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关于日冕物质抛射(CME)的研究
第2章从理论认知到现象解释——回忆一项中断了半个世纪的科研工作
第3章子午工程探测与研究进展
第4章磁层亚暴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5章地球空间的ENA成像探测与反演
第6章电离层震前异常和同震扰动
第7章地球极区空间观测研究
第8章低纬度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块及其与闪烁的相关性研究 2100433B
《空间物理学进展》是一部连续丛书。本卷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吴式灿先生自述的从事科学研究,主要为从事日冕物质抛射研究的文章,第2章为吴京生先生自述的从事等离子体基础理论和空间物理研究的文章,第3章描述了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建设和有关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第4章描述了空间物理的重要课题之一—磁层亚暴物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第5章介绍了我国先进的星载科学探测仪器——中性原子成像仪方面的研究,第6章介绍了目前的热门研究课题——地震与电离层的有关研究,第7章介绍了大家非常关注的我国南北极地基探测系统和相关研究,第8章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低纬度地区等离子体块也能引起显著的电离层幅度闪烁。
CT的物理学原理是吸收定律(郎伯比尔定律)即:当单色射线经过某一物体时,其能量由于与原子相互作用而受到衰减,衰减的程度与物体的厚度和衰减系数有关。豪斯菲尔德用上述理论设计的CT机的基本形式是:用一束经...
楼主我有电子档的你要不!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水力半径 英文名称:hydraulic radius 定义1:河渠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水文学(二级学科) 定义2: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
建筑物理学习论文
一、学习《建筑物理》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接触并学习了建筑物理热工学和光学两个部分, 学习 的过程困难重重, 当然也少不了累累收获。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 的学习心得。 1、对“建筑物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感性认识是理 性认识的基础。 通过宏观,细观几个层次全面建立对建筑物理的感性 认识,让我对它进入到理性认识的思考。比方说, 我们只知道建筑要 有窗户,至于为什么要有、要有怎样的大小规格、 与筑有什么样的比 例关系最合适等等这些都是从未考虑过的。从来都是通过所谓的“感 觉”结合模数来开窗。等到接触学习了建筑物理,才明白窗户的任务 除了美化建筑之外主要在于采光通风, 提高建筑功能质量, 创造适宜 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适当数量、大小、方向的窗户对于一座建筑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经过不断学习总结让我深刻懂得建筑物理是研究声、 光、热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建筑物理对建筑设
空间物理学属于地球物理学范畴。地球物理学领域的国内代表性学术期刊有《地球物理学报》等。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学术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欧洲(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Annales Geophysicae)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Earth, Planets and Space)等。 2100433B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并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
物理学(physics)的研究对象: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尺度——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空间尺度:
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长度、最小的细胞、星系团、银河系、恒星的距离、太阳系、超星系团,哈勃半径等。人蛇吞尾图形象地表示了物质空间尺寸的层次。
微观粒子(microscopic):质子
介观物质(mesoscopic)
宏观物质(macroscopic)
宇观物质(cosmological)类星体
时间尺度:
基本粒子寿命 10-25s
宇宙寿命 1018s
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
按速率大小划分: 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
按客体大小划分:微观、介观、宏观、宇观。
按运动速度划分:低速、中速、高速。
按研究方法划分: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人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奠定了人类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基础。
● 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学。
● 1926年 建立了费米-狄拉克统计。
● 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论。
● 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带的猜想。
● 1929年 派尔斯提出禁带、空穴的概念,同年贝特提出了费米面的概念。
● 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开始。
● 1957年 皮帕得测量了第一个费米面超晶格材料纳米材料光子。
● 1958年 杰克·基尔比发明了集成电路。
●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物理与物理技术的关系:
● 热机的发明和使用,提供了第一种模式:技术 —— 物理 —— 技术
● 电气化的进程,提供了第二种模式:物理 —— 技术 —— 物理
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例如:核能的利用、激光器的产生、层析成像技术(CT)、超导电子技术、粒子散射实验、X 射线的发现、受激辐射理论、低温超导微观理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几乎所有的重大新(高)技术领域的创立,事先都在物理学中经过长期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