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保存单位:湖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管理总站
单位编号:108
保存资源类型:植株
保存方式:原地保存
保存时间:1990-10-23
实物状态:良好
海拔:690
土壤类型:黄壤
生态环境: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林
记录地址:咸丰尖心唐岩村
平台资源号:1111C0003108000586
资源编号:108342174310001
种质名称:椤木石楠XF
原产地:咸丰
省:湖北
来源地:中国
国家:湖北咸丰
归类编码:11131115000
资源类型:野生资源(个体)
主要还是你自己买的规格吧,现在市面上一般都是在78000元左右一吨的,质量好一点的,价格相对会比较贵一点的,性价比不同价格也是相对比较不同的,还有牌子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常绿乔木,...
椤木石楠,常绿乔木,高6-15米;幼枝黄红色,后成紫褐色,有稀疏平贴柔毛,老时灰色,无毛,有时具刺。叶片革质,长圆形、倒披针形、或稀为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有短尖头,基...
不是。楠木是樟科树种,而椤木石楠是蔷薇科树种,两者价值相差较大。不过椤木石楠也是优良用材树种,木材红褐色,材质坚韧致密,花纹美观,适合制作高档家具、雕刻等,但是目前市场应用少。
主要特性:高产;优质
主要用途:防护;观赏;材用
气候带:亚热带;温带
生长习性:耐旱;喜温;喜肥;速生;喜混交
开花结实特性:多年生;花期长;在1月是旬-3月上旬开花;果实成熟在6月底-8月上旬
特征特性:树干通直;广卵型;雌雄同株;树形美观;生长适应性强;遗传稳定性中等;生长表现优良;提高材积遗传增益达
具体用途:改善环境;园林绿化;纤维材
观测地点:湖北咸丰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选育单位:湖北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
选育年份:2003
关联项目及编号:平台资源整合
共享方式:合作研究;知识产权;资源交换;行政许可
获取途径:现场获取
浙江庆元天然林中椤木石楠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通过对浙江庆元天然林中椤木石楠生长环境的实地调查,选择合适的植株,对其木材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与分析,并与黄檀、光皮桦、水青冈、水曲柳、核桃、枫香、柞木、笔罗子、细柄阿丁枫等阔叶用材树种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椤木石楠气干密度为0. 933 g·cm-3,顺纹抗压强度为57. 8 MPa,顺纹抗拉强度为164. 1 MPa,径面抗劈力为50. 7 N·mm-1,弦面抗劈力为69. 0 N·mm-1,冲击韧性为124. 6 kJ·m~(-2),椤木石楠仅次于黄檀而优于其他树种。综上可得,椤木石楠木材力学特性较好,是值得试验推广的优良珍贵用材树种。
石楠与红叶石楠光合特性的比较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英国PP Systems公司制造的CIRAS-2型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对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具有光合"午休"现象。石楠、红叶石楠的光饱和点分别约1 200~1 400μmol.m-2.s-1,1 400~1 600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127.00μmol.m-2.s-1,59.26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2000,0.02216,说明石楠、红叶石楠属于喜光树种,且红叶石楠较耐荫,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椤木石楠生长于海拔600-1000米灌丛中。分布于中国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越南、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椤木石楠通常采用有性繁殖。10-11月,果实由青绿色变黑色时即可采摘。采回后即行踩烂,用水漂洗,去掉果皮、果肉,然后放于通风阴凉处阴干,也可以先适当晒干水份再阴干,用密筛或风选法除去杂质。种子与种売混合一起,难以分开,但不影响发芽率,可随采随播,也可干藏或混细润沙贮藏一段时间后,于翌年春季播种。
春季播种,2月中、下旬进行,采用条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挖沟,深约10厘米,沟距25厘米。沟里放一层黄心土,厚约3-4厘米。将种子均匀撒播于黄心土上。种子上面再盖一层过筛的黄心土,厚约1厘米,以不见种子为宜,表面再覆盖稻草或其它植物秸杆。种子千粒质量24.5克,场圃发芽率75%,播种量约3-4千克/亩(去売)。随采随播的,翌年4月上句发芽出土,春季播种的,4月下旬发芽出土。此时要及时揭去覆盖物。苗高3-5厘米时,进行间苗、补苗,间出的小苗可另行移栽。
以后要加强除草、松土,做到“有草就除,除早除小”。结合抗早少量多次地追施肥料,追施尿素或复合肥时,根据苗木大小,按0.2-0.5%的浓度兑水泼浇,每月2-3次,立秋以后停止。
1年生苗平均高可达70厘米,地径0.8厘米,再经过1-2年移植培育后,可进行造林。移植地的整地施肥可按播种苗的方法进行,采用穴植,株行距25×40厘米。移栽时苗木要修枝剪叶,追肥以穴施覆土为好。其它管理措施同播种苗。
苗圃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条件良好,背风向阳且交通便利的地段。在选好的苗圃地上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2000-2500千克/亩或无机复合肥50-100千克/亩均匀撒施于土面,再深翻、整细、作床。苗床高25厘米,床宽1-1.2米长度随地形而定,一般长20-30米,四周及中间深挖排水沟。若肥料较少,也可施于播种沟内,再与土壤混合均匀。
移植后的苗高达到1.5-2米、地径2-3厘米时,即可上山造林。冬季至早春进行。一般采用穴植穴的规格60×60×50厘米,株行距2×3米或3×4米。带土球造林的苗木要适当修剪;不带土球的苗木需剪除80%以上枝叶。栽植时,将表土填入穴里,植苗深度以略深于苗木根际土痕为宜。踩平踏实,用锄适当锤紧,并浇透水1次。
造林后要及时是抚育除草。每年2-3次,5-11月间进行。首先用锄进行穴抚,结合松土进行。用除草剂须避免喷到枝叶上。有条件的还可追施肥料,在树冠外围滴水处挖沟深施。若发现病虫害,按苗期的防治方法进行。造林3-4年后,一般幼树高可达4-5米,胸径5-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