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栗色鼠尾草系隶属于唇形科鼠尾草属,形态特征为叶几乎全部为基出。花冠筒下部稍长的筒状,直立或之字形弯曲,超出花萼,并在此处骤然囊状增大或前伸或几成直角向上弯曲。
叶几乎全部为基出。花冠筒下部稍长的筒状,直立或之字形弯曲,超出花萼,并在此处骤然囊状增大或前伸或几成直角向上弯曲。
短冠鼠尾草系 Ser.Brachylomae C. Y. Wu
钟萼鼠尾草系 Ser.Campanulatae C. Y. Wu
毛地黄鼠尾草系 Ser.Digitaloidites C. Y. Wu
西藏鼠尾草系 Ser.Hiantes C. Y. Wu
鄂西鼠尾草系 Ser.Maximowiczianae C. Y. Wu
琴柱草系 Ser.Nipponicae C. Y. Wu
苣叶鼠尾草系 Ser.Sonchifoliae
CFH分类系统位置:
生物 Vitae [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菊亚纲 Asteridae [Cronquist系统]
唇形目 Lamiales [Cronquist系统]
唇形科 Labiatae [Cronquist系统]
野芝麻亚科 SubFam.Lamioideae [FRPS系统的唇形科Labiatae]
鼠尾草族 Trib.Salvieae [FRPS系统的唇形科Labiatae]
鼠尾草属 Salvia [FRPS系统的唇形科Labiatae]
弧隔鼠尾草亚属 SalviaSubgen. Salvia [FRPS系统的唇形科Labiatae]
宽球苏组 SalviaSect. Eurysphace [FRPS系统的唇形科Labiatae]
多年生亚组 SalviaSubsect. Perennes [FRPS系统的唇形科Labiatae]
栗色鼠尾草系 SalviaSer. Castaneae [FRPS系统的唇形科Labiatae]
鼠尾草和薰衣草的区分:鼠尾草是草本植物,薰衣草是半灌木或矮灌木植物。鼠尾草(图片见上):一年生草本;须根密集。茎直立,高40-60厘米,钝四稜形,具沟,沿稜上被疏长柔毛或近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
鼠尾草 英文名:Salvia spp 株高:40-60cm,最高可达1m以上 花期:3-6月 香味特征:清澈、略具刺激性的苦涩药味。 功用:防腐、抗菌、强化神经系统、解热、健身、促进消化等。 主要内容...
兰花鼠尾草是多年生草本,多做一年生栽培。株高50-70cm,枝近方形,多分枝,叶卵形,边缘有粗锯齿。轮伞花序,顶生花,多花密集,花萼管状钟形,花色有粉蓝或粉紫。花期春至夏季。园林用于花坛,花境,从植,...
粉萼鼠尾草设施栽培技术
介绍了粉萼鼠尾草在设施内的栽培技术。重点探讨了在高温高湿的设施条件下粉萼鼠尾草繁殖、移栽、促花等技术措施,以及常见病虫害的控制方法。
贵州鼠尾草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为了探明贵州鼠尾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为其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贵州鼠尾草中的总黄酮含量为14.69%。因此,贵州鼠尾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丰富。
绒毛栗色鼠尾草产于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东坡。
绒毛栗色鼠尾草生长于海拔2500-2800米疏林、林缘或林缘草地。
柔毛变型 f. pubescens Stib. in Act. Hort. Gothob. 9: 134. 1934,这一变型与原变型不筒在于叶两面多少密被短柔毛,产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生于山坡或松林下,海拔2600-34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部,四川盐源至云南宁蒗间。
栗色鼠尾草(原变型)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常被有残存叶鞘,其下生出肥厚扭曲状粗达2厘米的紫褐色条状根。茎高30-65厘米,单一或少数自根茎生出,不分枝,四棱形,下部有疏柔毛,上部多长柔毛。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圆形,长2-22厘米,宽2-9厘米,先端钝或近锐尖,基部钝圆或近心形,稀为近截形,边缘具不整齐的圆齿或牙齿,纸质,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余部满布黑褐色腺点;叶柄长2-13厘米,根出叶柄最长,毛被同茎。轮伞花序2-4花,疏离,排列成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卵圆形或宽卵圆形,长4-10毫米,宽2.5-8毫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略被短柔毛,下面被长柔毛,边缘被具腺的长柔毛;花梗长4-5毫米,与花序轴密被长柔毛及混生具腺疏柔毛。花萼钟形,长9-15毫米,外密被具腺长柔毛及黄褐色腺点,内被微硬伏毛,二唇形,裂至花萼长1/3,上唇宽三角状半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具短尖,下唇比上唇稍长,长约4毫米,宽约6毫米,半裂成2齿,齿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紫褐色、栗色或深紫色,长3-3.2厘米,外被疏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6-8毫米有斜向不完全疏柔毛毛环,冠筒长约2.6厘米,长约为花萼2.5-3倍,下部之字形弯曲,在萼外向上弯曲,双曲状,至口部宽达1厘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卵圆形,长约6毫米,直立,稍盔状,先端微凹,下唇轮廓呈三角形,长8毫米,宽约14毫米,3裂,中裂片倒心形,长4毫米,宽6毫米,先端微凹,边缘波状,侧裂片半圆形,宽5毫米。能育雄蕊伸至上唇下,花丝长约7毫米,无毛,药隔长约5毫米,上下臂近等长,下臂略向上弯,下药室互相联合。花柱与花冠上唇等长,先端不相等2浅裂,后裂片不明显。花盘前方稍膨大。小坚果倒卵圆形,顶端圆形,无毛,长约3毫米。花期5-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