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 (原版第二版)是美国注册工程师考试指定教学参考书,以帮助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人员掌握建筑和桥梁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本书共8章。
本书主要依据美国统一建筑规范(UBC)和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标准(SEAOC)编写。各章附有大量的例题,其中有些例题是往年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试题,书后还附有习题和答案。书中反映的最新修订成果,不仅有助于在学习中加深理解结构抗震原理,对我国从事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可提高读者的专业外语水平。
作 者:(美)艾伦·威廉斯 著
出 版 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6-1
版 次:1页 数:470字 数:印刷时间:2004-6-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 S B N:9787508410005包 装:平装
抗震设计会增加结构复杂性和材料用量,导致造价增加,可能比常规设计高出20%以上。相关知识点:抗震设计是为了确保桥梁在地震中安全,成本自然增加。
go to Caltran website and download the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抗震设计增加了材料强度和结构复杂度,可能导致造价增加20%以上,尤其是在地震活跃区域。相关领域:抗震设防等级越高,所需的加固措施和材料更高级别。
桥梁抗震设计与减隔震设计的比较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一般在静力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某座四跨连续梁桥进行抗震设计及减隔震设计,探究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分析该方法的特点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适用范围并为抗震设计手算方法提供实例。
桥梁抗震设计与减隔震设计的比较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一般在静力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某座四跨连续梁桥进行抗震设计及减隔震设计,探究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分析该方法的特点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适用范围并为抗震设计手算方法提供实例。
第一章 桥梁抗震设计原理
1.1 引言
1.2 地震中的桥梁破坏
1.3 设计原理
1.4 加固原理
1.5 设计过程
第二章 地震活动性与场地土效应
2.1 引言
2.2 地面运动特征
2.3 土的性质与土层反应
2.4 设计地面运动
2.5 非一致输入效应
第三章 概念设计
3.1 引言
3.2 限制条件2100433B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桥梁抗震的基础知识、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抗震设计的具体计算过程,是桥梁抗震的入门教材。本书具有实用性,先进性,通俗易懂等特点,共6章,内容包括:地震概述,桥梁震害,桥梁抗震设防概论,结构的振动方式,桥梁延性抗震设计,桥梁减隔震设计等。 2100433B
在震害宏观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求桥梁结构震害的规律,据以作出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规定。多地震国家,以及中国都制定、颁布了和工程有关的抗震设计规范,如《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977年试用)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978年试用)。
。桥位应选择在对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免选择在软弱粘性土层、可液化土层和地层严重不均匀的地段,特别是发震断层地段。如必须设置在可液化或松软土层的河岸地段时,桥长应适当增长,将桥台置于稳定的河岸上,而桥墩基础要加强。桥型要选择抗震性能好、整体性强的结构体系,如连续梁,无铰拱等。如中国赵州桥,系石拱桥,地处多地震区,建桥1300多年以来,经历多次强烈地震,犹屹立未毁。如在软土地基上选用简支梁或悬臂梁体系(带有挂孔)时,应在构造上加强防止落梁的措施。墩台结构应选用整体性好的结构形式。基础要埋入稳定土层内。
。地震时,各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程度,称地震烈度,以度表示。某一地区今后一定的时期内,可能遭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称基本烈度(一般为百年一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各地区的基本烈度由国家制定并标明在全国地震烈度图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地震烈度称设计烈度,一般在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即按基本烈度取用,特别重要的结构要经过有关权限单位批准后可提高一度作为设计烈度。根据大量震害调查的事实表明,在基本烈度7度以下,桥梁震害极为轻微,因而,规范中规定桥梁结构抗震设防的一般起点为基本烈度7度,最高9度。7度以下,结构不必进行抗震设计,高于 9度或有特殊抗震要求的新型结构要专门研究它的抗震设计。
。对一般桥梁工程,则按规范所规定的简化方法进行结构抗震设计。中国规范是采用反应谱理论(见地震作用),即根据设计烈度,以简便的地震荷载系数计算地震惯性力,作为地震荷载,然后以一般结构静力设计计算步骤求得结构最大内力和变位,使其控制在规范容许值的范围内来确保结构的抗震安全。
对大跨度或特别重要的桥梁结构,应对结构进行地震动力分析(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的方法一般是直接根据建桥地区在强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记录,依照动力学的原理,应用电子计算技术,对结构作地震动力分析计算。对于已经建成的桥梁结构,如不满足现行规范抗震设防的要求,也可通过结构地震动力分析作进一步的抗震鉴定和决择最优加固方案。
在强烈地震区,为了经济,结构抗震设计可以容许结构局部出现不太严重影响使用和易于修复的塑性变形、裂缝或损坏;但为了安全目的,则要力求主要承重结构即使遭受严重损坏也不致倒塌,以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