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胶印质量控制技术》是2006年3月1日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小东 。
ISBN:9787800005961出版时间:2006-03-01版 次:1页 数:173装 帧:平装所属分类:图书 > 科技 > 轻工业、手工业
质量控制方面的东西很多你先看一下,下面的东西对你有用吗?一、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注:质量控制不是检验,而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程质量控制包括根据质量要...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对工程质量的跟踪和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从而降低因质量问题导致的成本增加。
质量控制标准可能包括ISO9001等国际或行业标准,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检验程序、验收标准等。知识分享:符合质量标准是中标的基本前提,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胶印工艺与质量控制
胶印工艺与质量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印刷生产过 程中确保印刷品的质量,杜绝由于技术差错和人为操作差错引发的质量问题,是必须引起 重视的工作。本文对胶版纸多色印刷涉及到的工艺和印品质量检验进行,提出相应的质量 控制要求。 (一)、工艺控制 1.印版质量的控制 (1) 晒版时,在靠身、朝外、拖稍三部位添加色标,这样,在检查印刷成品时,可以 很容易发现套印不准、纸张颠倒、双张造成的整版漏印和清场不彻底造成的混品种。 (2) 晒版人员必须认真检查 PS版和软片质量, 印版上机前也要检查一下, 避免因印版 的质量影响生产; (3) 校版要熟练准确,尽量减少校版次数,拉版力道均匀,避免印版因人为拉长变形 而造成套印不准。 2.压力的控制 (1) 由于胶版纸表面粗糙,吸墨性能较好,因此为了使印刷墨迹厚实、网点清晰,在 印刷时要适当加大印刷压
胶印新技术--单张纸双面多色胶印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
胶印过程由于涉及到物理、化学两方面内容,对于掌握工艺和技术就有较高的要求,往往由于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工艺、技术水平等问题,造成的胶印故障也较多。
胶印是利用油和水相斥的原理来进行印刷的,在同一块印版上。图文部分亲油疏水,空白部分亲水疏油,这是胶印不同于其他印刷的最明显之处,也是胶印工艺技术的关键。
在印版版面同时存在油墨和水的情况下,传输油墨的墨辊上接触到水,由于墨辊高速转动,在机械力的挤压作用下,将水混入油墨中,造成油墨乳化,正常印刷中达到一个合理的乳化值。故胶印实际上既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又利用油、水相溶乳化的特性。据国外实验资料介绍,胶印一般能正常印刷时,油墨的合理乳化值,水约占20~25%,国内无仪器测定,全凭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来决定,这就包含着不稳定因素,也就增加了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胶印所用之水,并非纯水,PVA版用水中含有磷、铬酸,对版面的腐蚀很大,既腐蚀版面的 空白部分的砂目,不断增生夫机盐层,同时又腐蚀图文部分的基漆,致使印版耐印率降低。 PS版用水中所加的润湿粉剂含有十多种化学成分,属于微酸性的润湿剂,带有清洗作用,对 印版的腐蚀性极微。
也是工艺技术的一大基础。胶印因为是间接印刷,图像由印版滚筒转移到橡皮布上,进行第一次压印,橡皮滚筒受墨後,将印迹转移到承印物上,这是第二次压印,两次压印所需的压力是不同的,如何达到“理想压力”的境界,要作出一番努力。一般胶印机,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约在0.10mm左右;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的压力,约在0.20~0.25mm左右。随着平整度较好的PS版和进口气垫橡皮布的采用,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可更小些,如进口海德堡四色机在0.05mm即可印刷。
胶印使用的压力,是通过计算滚筒半径,测量中心距、测量并增减垫衬数来达到目的。胶印压力一定要进行规范化、数据化控制,切不能随意增加垫衬,盲目增加压力,以致压力骤变 ,滚筒表面线速度不等,接触面摩擦力增加,甚至还会出现油腻、重影、墨杠等其它故障。 因此,正确使用和调整好印刷压力,是印好产品所需工艺技术的重要一环。
套印不准可分为纵向套印不准和横向套印不准两类。有一种说法,讲“纸张在传输过程中始终有机件牢牢控制,就能保证套印准确。”实际上这句话是不全面的。例如压印咬牙轴或轴套磨损,它在传输纸张时虽然也能牢牢控制,但不能做到正确控制。这好比一个人两手捧着一只球,两臂伸直能捧牢,两臂弯屈也能捧牢,但两个不同姿势捧着的球,离开人体的距离、稳定性等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说是“正确地牢牢控制,才能保证套印准确”。
造成套印不准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纸张伸缩、输纸歪科、规矩定位不准、咬牙咬力不够 、咬牙轴磨损、交接不符合要求、递纸牙传动部件磨损等。另外一些特殊因素也会造成套不 准,如橡皮布局部变形大,也能使图像局部套印不准;递纸牙轴、压印滚筒轴轴向窜动,会 造成横向套印不准等。
以往单色机的印刷色序,总是顺色序黄、红、蓝、墨,这种色序安排,较大的困难是签准黄版、红版的印刷样,特别是第一色黄版,关系到印刷品的色彩再现和复制效果。若黄版印得太深,印出人物的肤色没有生机感,房屋象古庙一样陈旧,使人难以接受;若黄版印得太淡,复制出的画面干瘪无光亮,色调偏向蓝紫,也不好看。黄版签样偏色,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眼的视网膜辩色细胞,对黄色的分辨能力最低;二是人们对纸张的吸油性不甚了解,缺少仪器检测,大小一样掌握,往往造成太深、太淡弊病。
双色机的色序安排可将黄版和蓝版放在同一印刷流程,蓝版正好起到蓝玻璃的滤色作用,便 于鉴定黄版的墨层厚度是否适宜。但双色机由于是湿叠湿印刷,往往在拖梢两只角上产生不 规则的A、B重影,这就要求在工艺安排时,适当改变色序来解决。
四色以上的多色胶印机,由于三个色是湿叠湿印刷,所以色序是根据各色油墨粘度,从高到 低安排的,否则会发生逆套印故障,从而出现墨色灰暗的混色弊病。有时前几色也会产生A 、B重影,色序要作必要的调整。
胶印印刷以其工艺精细色彩丰富应用广泛成为高档印刷品的主流印刷工艺,胶印印刷对印刷品的伸缩变形和适应高效率高速印刷有较严格的要求,胶印低温高速UV干燥机配套胶印印刷必须达到对印刷品的光固温度不能超过50°C,才不会使印刷品伸缩变形,干燥速度必须达到8000张/小时,配套智能自动收纸机才能适应胶印自动高速的印刷要求,常规胶印低温高速UV干燥机使用的UV灯是高温低强度UV灯,对印刷品的光固温度达到70°C至90°C,胶印低温高速UV干燥速度4000张-5000张/小时,如提高UV灯功率来达到光固速度时,UV干燥温度便会成倍升高,无法达到胶印印刷的严格工艺要求,
专业的胶印低温高速UV干燥机,使用进口低温高强度UV灯,低温高强度UV灯是一种使用高纯度发光电极,充入比例准确的高纯度发光气体,通过高端技术生产的高压汞灯,工作电流小、温度低、强度高,比同规格常规UV灯发光温度低40%以上,发光强度高100%以上,胶印低温高速UV光固机配套智能高速自动收纸机,对印刷品UV干燥温度控制在45°C,UV干燥速度达到9000张/小时以上,符合胶印印刷低温高速的工艺条件,广泛应用于烟标包装印刷、彩印包装印刷等大型印刷行业。
项目 1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案
项目导入: 策划质量控制解决方案
任务1.1质量控制流程
1.1.1质量控制基本原理
1.1.2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1.1.3质量控制管理流程
1.1.4质量管理计划
任务1.2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
1.2.1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1.2.2工作内容
1.2.3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工作步骤
1.2.4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工作方法
任务1.3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1.3.1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1.3.2标准与ISO 9000的关系
1.3.3标准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1.3.4标准的内容概要和分值分布
1.3.5评价方法
管理前沿: 各种国际质量奖
质量意识: 一种能砸一千亿的精神
项目实训
项目2企业质量控制系统
项目导入: 德国“奔驰”质量走天下
任务2.1大型企业质量控制系统
2.1.1质量管理体制
2.1.2质量控制系统
2.1.3质量控制流程
任务2.2中型企业质量控制系统
2.2.1质量管理体制
2.2.2质量控制系统
2.2.3质量控制流程
任务2.3小型企业质量控制系统
2.3.1质量管理体制
2.3.2质量控制系统
2.3.3质量控制流程
管理前沿: 精益思想
质量意识: 鹿死三聚氰胺
项目实训
项目3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项目导入: 如何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任务3.1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3.1.1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概念
3.1.2PFMEA开发
3.1.3PFMEA应用注意
任务3.2质量问题诊断
3.2.1“三不”原则
3.2.2标准化管理
任务3.3过程质量控制
3.3.1过程质量策划
3.3.2工序质量控制点
3.3.3过程质量审核
3.3.4过程质量影响因素
3.3.5某处理厂在制品积压改善
管理前沿: 精益思想与主流质量管理思想的关系
质量意识: 质量取决过程、细节决定成败
项目实训
项目4现场管理的质量控制
项目导入: 谁该对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负责
任务4.15S管理应用
4.1.15S管理的内容
4.1.25S管理的实施步骤
任务4.2不合格品的控制
4.2.1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
4.2.2不合格品的管理
4.2.3退货管理
任务4.3质量管理看板
4.3.1质量保证体系
4.3.2质量信息控制体系
4.3.3现场质量管理看板
管理前沿: 问题解决8步法
质量意识: 三株“日不落帝国”的崩塌
项目实训
项目5计量系统的质量控制
项目导入: 一个企业的实际问题
任务5.1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5.1.1测量及其特性
5.1.2计量与法制计量
5.1.3测量设备及测量仪器、测量标准
5.1.4检定与校准
任务5.2数值修约与异常值的检验
5.2.1有效数字和数值修约
5.2.2数值修约规则和方法
5.2.3测量误差
5.2.4测量结果修正
任务5.3检测装置的基本特性
5.3.1测量设备确认
5.3.2测量过程控制
5.3.3测量系统的分析
管理前沿: 质量专业职业道德规范
质量意识: 质量就是生命、品质没有折扣
项目实训
项目6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项目导入:新营销理念归根结底是服务
任务6.1质量功能展开
6.1.1质量功能展开
6.1.2质量需求要素展开
任务6.2服务质量的测评
6.2.1什么是服务质量
6.2.2顾客服务的构成要素
6.2.3服务质量的评估
6.2.4服务质量维度
6.2.5服务质量问题分析
6.2.6服务质量的测量
任务6.3服务质量的控制
6.3.1服务质量的内涵
6.3.2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6.3.3服务过程控制
6.3.4制定优质服务的策略
任务6.4顾客满意的导向
6.4.1Kano模型
6.4.2质量窗口体系
6.4.3产品质量评价
6.4.4顾客的关键质量要素
管理前沿:标杆管理
质量意识:肯德基服务营销的全面质量管理
项目实训
项目7系统改进的质量控制
项目导入:提高产品质量
任务7.1过程改进的实施
7.1.1过程的识别
7.1.2过程分析方法
7.1.3过程控制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任务7.2过程改进的有效工具
7.2.1统计调查表法
7.2.2分层法
7.2.3树图
7.2.4过程决策程序图
任务7.3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7.3.1以质量文化创造环境氛围
7.3.2以顾客满意实施质量文化
7.3.3用质量精神统领企业目标
管理前沿:PDCA周期的运转方式
质量意识:文化掌握企业命运
项目实训
项目8质量体系的审核控制
项目导入:现场审核案例
任务8.1体系审核的基本过程
8.1.1审核基本流程
8.1.2审核过程实施
任务8.2现场审核的基本技巧
8.2.1审核的判别准则
8.2.2现场审核的基本技巧
8.2.3过程审核的策划和实施
任务8.3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要点
8.3.1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审核
8.3.2关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审核
8.3.3关于充分性审核
8.3.4GB/T19001—2008要求的QMS审核要点
管理前沿:一体化管理体系
质量意识:三思后行、不要轻易下结论
项目实训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