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计算浓度、控制措施、设计计算、检测、运行维护。
王清勤 赵 力 陈 超 路 宾 刘清珺 秦 川 李安桂 吴伟伟 李国柱 范东叶 冯国会 龚延风 沈恒根 孟 冲 曹国庆 郭春梅 张寅平 高 军 章鑫淼 王 宁 李景广 李 建 刘建龙 张金萍 王 宇 何春霞 叶 凌 仇丽娉 田小虎 刘春砚 高 强 刘承军 魏静雅
控制pm2.5进入室内面对大气中显著上升的pm2.5水平,我们除了被动的忍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主动的改善?虽然从宏观层面上看,提升空气质量的根本途径必须依赖政府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进行长期...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答案】B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肺泡内只是人体内的外环境,A正确;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在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稳定,B错;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
【答案】C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肺泡内只是人体内的外环境,A正确;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B正确;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在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
《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2017年6月18日,《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北京顺利召开。《规程》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文件的要求(建标协字[2017]014号《关于印发〈2017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
室内也需防PM2.5污染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国际环保绿色和平组织在京联合发布《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估算出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4个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总计达8572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室内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方面有着多年的研究积累,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在雾霾、PM2。尚未受到深度关注时就申请并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及其复合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2BAJ02802)”的研究工作。室内PM2.。污染受雾霾天气影响而加重,亟需有效的控制手段。鉴于此,课题组特将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总结成书,以期为建筑室内PM2.。控制提供技术参考和应用借鉴。《建筑室内PM2.5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及其复合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2BAJ02802)”的部分研究成果。
前言
主要名词及含义
第1章 室内PM2.5来源与污染控制现状
第2章 PM2.5与人体健康
第3章 PM2.5的基本性质及动力学特征
细颗粒物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细颗粒物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细颗粒物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细颗粒物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PM2.5检测网空气质量新准
根据PM2.5检测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24小时平均值标准值分布如下:
空气质量等级 |
24小时PM2.5平均值标准值 |
---|---|
优 |
0~35μg/m³ |
良 |
35~75μg/m³ |
轻度污染 |
75~115μg/m³ |
中度污染 |
115~150μg/m³ |
重度污染 |
150~250μg/m³ |
严重污染 |
大于250μg/m³及以上 |
项目 |
年均值 |
日均值 |
---|---|---|
准则值 |
10μg/m³ |
25μg/m³ |
过渡期目标1 |
35μg/m³ |
75μg/m³ |
过渡期目标2 |
25μg/m³ |
50μg/m³ |
过渡期目标3 |
15μg/m³ |
37.5μg/m³ |
项目 |
年均值 |
日均值 |
---|---|---|
准则值 |
35μg/m³ |
75μg/m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