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0月14日 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推广应用的通知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8 防水技术
9 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
10信息化应技术2100433B
书名: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
组织编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出版发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制版:霸州市顺浩图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印刷:北京京丰印刷厂
开本:850X1168毫米 1/32
字数:161千字
我刚下的
二零一零年发布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8 防水技术 9 ...
1 地基基础和一下空间工程技术 1.1桩基新技术 1.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长螺栓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 1.2地基处理技术 1.2.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G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 1.2...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应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2010 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2010)版》对建筑业技 术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多年来,通过推广应用和开展 《建筑业新技术应 用示范工程》评选,促进了工程技术创新和工程质量创优, 提高了建设工程科技 含量和工程质量,充分发挥了《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作用,为社 会、为企业带来了极大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适应当前建筑业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加大《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推 广应用力度,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了解 和掌握建筑业中十项新技术的内容,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最新 《建筑业 十项新技术 (2010)版》项目印发给你们。请各施工总承包企业认真组织学习,并 希望各企业结合承建工程实际, 积极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 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 级《建筑业十项
2010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关键内容
2010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关键内容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 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 CFG桩、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成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 粘结强度桩 1.4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5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6 逆作法施工技术 2 混凝土(砼)技术 2.1 高耐久性混凝土 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 HS-HPC) 2.3 自密实混凝土(简称 SCC)脸 2.4 轻骨料混凝土 2.5 纤维混凝土 2.6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8 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1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 3.2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 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 、3.5 无、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6 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 3.7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学员问题】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纤维混凝土?
【解答】纤维混凝土是指掺加短钢纤维或合成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混凝土,钢纤维的掺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疲劳特性及耐久性;合成纤维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的韧性,特别是可以阻断混凝土内部毛细管通道,因而减少混凝土暴露面的水分蒸发,大大减少混凝土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
1.主要技术内容
(1)原材料
1)水泥:钢纤维混凝土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合成纤维混凝土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其他品种水泥;
2)骨料:钢纤维混凝土不得使用海砂,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钢纤维长度的2/3;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0mm;
3)纤维:纤维的长度、长径比、表面性状、截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根据工程特点和制备混凝土的性能选择不同的纤维。
(2)配合比
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钢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35%,当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1000MPa的高强异形钢纤维时,钢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25%;各类工程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体积率选择范围应参照国家与有关标准。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合成纤维体积率宜为0.06%~0.12%.
2)纤维混凝土的最大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80kg/m3.
(3)混凝土制备
纤维混凝土的搅拌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宜先将纤维与水泥、矿物掺合料和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干拌60s~90s,而后再加水和外加剂搅拌120~180s,纤维体积率较高或强度等级不低于C50的纤维混凝土宜取搅拌时间范围上限。当混凝土中钢纤维体积率超过1.5%或合成纤维体积率超过0.2%时,宜延长搅拌时间。
2.主要技术指标
(1)纤维要选择合适的掺量,合成纤维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在同时满足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确定掺量,一般积率不超过0.12%.
(2)钢纤维或合成纤维掺量过多时,都会使坍落度损失增加,选择合适的掺量和调整配合比,使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工作性不产生负面的影响;
(3)纤维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受压和受拉弹性模量、剪变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以及合成纤维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纤维体积率大于0.15%的合成纤维混凝土的上述指标应经试验确定。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抗裂、抗渗、抗冲击和耐磨有较高要求的工程。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常州大酒店地下车库工程、湖北巴东长江大桥桥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江苏宜兴水利大坝混凝土等。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解答】爬模装置通过承载体附着或支承在混凝土结构上,当新浇筑的混凝土脱模后,以液压油缸或液压升降千斤顶为动力,以导轨或支承杆为爬升轨道,将爬模装置向上爬升一层,反复循环作业的施工工艺,简称爬模。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以液压油缸为动力的爬模。
1.主要技术内容
(1)爬模设计
1)采用液压爬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必须编制爬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爬模装置设计与工作荷载计算。
2)采用油缸和架体的爬模装置由模板系统、架体与操作平台系统、液压爬升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3)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爬模技术可以实现墙体外爬、外爬内吊、内爬外吊、内爬内吊等爬升施工。
4)模板优先采用组拼式全钢大模板及成套模板配件。也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钢框(铝框)胶合板模板、木工字梁槽钢背楞胶合板模板等;模板的高度为标准层层高,模板之间以对拉螺栓紧固。
5)模板采用水平油缸合模、脱模,也可采用吊杆滑轮合模、脱模,操作方便安全;所有模板上都应带有脱模器,确保模板顺利脱模。
(2)爬模施工
1)爬模组装需从已施工2层以上的结构开始。楼板需要滞后4~5层施工。
2)液压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和加压试验,确保施工过程中所有接头和密封处无渗漏。
3)混凝土浇筑宜采用布料机均匀布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在混凝土养护期间绑扎上层钢筋;当混凝土脱模后,将爬模装置向上爬升一层。
4)一项工程完成后,模板、爬模装置及液压设备可继续在其它工程通用,周转使用次数多。
5)爬模可节省模板堆放场地,对于在城市中心施工场地狭窄的项目有明显的优越性。爬模的施工现场文明,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保证。
2.技术指标
(1)液压油缸额定荷载50kN、100kN、150kN;工作行程150~600mm.
(2)油缸机位间距不宜超过5m,当机位间距内采用梁模板时,间距不宜超过6m.
(3)油缸布置数量需根据爬模装置自重及施工荷载进行计算确定,根据《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规定,油缸的工作荷载应小于额定荷载1/2.
(4)爬模装置爬升时,承载体受力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0MPa,并应满足爬模设计要求。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核心筒、桥墩、桥塔、高耸构筑物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液压爬升模板施工。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1.主要技术内容
深化设计是在钢结构工程原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钢结构加工、运输及安装等施工工艺和其他专业的配合要求进行的二次设计。其主要技术内容有:使用详图软件建立结构空间实体模型或使用计算机放样制图,提供制造加工和安装的施工用详图、构件清单及设计说明。
施工详图的内容有:①构件平、立面布置图,其中包括各构件安装位置和方向、定位轴线和标高、构件连接形式、构件分段位置、构件安装单元的划分等;②准确的连接节点尺寸,加劲肋、横隔板、缀板和填板的布置和构造、构件组件尺寸、零件下料尺寸、装配间隙及成品总长度;③焊接连接的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质量等级;④螺栓连接的螺孔直径、数量、排列形式,螺栓的等级、长度、初拧终拧参数;⑤人孔、手孔、混凝土浇筑孔、吊耳、临时固定件的设计和布置;⑥钢材表面预处理等级、防腐涂料种类和品牌、涂装厚度和遍数、涂装部位等;⑦销轴、铆钉的直径加工长度及精度,数量级安装定位等。
构件清单的主要内容有:构件编号、构件数量、单件重量及总重量、材料材质等。构件清单尚应包括螺栓、支座、减震器等所有成品配件。
设计说明的主要内容有:原设计的相关要求、应用规范和标准、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对深化设计图的使用提供指导意见。
深化设计贯穿于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除提供加工详图外,还配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临时施工支撑设计、施工安全性分析、结构变形分析与控制、结构安装仿真等工作。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设计和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安全有积极意义。
2.技术指标
通过深化设计满足钢结构加工制作和安装的设计深度需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推动钢结构工程的模数化、构件和节点的标准化,计算机自动校核、自动纠错、自动出图、自动统计,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水平和效率。深化设计应符合原设计人设计意图和国家标准与技术规程,并经原施工图设计人审核确认。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建筑钢结构工程,特别适用于大型工程及复杂结构工程。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该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已得到普遍应用,比较典型的工程,如: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深圳市民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