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流苏薹草(原变种)是一种薹草属植物,根状茎短,木质。秆丛生,侧生,高30-80厘米,三棱形,粗1.5-2.5毫米,密被短粗毛,极少无毛,基部具淡褐色的叶鞘。
生长于海拔300-1400米的疏林下,山坡阴湿处、山谷或沟边。
产于湖南、广西、贵州;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兴安猫儿山。
叶基生和秆生;基生叶数枚丛生,通常短于秆,少有长于秆;叶片狭椭圆形、狭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状倒披针形,长25-40厘米,宽2.8-4.5厘米,两面无毛或下面粗糙,沿中脉疏被短粗毛,具3条隆起的脉和多数细脉,基部渐狭并常下延至叶柄,边缘密生流苏状长硬毛,顶端渐尖;
叶柄长2-20厘米,被疏或密的短粗毛;秆生叶退化呈佛焰苞状,下部绿色,上部淡褐色,边缘密被长硬毛。苞片佛焰苞状,与秆生叶近同型。圆锥花序复出,具2至数个呈伞房状的支花序;
支花序近伞房状,单生或双生,轮廓为三角状卵形,长1.5-2.5厘米,宽2-3厘米;支花序柄纤细,长4-8厘米,密被短粗毛;支花序轴亦密被毛;小苞片鳞片状,长圆形,顶端钝,长2.8-4毫米,膜质,背面密被短粗毛。小穗4-12枚,水平开展,两性,雄雌顺序,卵形至长圆形,长5-10毫米;下部的穗柄长3-7毫米,向上者渐短;
雄花部分的轮廓为长圆形,长于或等长于雌花部分;雌花部分具4-10朵密生的花。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3.5毫米,顶端渐尖,中间淡绿色,两侧淡褐白色,密生褐色斑点和短线;雌花鳞片卵状长圆形,长2.8-3毫米,顶端钝,纸质,两侧褐白色,密生褐色斑点和短线,中间淡绿色,具1条中脉。
果囊稍长于鳞片,斜展,椭圆形,三棱形,长3-3.5毫米,淡黄白色,有时疏生褐色斑点和短线,腹面具2侧脉,基部几无柄,顶端收缩成中等长的喙,喙长为果囊1/2稍短,喙口斜截形。
小坚果椭圆形,三棱形,长约2毫米,成熟时褐色;花柱基部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5-11月。
流苏树。按英文译应该叫中国流苏树才好。它属木樨科,又称萝卜丝花。是落叶乔木,树形高大优美,枝叶茂盛,初夏满树白花,如覆霜盖雪,清丽宜人。秋季结果,核果椭圆形,蓝黑色。 流苏髻。一种发髻的名称。据记载记...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流苏树。按英文译应该叫中国流苏树才好。它属木樨科,又称萝卜丝花。是落叶乔木,树形高大优美,枝叶茂盛,初夏满树白花,如覆霜盖...
流苏一般作为粘木。嫁接。。桂花用的。,。所以需要有主干...植物忌,,冬天休眠期修剪。。休眠的时候,,不好处理伤口。。。应在生长季节修剪。。一般开春后修剪一次,,,下面修剪留主干1.2-1.8米之间。...
流苏造型在首饰设计中的体现与构想
流苏已经风行了好几百年,其流行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流苏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流苏带给人们的价值不仅仅是流苏材质的价值,更多的是流苏背后的历史和人们对恒久不变的美丽的追求.流苏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是其中的线条美,它的灵动、柔美、浪漫.笔者分析了流苏中的线条的美感和线材的运用,重点阐述了流苏在首饰设计中的材质体现、结构体现和风格体现,同时结合首饰设计针对流苏造型提出设计构想.将流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反映人类生命、精神存在的另外一种方式.流苏在现代首饰艺术中的应用,它的意义在于找到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首饰设计语言,突出流苏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精神内涵和美学感受.
流苏树的文化意蕴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流苏树是我国珍贵的乡土树种,分布范围广,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已在园林绿化中有所应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流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发挥其综合价值,依据相关文献,对流苏树的资源分类、地理分布、植物特性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了流苏树在观赏、生态、药用及经济等方面的多重价值,首次对流苏的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度挖掘,并系统阐述了它在城乡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式,最后就其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生长于海拔300-1400米的疏林下,山坡阴湿处、山谷或沟边。
根状茎短,木质。
秆丛生,侧生,高30-80厘米,三棱形,粗1.5-2.5毫米,密被短粗毛,极少无毛,基部具淡褐色的叶鞘。
叶基生和秆生;基生叶数枚丛生,通常短于秆,少有长于秆;叶片狭椭圆形、狭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状倒披针形,长25-40厘米,宽2.8-4.5厘米,两面无毛或下面粗糙,沿中脉疏被短粗毛,具3条隆起的脉和多数细脉,基部渐狭并常下延至叶柄,边缘密生流苏状长硬毛,顶端渐尖;叶柄长2-20厘米,被疏或密的短粗毛;秆生叶退化呈佛焰苞状,下部绿色,上部淡褐色,边缘密被长硬毛。苞片佛焰苞状,与秆生叶近同型。
圆锥花序复出,具2至数个呈伞房状的支花序;支花序近伞房状,单生或双生,轮廓为三角状卵形,长1.5-2.5厘米,宽2-3厘米;支花序柄纤细,长4-8厘米,密被短粗毛;支花序轴亦密被毛;小苞片鳞片状,长圆形,顶端钝,长2.8-4毫米,膜质,背面密被短粗毛。小穗4-12枚,水平开展,两性,雄雌顺序,卵形至长圆形,长5-10毫米;下部的穗柄长3-7毫米,向上者渐短;雄花部分的轮廓为长圆形,长于或等长于雌花部分;雌花部分具4-10朵密生的花。
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3.5毫米,顶端渐尖,中间淡绿色,两侧淡褐白色,密生褐色斑点和短线;雌花鳞片卵状长圆形,长2.8-3毫米,顶端钝,纸质,两侧褐白色,密生褐色斑点和短线,中间淡绿色,具1条中脉。
果囊稍长于鳞片,斜展,椭圆形,三棱形,长3-3.5毫米,淡黄白色,有时疏生褐色斑点和短线,腹面具2侧脉,基部几无柄,顶端收缩成中等长的喙,喙长为果囊1/2稍短,喙口斜截形。小坚果椭圆形,三棱形,长约2毫米,成熟时褐色;花柱基部增粗,柱头3个。
花果期5-11月。
产于湖南、广西、贵州;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兴安猫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