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峦大紫珠(学名:Callicarpa randaiensis)是马鞭草科紫珠属的植物,为台湾特有植物。分布在台湾海拔11,650米至2,6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顶灌丛及森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生长于海拔1165-2600米的山顶灌丛或森林中。
峦大紫珠产自中国台湾。模式标本采自峦大山。
峦大紫珠,小灌木;小枝黄褐色,与叶柄、花序均被粉屑状星状毛。叶片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表面疏生微毛,背面脉上有星状毛,两面有细小鳞片状黄色腺点,侧脉6-9对,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2-5毫米。花序纤细,宽约1.5厘米,2次分歧,花少数,花序梗长约0.8厘米;苞片细小,线形;花萼杯状,无毛,有黄色腺点,萼齿钝三角形;花冠长约4毫米,无毛,有黄色腺点;花丝稍长于或与花冠等长,花药长圆形,药室孔裂;子房无毛,有黄色腺点,花柱稍长于雄蕊,柱头微2裂。果实球形,径约2毫米。花期7月,果期7-12月。
本种与窄叶紫珠C. japonica Thunb. var. angustata Rehd.相似,但后者叶片通常倒披针形,无毛,边缘锯齿不明显;柱头不分裂,可以区别。张宏达(1951)记载本种 "……小蕊长为花冠的2倍,药纵裂",因此把它放到真紫珠组(Sect. Callicarpa)中,但根据我们对台湾标本(N. Fukuyama Jul.1932 et Jul.1936)的观察,在花充分开放时,花丝虽稍长于花冠,但决不为其2倍,它的花药长圆形,较大,长约1.8毫米,药室孔裂,故放在顶裂药组(Sect.Verticirama)中。
【性味】辛苦;平【归经】心;肺经【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创伤出血;跌打肿肿;风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各家论述】广州部...
窄叶紫珠(学名: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var. angustata &nb...
灌木,高约3米。小枝及幼嫩部分密被黄褐色柔毛。叶对生;长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22厘米,宽4~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钝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脉上常有毛,下面密被黄褐色茸毛,侧脉10~14对;叶...
大叶紫珠不同采收期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目的为确定大叶紫珠最佳的采收期和采收部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湖南会同县大叶紫珠种植基地不同时期采收的根、茎、叶,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1 h,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大叶紫珠总黄酮含量的积累随着植株的生长,总黄酮含量也随之变化,根、茎中总黄酮含量逐步增加,叶中总黄酮含量逐渐减少;不同药用部位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别,依次为:叶>茎>根。结论该项研究根据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规律为确定大叶紫珠最佳采收期和采收部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HPLC法测定大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叶紫珠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5%磷酸(18:8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2nm,柱温30℃。结果:毛蕊花糖苷进样浓度在12.01~240.2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为99.6%,RSD为1.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大叶紫珠的质量控制方法。
紫珠叶巴戟生长于山地林下或路旁、沟边、山坡等灌丛中。
紫珠叶巴戟产于四川(缙云山)至贵州(兴仁)和云南南部、东部。2100433B
种中文名: |
紫珠叶巴戟(新种) |
种拉丁名: |
Morinda callicarpaefolia Y. Z. Ruan,sp. nov |
海拨低限: |
0 |
海拨高限: |
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所在卷册: |
71(2) |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