染真菌或细菌病害,应注意调节通风环境,不要浇水过量。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种群现状:该种已于1999年列入中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名录,其云南的野生居群受到了严重破坏。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经济植物推广站组培室将采自园内的鹿角蕨孢子和叶片进行无菌培养,孢子经过原叶体、配子体、孢子体、绿球体、生根培养等阶段,叶片则直接经过细胞分化成独立植株,已成功培育出大量鹿角蕨植株。这为鹿角蕨规模化生产作好技术准备,并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运用HACCP监控橡胶林下鹿角灵芝有机栽培之实践
本文针对鹿角灵芝在橡胶林下有机栽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HACCP管理体系及功能进行全程监控。阐述鹿角灵芝生产主要危害因素,提出关键控制点及规范化生产防害措施的程控内容与限值。
二歧鹿角蕨
鹿角蕨
目前认为鹿角蕨属的系统关系与石韦属Pyrrosia接近,它们组成了水龙骨科 (广义的) 中的一个单系类群。该属一些种类为著名的园艺观赏植物,其形态高雅,富热带雨林气息。
奇特的大型附生植物,偶生岩石上,多年生。根状茎短而横卧,粗肥,具简单的网状中柱,外被具中肋的阔鳞片;鳞片基部着生,有时两色,边缘具齿。叶近生,二型,不以关节着生。基生不育叶直立,无柄,偶有短柄,具有宽阔的圆形叶片,基部膨大,覆瓦状,阔心脏形,质厚且呈肉质,边缘多少全缘或略呈浅二歧分裂,密被星状毛,叶脉密网状,不久干枯,变为褐色,覆瓦状覆盖于状茎上,宿存,呈鸟巢状或圆球状,以积聚腐殖质及保护根状茎及根免受干旱的威胁。正常能育叶具短柄,以关节着生,直立或下垂,近革质,被具柄的星状毛(老时脱落),叶形变化很大,全缘或多回分叉,宛如鹿角状分枝,裂片全缘,叶脉网结,在主脉两侧具有大而偏斜的多角形长网眼,具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为卤蕨型,生于圆形、增厚的小裂片顶部,或生于特化的裂片下面;孢子囊为水龙骨型,有长柄2-3行细胞,环带由10-20(-24)个增厚细胞组成;隔丝星毛状,具长柄,多数。孢子两侧对称,椭圆球状,单裂缝,裂缝长为孢子长的1/4到1/2,黄色或绿色,透明,表面有瘤状纹饰。每孢子囊产孢子64个,亦有8个的(P. ridleyi Christ)。
鹿角科为单型科。染色体基数x=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