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前言
第一章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调控新理念与理论基础 1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雨洪调节和热调节服务 1
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生态调控 1
二、城市生态系统雨洪调节服务 2
三、城市生态系统热岛调节服务 3
第二节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新理念与范式 4
第三节 服务于水热调节的城市地表结构调控模式 6
第二章 城市下垫面地表精细化遥感分类模型方法 9
第一节 等级尺度城市下垫面结构基本原理 9
第二节 城市下垫面等级结构分类系统设计 11
第三节 城乡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区识别方法 13
第四节 城市不透水面/绿地组分遥感分类 16
一、纯像元选择 17
二、线性光谱混合像元分解与不透水面提取 19
三、解译精度评价方法 20
第五节 城市建筑材质和公园绿地遥感制图 20
一、影像多尺度分割 21
二、影像模糊分类 22
三、分类结果精度验证 23
第六节 面向对象分类与城市地表分类制图 23
一、面向对象分类参数设置 23
二、面向对象地表分类制图 31
三、分类结果精度验证 33
第三章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空间分析模型方法 34
第一节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的基本原理 34
第二节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的知识规则 36
一、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下垫面主导类型划分 36
二、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适宜性评价 37
三、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适宜性评价 38
第三节 生态海绵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识别方法 40
一、基于SCS-CN模型的城市地表产流模拟 40
二、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识别 41
第四节 生态海绵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识别方法 43
一、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因子计算 43
二、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识别 44
第五节 生态海绵城市适应度评价模型系统 45
第四章 北京城市等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 54
第一节 北京城市化基本概况与特征 54
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 54
二、城市化人口流动特征 56
第二节 北京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56
一、北京土地利用/覆盖现状特征 56
二、1990~2015年北京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变化特征 58
第三节 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分析 62
第四节 北京城市不透水面时空分布特征 65
一、城市不透水面分布制图精度评价 65
二、城市不透水面时空分布制图 65
第五节 北京城市绿化和绿地分布特征 72
一、北京城市绿化状况 72
二、北京城市绿地变化特征 74
第五章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先区识别与适应度评价 77
第一节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分布特征 77
一、北京市雨洪产流特征分析 77
二、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因子分析 83
三、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空间分布特征 87
四、城市雨洪调节优先区与非优先区对比分析 89
第二节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热岛调控优先区分布特征 91
一、北京市城市热岛状况分析 91
二、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识别因子 96
三、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空间分布特征 99
四、城市热岛调节优先区与非优先区对比分析 102
第三节 北京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优先等级特征分析 104
一、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优先区下垫面主导类型 104
二、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类型适宜性评价 112
三、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措施适应度评价 115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22
第一节 总结 122
第二节 展望 123
参考文献 1252100433B
《基于土地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度评价》提出了具有城市热岛缓减和雨洪调节双重功效的生态海绵城市建设下垫面调控的理论方法,实现了等级尺度的城市下垫面精细化遥感分类和地表透水性指数刻画,建立了从远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斑块/廊道设计,建成区外围低影响度开发(LID)和城市内部生态修复三级城乡空间梯度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应度评价和调控策略。在表征北京超大城市扩张过程和地表不透水、绿地组分基础上,对北京城市下垫面热环境状况和水文生态过程进行科学分析。从而识别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先区和适应度等级,并提出海绵生态城市建设下垫面调控的综合策略。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海绵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城市不仅...
首先要从理念上融入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在“收”时,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放”时,可将蓄水放之所用。因而,建材业企业必须扭转在产品设计、开发上的理念,像“海绵...
土地一级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而海绵城市建设目前主要...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 设计文件技术深度及审查要点 (试行) 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年 12月 I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 推动珠海市海绵城市的 科学建设,指导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住 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 计文件深度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以下简称“要点” )。 本要点根据现行法律、 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 (含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和珠海市地方 标准)编写,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 )为根本依据,除 将强制性条文作为必须审查的内容外, 还从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中摘录了部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正>1总则1.0.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评价对象为城市。1.0.3海绵城市建设应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
为科学、全面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各地将依据试行办法中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6个方面的指标,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对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等情况的城市予以通报。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各地应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依据试行办法对建设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根据试行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地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对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情况进行抽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公平透明、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6个方面,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及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城市自查、省级评价、部级抽查三个阶段进行。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宗旨:应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腾)、径流等水文特征的原真性,保护和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应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绿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施策。还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要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效应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为考察内容,其他为考核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分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附录5项内容,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作了规定,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评价对象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