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蓝羊茅从3月返青后,生长速度迅速加快,5月进入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之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生长速度开始下降,7月进入高温胁迫期,8月为蓝羊茅整个生长季的最低生长时期,直到9月以后随着高温胁迫的逐渐解除,气温开始降低,生长又会出现第二个高峰期,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低于最适生长温度后,生长速度也会开始不断下降,到11月上旬,蓝羊茅的生长已经很弱,之后便会进入休眠期。 开花期5月。
蓝羊茅的播种时间比较随意,9月至次年5月均可以进行,播种间距应等于或者略大于植株成熟后的直径,这样种植初期会显得非常稀疏,但蓝羊茅生长速度很快,如果间距太小,后期会非常麻烦。
分栽是蓝羊茅主要快速的繁殖方式,分栽的适宜时间为每年的3-5月,这个措施还有助于蓝羊茅颜色的保持,因为蓝羊茅幼年活力较强,植株的独特蓝色可以得到最好的展现。蓝羊茅在幼时约15-25厘米高,低矮、密集、垫状丛生,蓬径与高度相当,但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会逐渐向外扩展,结果中心部位开始死亡,剩下一个蓝色的圆环继续向外扩展,最终会各自形成独立的株丛。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通常应该每2-3年就对植株进行一次分栽。
组培材料选择:蓝羊毛的种子。
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⑵MS 6-BA0.1毫克/升 GA0.2毫克/升;增殖培养基:⑶MS 6-BA1.0 NAA0.05,⑷MS 6-BA3.0 NAA0.05;壮苗与生根培养基:⑸MS NAA0.1毫克/升。以上培养基中加入3.0%蔗糖和5.5克/升琼脂,pH5.8。培养温度为(22±1)℃,光照时间12小时/天,光强⑵-⑸为50-80微摩尔/(平方米·秒)。
生长与分化条件:
无菌材料的获得: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去掉种子的包片,自来水冲洗干净表面的灰尘,滤纸吸千水分。75%的酒精进行消毒10-15秒后,立即转入0.1%氯化汞(附加吐温6滴/升)消毒6-8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
芽的诱导:将消毒后种子接种到诱导培养基⑵中培养,在培养基⑵中8-10天种子开始萌芽。培养15天后种子萌芽抽出2片叶,叶片高度约1-3厘米,此时应移至光照强度为50-80微摩尔/(平方米·秒)下培养,否则叶片会细长,易徒长。
增殖:将诱导芽从基部切下,留叶片1厘米左右,接种到培养基⑶、⑷中培养,每隔35天继代1次。培养基⑶增殖率约为2.5,培养基⑷增殖率约为4.6,不同浓度6-BA对蓝羊茅增殖率影响较大。蓝羊茅增殖苗整齐好,芽大小较均一,芽的颜色为深绿色,芽的高度0.8-2.5厘米。
生根:将培养后的增殖苗切成单芽,接种到培养基⑸中,经过10-15天培养后,芽的高度生长至3.0-5.0厘米,并从植株基部长出浅褐色的根,每棵植株基部有6-10条根,生根率达到100%。
炼苗与移栽:将生根苗放置到室外温度25-30℃、光强200微摩尔/(平方米·秒)左右,炼苗2-3天后,取出小苗,洗去根部培养基,移植到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岩(3:1:1)的基质中,注意保温、保湿,20天时施氮肥、磷肥和钾肥=30:10:10,5周后统计成活率达98%以上。苗种植成活后要及时移到全日照条件培养,植株会变壮叶色逐渐变成蓝色。
常绿草本,具有柔软的针状叶子,夏季为银蓝色,冬季会更绿一些。株高40厘米左右,植株直径40厘米左右。其蓬径约为株高的2倍,形成约30厘米高的圆垫。蓝羊茅的叶子直立平滑,叶片强内卷几成针状或毛发状,大多呈蓝色,具银白霜。蓝色不仅可以保护叶子免受夏季强烈阳光的伤害,而且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引起的水分损耗。在冬季,其叶片往往变成土绿色。
圆锥花序,长10厘米。
2009年左右蓝羊茅引进中国。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中性或弱酸性疏松土壤长势最好,稍耐盐碱。全日照或部分荫蔽长势良好,忌低洼积水。耐寒至零下35摄氏度。 蓝羊茅喜光,但也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遮光,在充足的阳光下才会展现其最强烈的颜色。
蓝羊茅的养护水平和其他园林植物或者草坪相比确实是很低的,但是也并非完全不需要任何养护,如果给予蓝羊茅适当的养护管理,它们会旺盛生长,并且几乎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干扰。
蓝羊茅为贫瘠干旱土壤的原生草种,要求干燥至中等潮湿,排水良好,中性至弱酸性的疏松土壤。蓝羊茅非常耐贫瘠,不要过度施肥,否则会使它们失去特性甚至死亡。蓝羊茅种植第一年需要注意水分管理,不要让其长时间的处于持续干旱缺水的状态中,应适量浇水以让其根系充分生长,第一年之后便不需要特别的浇水,除非遇到极度干旱的情况,基本可以一个月浇一次透水。夏天保持适度干燥其叶子会变成蓝色。蓝羊茅不能适应过渡湿润的土壤环境,排水不良也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蓝羊茅是一种冷季型观赏草,适合作花坛、花镜镶边用,其突出的颜色可以和花坛、花镜形成鲜明的对比。还可用作道路两边的镶边用。盆栽、成片种植或花坛镶边效果突出。蓝羊茅植株高度较小,但是颜色特别,可应用于花坛的边缘作为勾边的良好材料。将蓝羊茅与许多草本花卉或其它观赏草组合配置,应用于花坛花境中,可以充分展示其叶子,花序的色彩美,以及独特的形态和质地,从而构成清新活泼、柔和自然的景观。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镉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镉吸收与分配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模拟土壤Cd污染状况,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羊茅生长及对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加Cd 15~50mg.kg-1对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在不加 Cd的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有助于Cd的吸收和向地上部...
高羊茅对河道底泥中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
为了治理河道底泥中复合重金属的污染,利用栽培试验研究高羊茅对底泥中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情况。研究发现,高羊茅种植3个月后对底泥中Cr、Cd、Cu、Zn、Mn、Ni污染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此时底泥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达到最小值,但对Pb的去除效果不明显。重金属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Cr>Cd>Cu>Zn>Mn>Ni。对底泥中Cr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高达61.44%。Ni、Zn、Cr、Cu、Mn均在根部的累积量最大,其次是叶和茎。Cd被高羊茅吸收后,主要累积在叶和茎部。从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来看,高羊茅尤其适于对Cd和Zn污染的修复。脱氢酶活性在高羊茅种植的过程中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种植3个月后酶活性达到最高,且脱氢酶活性与重金属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重金属污染较为敏感。高羊茅根际底泥中微生物种群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四季有景,春夏观叶,秋季赏色,冬季悦絮;风吹草动,声响动听,动态景观优美 ;形状质朴,回归自然,适合现代石头森林的美化。
1.株形观赏草的植株及叶片形态多种多样,变化无穷。株高从几厘米至数米不等,有的高大挺拔,如芦竹;有的短小刚硬,如蓝羊茅;有的则柔软飘逸,如苔草。
2.叶色观赏草五彩斑斓、异彩纷呈,除了浓淡不同的绿色外,还有自然古朴的黄色、尊贵壮观的金色、浪漫多情的红色、高贵典雅的蓝色甚至奇特的黑色,一些珍贵的观赏草品种的叶片还有浅色条纹、斑点等,大大提高了其观赏价值。如一种叶子上带两条白边的蓍草,光照下熠熠生辉。观赏草叶片的颜色随季节而变化,从春季的淡绿到冬季的金黄,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色彩。
3.叶形观赏草不仅色彩诱人,其新奇的叶形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叶形是皱叶或叶缘皱褶,更独特的如叶子与鸭蹼极其相似的"鸭蹼"系列,叶片为螺旋状的"翘螺旋"等。即使在寒冬,许多干枯的观赏草叶片在变色后仍不凋落,或刚强屹立,或在风中摇曳,平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
4.花序形状独特壮观,草类植物虽然不像观花植物具有美丽鲜艳的花朵,但其变幻无穷的花序也能产生出独特的美感。如荻的花序飘逸洒脱,狼尾草的花序美丽俊俏,而高大的蒲苇草的花序则朴实壮观,有着雕塑般的凝重美。
5.韵律和动感观赏草给花园增添的不仅是视觉美,还有独特的韵律美和动感美。每当微风吹过,观赏草的叶片前后摆动,沙沙作响。秋季,成片种植的观赏草随风起伏,像浪花在园中翻滚,尽现动感美。
观赏草这种动感美和声音效果是一般观赏植物所不具备的。观赏草既可独立成景,又可作为色块或栽植在道路两侧,都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许多干枯的观赏草叶片变色后仍不凋落,或顽强挺立,或随风摇曳,丰富了冬日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