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wetting agent;dust wetting agent
为提高降尘效果,在水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
涂料润湿剂分为底材润湿剂和润湿分散剂两种,其中底材润湿剂是用于改善涂料的表面张力和渗透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润湿底材,从而提高涂料的附着力,特别是对提高底漆对底材的附着力方面应用得非常广泛,一般是一些氟碳...
做房事的时候使用的润滑剂在普通药店都有出售,名称就叫剂,十几块钱一瓶,大约能用十次以上。
没有处理过的泥炭在浇水时很难浸湿透,所以要用润湿剂。
地下卸矿站喷雾防尘湿润剂及其系统设计研究
对某地下卸矿站的湿润剂喷雾防尘技术与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矿尘的化学成分、粒径分布分析,以及用毛细管正向渗透试验研究了几种常见湿润剂湿润性能,从而确定湿润剂的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湿润性能和矿尘的粒径分布、湿润剂类型、湿润剂质量分数和试验时间有关。以地下卸矿站为研究对象,根据卸矿站的作业特点与粉尘的产生特点,运用喷雾防尘的方法有效地抑制粉尘的产生,使卸矿站的环境得以明显的改善。其防尘效率受到供水水压、喷嘴类型等影响。
矿井湿润巷道壁面对流换热量简化算法研究
为了简化潜热交换量的计算方法,引入了体现传热与传湿之间联系的Lewis关系,并将常温下水蒸气汽化潜热和水蒸气分压力用温度的线性函数表示,经简化处理,得出了湿润壁面潜热交换系数与显热交换系数间及潜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量间的比例关系;利用此比例关系,将潜热交换量表示成了显热交换系数与温度的函数,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根据此潜热交换量计算式,分析了湿润壁面潜热与显热交换的方向,得出湿润壁面总热交换量应为显热与潜热交换量的代数和的结论。
主要内容包括:矿内空气组分、有毒有害物质性质及其检测;矿井风流的基本性质、能量方程及其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通风动力设备及其选型;通风网路风量调节分配及控制、网路解算及系统图绘制;露天及井工矿采掘通风设计;矿井通风设计及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矿井日常及灾变时期的通风管理;矿井粉尘的性质、危害、测定技术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等。
本书共分16章,每一章的内容都结合金属、非金属开采、煤炭开采对矿井通风的实际要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 矿井空气
1.1 矿井空气组分
1.1.1地面空气组分
1.1.2 矿井空气组分
1.2 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
1.2.1有害气体性质及其危害
1.2.2 有害气体中毒时的急救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
1.4 矿井粉尘
1.5 放射性气体
1.6 矿井气候条件
2 矿井风流的基本性质
2.1矿井空气的物理参量及其测定
2.1.1物理参量
2.1.2主要参量测定方法及仪器设备
2.2 矿井空气流动过程中的热力变化
2.2.1气体状态方程
2.2.2空气流动状态分析
2.2.3矿井内空气状态变化
3 风流能量方程及其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
3.1 矿井风流能量
3.1.1 压能及其计算
3.1.2 位能及其计算
3.1.3动能及其计算
3.1.4 全压能
3.2 能量方程
3.2.1 风流的流动状态
3.2.2 矿井内风流的流动状态
3.2.3能量方程
3.3 能量方程在矿井通风中的应用
3.3.1能量方程在通风阻力测定中的应用
3.3.2能量方程在分析通风动力与阻力关系时的应用
4 井巷通风阻力
4.1 摩擦阻力
4.1.1摩擦阻力的理论基础
4.1.2 摩擦阻力定律
4.1.3 摩擦阻力的计算
4.1.4 降低摩擦阻力的措施
4.2 局部阻力
4.2.1局部阻力的意义
4.2.2 局部阻力定律及计算
4.2.3降低局部阻力的措施
4.3 矿井风阻与矿井等积孔
4.3.1矿井风阻及风阻特性曲线
4.3.2 矿井等积孔
5 矿井通风动力
5.1 矿井自然通风
5.1.1自然风压的产生
5.1.2自然风压的变化规律
5.1.3自然风压的测定
5.1.4自然风压的利用与控制
……
其他
6 通风网路解算及通风系统图绘制
7 掘进通风
8 露天矿通风
9 矿井通风系统
10 矿井通风设计
11 矿井通风优化及可靠性评价
12 矿井灾变时期的通风
13 矿井通风管理与监测
14 矿井粉尘的产生、性质及其危害
15 矿井粉尘测定技术
16 矿井综合防尘措施 2100433B
李耀群,196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压力加工专业。教授、高级工程师。
现任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江苏省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曾任北京冶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北京铝箔厂厂长、北京京圣工业技术开发公司总工程师、中国信息协会有色分会常务理事等。
先后率团访问日本、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主持“超高强度不锈钢”等科研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参加“内螺纹铜管”标准制定,2005年被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有色金属标准化特殊贡献者”称号。
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100多篇,出版著作《多辊轧机冷轧技术》、《现代铜加工生产技术丛书》等5部,参与《铜加工技术实用手册》编写并担任编写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