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以高层建筑中广泛使用并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型钢混凝土结构为对象,围绕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合理计算型钢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设计地震水平下的位移反应和确定实现预定建筑功能的结构变形容许值开展系统研究。在型钢混凝土梁柱组合件和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单元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研究型钢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设计地震水平下的地震反应实用分析方法和实现预定功能的结构变形容许值。力图建立型钢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为型钢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和抗震模式规范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2100433B
批准号 |
50478120 |
项目名称 |
基于性能的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10 |
项目负责人 |
郭子雄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华侨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23(万元) |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把型钢埋入钢筋混凝土中的一种独立的结构型式。由于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了型钢,型钢以其固有的强度和延性。以及型钢、钢筋、混凝土三为一体地工作使型钢混凝土结构具备了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劲钢柱应该分别计取,钢结构按定额套制作、运输、安装等费用,再套混凝土柱,不套模板,钢结构的安装要写专项施工方案,定额中的安装费是不够的。
详见JGJ 138-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网上有得下载。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论述
众所周知,混凝土建筑作为当下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在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推动城市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其抗震设计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地震频发地带,已然成为建筑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作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于性能的钢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书内容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地震破坏机理及性能设计理论研究”(5067814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高强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2007070300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2001C26)和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05JK236)等研究成果。《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理念、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抗震设计方法的演变
1.1.2 基于力的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1.1.3 基于陛能的抗震设计"para" label-module="para">
1.2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
1.2.1 基于变形校核的设计方法
1.2.2 基于变形能力计算的设计方法
1.2.3 基于规定变形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框架
2.1.1 地震设防水准
2.1.2 建筑物的性能水准
梁兴文所著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现性能设计理念的主要方法;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谱方法、多性能目标控制设计方法、考虑高振型影响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基"para" label-module="para">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供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