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棱枝杜英是杜英科中杜英属内的物种之一,常绿小乔木,分布于鄂,黔,滇等地。
尖叶杜英层层轮生的枝条自上而下形成塔形的树冠,巍峨壮观;开花时节,有如悬挂了层层白色的流苏,迎风摇曳,并散发着奶油味的香气,惹人喜爱。成年树树干基部的板根十分壮观。开花洁白如贝,芳香。盛夏后硕果累累。...
杜英科共包含12属约605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亚洲、美洲、澳洲和马达加斯加岛都有分布。中国有3属51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 本科植物基本为常绿植物,有乔木也有灌木,单叶互生或对生,有托叶...
不贵的,杜英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性稍差。稍耐阴,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适生于酸性之黄壤和红黄壤山区,若在平原栽植,必须排水良好,生长速度中等偏快。
杜英科杜英属:中华杜英
中华杜英 (杜英科杜英属 ) 产地分布:国内分布:产于广东 , 广西 ,浙江 , 福建 , 江西 ,贵州 ,云南 国外分布:老挝及越南北部有分布 形态特征 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长 5-8 厘米,宽 2-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稀为 阔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细小黑腺点, 在芽体开放时上面略有疏毛, 很快上下两面变秃 净,侧脉 4-6对,在上面隐约可见,在下面稍突 起,网脉不明显,边缘有波状小钝齿; 叶柄纤细, 长 1.5-2 厘米,幼嫩时略被毛。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去年枝条上,长 3-4 厘米,花序轴有微 毛;花柄长 3 毫米;花两性或单性。两性花:萼 片,片,披针形,长 3 毫米,内外两面有微毛; 花瓣 5 片,长圆形,长 3 毫米,不分裂,内面有 稀疏微毛;雄蕊 8-10 枚,长 2 毫米,花丝极短, 花药顶端无附属物;子房 2 室,胚珠 4 颗,生于 子房上部。雄蕊
杜英种植技术
四川兴事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内部培训教材 1 / 10 杜英种植技术 杜英又名山杜英。杜英为常绿速生树种,材质好,适应性强,病 虫害少,是庭院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一、形态特征 杜英树所属被子植物门,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 30 种,产西南部至东部,有些种类的木材很有用。 一般高达 10-20米,最高达 26米,树冠卵球形,树皮深褐色,平 滑不裂,小枝红褐 色,幼时疏生短柔 毛,后光滑,叶薄革 质,花期 6-8月,种 熟 10-12月。 特性:常绿乔 木。干通直,树冠大厚伞形。叶互生,丛集枝端。腋生总状花序,黄 白色。核果卵形,熟时呈紫黑色。本种秋天树叶会变红,属于具有观 赏价值的变叶树种, 已经成为造林的主要推广树种, 以增加将来森林 的游憩价值。 茎:树干通直、树冠呈大伞形且浓绿的树冠上镶着点点红叶的大 乔木。 叶:单叶互生,叶形为长椭圆状披针形,钝锯齿缘,表面平滑无
亚灌木,高0.3-0.5米,直立或披散,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地分枝,位于茎基部或中部以下的节间近圆柱状,小枝的节间稍扁平,长1.5-2.5(-3.5)厘米,宽2-2.5毫米,干后具明显的纵肋2-3条。幼苗期具叶2-3对,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2厘米,宽3.5-6毫米,顶端钝,基部狭楔形;基出脉3条;成长植株的叶退化呈鳞片状。聚伞花序,1-3个腋生,总花梗几无;总苞舟形,长1-1.5毫米,具花3-1朵;3朵花时中央1朵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通常仅具1朵雌花或雄花;雄花:花蕾时卵球形,长1-1.5毫米,萼片4枚,三角形;花药圆形,贴生于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时椭圆状,长1.5-2毫米,基部具环状苞片或无;花托椭圆状;萼片4枚,三角形,长约0.5毫米;柱头乳头状。果椭圆状或卵球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黄色或橙色,果皮平滑。花果期4-12月。
半灌木或灌木,高1-3米。
枝稍呈之字形屈曲,具三棱,并有狭翅,通常无毛。
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斜披针形,长1-2厘米,近膜质,宿存;叶柄长1-6(7)厘米,三棱形,通常具较宽的翅;小叶形状多变化,椭圆形至长圆形至长圆状线形或线形,有时基部稍宽或顶部稍宽而呈卵状椭圆形至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至长圆形等,长4-11厘米,宽0.6-4(5)厘米,先端钝、圆形或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无毛或有时贴生稀疏的短柔毛。
总状花序每1-2腋生并顶生,长达20余厘米,总花梗长达7厘米,常于顶部形成无叶而仅具托叶的大圆锥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4(5)毫米,宿存;花梗长3-7(10)毫米,近贴生或斜生微柔毛;小苞片早落;花萼钟形,长3.5-5毫米,贴生长柔毛,中裂至稍深裂,下方萼裂片较狭长,呈披针状钻形,上方萼裂片大部分合生,先端分离部分长约0.5毫米;花冠黄色或淡黄色,长9-11(-12)毫米,旗瓣略呈卵形而基部渐狭,具短瓣柄,龙骨瓣略直角内弯,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连瓣柄)短约1-1.5毫米;子房有毛。
荚果椭圆形,长(5.5)6-8毫米,宽约4毫米,果颈长约1.5毫米,顶端喙尖长0.5-1毫米,表面贴生微柔毛或短柔毛。
通常(7)8-11月开花,10-12月结实。
产于西藏(察隅)、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文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陕西(安康)、台湾。海拔20-1000米(西南地区2100米)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柿树、樟树、梨树、油桐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生境 | 常绿阔叶林中, 寄生, 寄生于壳斗科树上, 寄生于柿树上, 寄生于柿树植物上, 寄生于樟、柿树上, 栲类树上, 平原 , 山坡, 山坡常绿阔叶林中, 山坡阔叶林中 |
海拔下限 | 20 |
海拔上限 | 210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内分布 | 陕西省, 江苏省, 安徽省,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