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介绍
对于公共艺术中建筑形态的研究缘于作者对公共艺术建筑性的关注。
本文汲取了建筑学、美学、符号学等学科原理,透过当前剧烈变动的公共艺术现象,分析了建筑性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潜在意义与价值,并针对性地选取了当前颇具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诠释。与此同时,作者剖析了当前的文化现象,提出了公共艺术“文本”的观点以及审美“即时性”的理论,对当代公共艺术的概念进行了总结。
2100433B
公共艺术概论目录 内容提要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作者:王中 著 ISBN:10位[7301122381]13位[978730112238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公共空间,简单的说公共空间就是集体空间,说小点,一个家里,客厅,厨房,卫生间...是公共空间,说大点,一个社会,马路,广场,博物馆等等很多人去的地方是公共空间. 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其实应该叫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其实是空间环境景观设计、城市雕塑艺术设计、壁画艺术设计、装饰饰品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的专业开发、工艺设计等等的总称。是中国国内的新兴艺术门类,实话说就是以前工...
论传统艺术资源的当下价值——瓦在当代建筑中运用
瓦在当代的发展早已超出古时候,可是,它所用到的地方却好像只有屋面瓦这一个地方。为什么我们有了这么多的类型的瓦,却单单只用在建造屋顶上?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资源浪费么?我们的思维总是被禁锢在现有的事物中。瓦独特的纹理和生动的形状能让设计师迸发出全新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能让设计师们反思对传统材料的加工与利用,让更多的传统材料再次发光发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在美术多元化的带动下,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也逐渐开始冲撞传统艺术的边界线。艺术家们开始使用科技手法,运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创作工艺,使得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成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推动了现代艺术观念的发展,审美和艺术逐渐成为促进公众思想解放的主要力量。科学技术的介入使建筑的艺术化形式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建筑是城市轮廓的主体,公共装置体现城市的生活品质,对建筑和公共装置的艺术化设计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已经将公共性作为体现其核心价值的外在标签。 2100433B
第1章 “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阐释
第2章 建筑形态——公共艺术的精神语言
第3章 建筑色彩——公共艺术的情感语言
第4章 建筑材料——公共艺术的语言基础
第5章 建筑构件——小品式的公共艺术表达
第6章 “建筑化”公共艺术的价值意义和关联性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推动了现代艺术观念的发展,审美和艺术逐渐成为促进公众思想解放的主要力量。科学技术的介入使建筑的艺术化形式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建筑是城市轮廓的主体,公共装置体现城市的生活品质,对建筑和公共装置的艺术化设计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已经将公共性作为体现其核心价值的外在标签。 本书从公共艺术的基本理论入手,着重诠释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含义以及表达方式,通过对建筑、公共艺术的形态和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地域文化对形态构建的影响,同时,挖掘材料在建筑和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价值以及重要作用,剖析建筑的细部建构,从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联性以及价值意义探索公共艺术的深层次内涵。
本书结合作者搜集的相关资料和拍摄的实景图片,结合个人的研究方向,对建筑化的公共艺术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书适合大中专院校的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规划等专业师生以及从事公共艺术、雕塑等相关行业设计师或爱好者进行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