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生长于塘湖边、田边、沟边、草坡、沼泽湿润处,海拔40-200米。
产地: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省。日本也有。
多年生匍匐草本,近无毛,节上生根;茎长达50厘米,茎枝顶端上升。叶卵形至椭圆形,长1-2.2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骤狭成具翅的柄,侧脉4-7对,无毛;叶柄长2-7毫米。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几乎无梗;小苞片2,生花基部;卵状长圆形,长约1.8毫米,宽约0.4毫米;萼片4,卵状三角形,长2-3毫米,宽1-2毫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微毛;花瓣不存在;雄蕊4;花丝长0.5-0.8毫米;花药淡黄色,近基着生,近球形,长0.6-0.9毫米,花粉粒以单体授粉;花盘隆起,绿色,深4裂,无毛,裂片对瓣;花柱绿色,长0.6-1毫米,无毛;柱头绿色,头状,径0.3-0.5毫米。
蒴果近长圆形,具4棱,长3-5毫米,径2.5-4毫米,被微毛,果皮木栓质,但易于不规则室背开裂;果梗很短。种子每室多列,游离生,淡褐色至红褐色,椭圆状,长0.7-0.9毫米,径0.4-0.5毫米,两端稍尖,一侧与内果皮连接,种脊明显,平坦,表面有纵横条纹。花期7-8月,果期8-9月。
植物分类不是一种,但苗不好分别,开花都是紫色的,都有香气,毛叶丁香叶子偏小,像小叶丁香。紫丁香花序很大,更壮观。
濒危种。羽叶丁香为中国特有种。星散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和四川、青海的局部地区。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不断减少,即将陷入绝灭的险境。 羽叶丁香形态奇特,对于研究丁香属的系...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
生于塘湖边、田边、沟边、草坡、沼泽湿润处,海拔40-200米。
产地:产中国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省。日本也有。
水龙Ludwigia adscendens (L.) H. Hara
假柳叶菜Ludwigia epilobioides Maxim.
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 (G. Don) Exell
毛草龙Ludwigia octovalvis (Jacq.) P. H. Raven
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 (Kunth) P. H. Raven subsp. stipulacea (Ohwi) P. H. Raven
细花丁香蓼Ludwigia perennis L.
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
台湾水龙Ludwigia taiwanensis C. I. Peng
不同品种丁香叶中芦丁及丁香苦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不同品种丁香叶中芦丁及丁香苦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20∶80),流速为1.0mL/min,定性检测波长200~400nm,定量检测波长255nm和225nm,柱温为室温;利用化学计量学中的光谱相关色谱法分析确认定量色谱峰。结果:芦丁和丁香苦苷在20min内被很好地分离,经对照品比较及光谱分析得到确认。芦丁、丁香苦苷分别在0.125~2.0μg和0.625~10.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9.4%,RSD分别为1.4%、1.1%。结论:不同品种丁香叶中芦丁和丁香苦苷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别,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丁香叶中芦丁及丁香苦苷的同时定量分析。
HPLC测定紫丁香叶中紫丁香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紫丁香叶中紫丁香苷含量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pollo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5∶85);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30℃;流速:0.8 m L/min。结果:紫丁香苷进样量在0.144 48~0.722 4μg/m L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0%,RSD=1.14%(n=6)。结论:该方法易于操作,结果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紫丁香叶的质量控制。
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8米;幼枝绿色,无毛;老枝褐色;芽小,顶端钝。叶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6厘米,宽0.8-2.8厘米,顶端短渐尖,稀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稍偏斜,边缘近全缘,或中部以上有不明显的细锯齿,两面无毛,下面干后灰白色,侧脉少数,每边3-5条,通常4条;叶柄长3 7毫米,无毛或被疏柔毛;托叶钻形,部分脱落。花黄绿色,两性,2-6个簇生或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无毛;总花梗长1-2毫米,或近无总梗;花梗长1.3-3.5毫米。核果圆柱形,长6-8毫米,直径3-3.5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或黑色;果梗长3-4毫米,无毛。花期5-7月,果期7-10月。
本变种的叶倒卵状长圆形,自上部向基部渐狭,先端急尖或钝;苞片卵形,先端截形; 仅1腹腺,方形等特征可明显地与原变种区别。
大叶柳(原变种)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粗壮,幼时有腊粉,无毛。芽大,无毛。叶革质,椭圆形,宽椭圆形,长达20厘米,宽达11厘米,先端圆形,钝或突短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稀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中脉粗壮,通常发紫红色,侧脉约15对,与中脉几成直角,两面稍隆起,幼叶最初有密弯曲的长柔毛,后很快无毛,全缘或有不规则的细腺锯齿;叶柄幼时红色,粗壮,长达4厘米。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叶后开放;花序长达10厘米,粗约1.5厘米,有花序梗,长达7厘米,具正常叶,轴粗壮,各部位都无毛;苞片宽倒卵形至长椭圆形,先端钝圆或截形,而有不规则的齿裂,长1.5-3毫米;雄蕊2,离生或部分合生,长约5毫米;腹腺大,通常2深裂,裂片近圆柱形,背腺较小,长圆形;子房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长5毫米,子房柄长达2毫米,花柱长不到1毫米,上端2裂,柱头2裂;仅有腹腺,宽卵形,顶端平截,或2裂。果序长达23厘米。蒴果卵状椭圆形,长5毫米,柄长达4毫米,越向果序上端,通常果柄越短。花期5-6月,果期6-7月。
常绿小灌木,高0.5-1米;枝二歧状散生或近轮生,稍粗壮,幼时微被短绒毛,不久即脱落,无毛,老时树皮灰白色或淡灰褐色;芽圆球形,细小,灰褐色,无毛或散生短柔毛。叶互生,常簇生于枝顶近对生状,亚革质,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1厘米,上部最宽,宽2.5-3.2厘米,顶端圆形或钝圆形,尖头微凹下,基部渐狭楔形,边缘全缘,微反卷,两面干燥后暗褐色,无毛或几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凹下或扁平,下面隆起,侧脉6-11对,近边缘分叉而互相网结,两面微隆起;无叶柄。花白色,8-12朵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苞片大,5-7枚,卵状长椭圆形,长1.5-3厘米,顶端钝尖,尖头微凹下,无毛或边缘具短纤毛;花序梗短,被褐色短硬毛,花梗短或几无花梗,被短硬毛;花萼筒圆筒状,长5-6毫米,无毛,裂片4,卵形或长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顶端钝圆形,微2裂,无毛,具脉纹;雄蕊8,2轮,下轮着生于花萼筒的中部,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5毫米,上轮着生于花萼筒的喉部稍下面,花丝极短,花药长约1毫米;花盘环状,边缘具细圆锯齿;子房广椭圆形,无毛,无花柱,柱头稍扁。果实幼时卵形。花期3-4月,果期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