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 材料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
1.2 材料的新发展
1.3 高技术新材料的研发
1.4 我国钢铁材料的发展成就及目标
1.5 材料的划分
复习思考题
2 金属材料导论
2.1 材料简史及金属科学
2.2 金属材料的一般特性
2.3 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基本因素
2.4 两大图形——相图和C曲线
2.5 常用力学性能指标
复习思考题
3 金属材料的生产及加工
3.1 金属冶炼与质量控制
3.2 铸造
3.3 冷加工与热加工
3.4 焊接工程
3.5 金属热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3.6 粉末冶金
3.7 表面工程
复习思考题
4 金属结构材料
4.1 钢的分类及编号
4.2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
4.3 中、高碳铁素体-珠光体钢
4.4 调质钢
4.5 超高强度钢
4.6 弹簧钢
4.7 渗碳钢、渗氮钢
4.8 双相钢
4.9 低温用钢
复习思考题
5 不锈钢和耐热钢
5.1 金属的腐蚀
5.2 常用不锈钢
5.3 抗氧化钢
5.4 热强钢
5.5 气阀钢
复习思考题
6 金属耐磨材料
6.1 工具钢
6.2 其他耐磨钢
6.3 塑料模具钢
复习思考题
7 金属功能材料
7.1 磁性材料
7.2 形状记忆合金
7.3 贮氢合金
7.4 其他功能材料
复习思考题
8 亚稳态材料
8.1 纳米材料
8.2 准晶材料
8.3 非晶材料
复习思考题
9 铸铁
9.1 铸铁的石墨化及分类
9.2 工业常用铸铁
复习思考题
10 有色金属及合金
10.1 有色金属的应用及生产
10.2 铜及铜合金
10.3 铝及其合金
复习思考题
11 非金属材料
11.1 高分子材料
11.2 陶瓷材料
11.3 复合材料
复习思考题
12 金属整合系统
12.1 金属及合金复杂系统
12.2 金属及合金整合系统
12.3 非线性相互作用
12.4 固态相变的自组织
复习思考题
13 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13.1 材料的结合方式
13.2 晶体和非晶体
13.3 金属及金的结晶
13.4 金属的多型性
13.5 金属的固态相变分类
13.6 材料科学的中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较全面地讲述了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也介绍了有关非金属材料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划分、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金属材料的生产及加工(包括材料的冶炼、铸造、冷一热加工、焊接、金属热处理、粉末冶金等)、金属结构材料、金属耐蚀材料、金属耐磨材料、金属功能材料、亚稳态材料、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非金属材料、金属整合系统、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等。
本书既是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塑性成形及控制专业学生的教材,又可供从事材料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刘过昌,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1940年,河北省玉田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系。现任中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金属热处理》、《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等杂志编委会委员;1992年被评为冶金部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得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讲授“金属热处理”、“金属材料学”、‘固态相变“等课程,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成果奖和教学优秀奖。
从事金属材料、固态相变和钢的冶金质量研究、完成横向、纵向课题共计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拥有专利两项,出版《金属固态相变教程》、《冶金类热处理及计算机应用》、《钢件组织结构转变原理》等5部作品,发表学术论文等180余篇。
冶金专业毕业很可能就是去钢厂了,而金属材料工程除了选择钢厂以外还可以选择很多行业,如汽车行业,航空业,重型机械行业等等,就业面比冶金广很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成型加工及模具CAD/CAM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金属、塑料等材料的产品、工艺与模具方面的知识,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与模具的设计、运用数控加工技术进行成型模具的制造,...
金属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属于同一大类的 详细来看, 金属材料工程 从就业来看,要稍好一些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设计与研究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基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性能之间的四要素关系,设计了本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极化曲线技术,研究了锌浴中的Mn对0.04wt%Si钢热浸镀锌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Mn的添加量达到0.5wt%时,Zn-Mn合金镀层在5%NaCl溶液中具有最佳的耐蚀性能。教学实践表明,该综合创新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材料制备、结构分析与性能测试等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内容多、实验设备有限等问题,在实验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教学方式等教学改革措施,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专业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
本书较全面地讲述了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也介绍了有关非金属材料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划分、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金属材料的生产及加工(包括材料的冶炼、铸造、冷一热加工、焊接、金属热处理、粉末冶金等)、金属结构材料、金属耐蚀材料、金属耐磨材料、金属功能材料、亚稳态材料、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非金属材料、金属整合系统、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等。
本书既是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塑性成形及控制专业学生的教材,又可供从事材料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刘过昌,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1940年,河北省玉田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系。现任中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金属热处理》、《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等杂志编委会委员;1992年被评为冶金部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得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讲授"金属热处理"、"金属材料学"、'固态相变"等课程,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成果奖和教学优秀奖。
从事金属材料、固态相变和钢的冶金质量研究、完成横向、纵向课题共计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拥有专利两项,出版《金属固态相变教程》、《冶金类热处理及计算机应用》、《钢件组织结构转变原理》等5部作品,发表学术论文等180余篇。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概论》主要内容: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包括水泥、玻璃和陶瓷,过去在高校中水泥、玻璃、陶瓷三个专业方向并存,分别开设《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陶瓷厂工艺设计概论》和《玻璃厂工艺设计概论》。随着专业调整和扩大基础、淡化专业教育理念的实施,形成了覆盖面广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另外,近年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技术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设计所遵循的政策、法规、指导性文件等有了许多新的变动。鉴于上述情况,出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编写了该教材,力求更好地体现现行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并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有色金属材料为材料领域的一个分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色金属材料虽然牌号众多,但同类材料有许多共同特点,加工过程也有许多共同规律,本书以常用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为重点,阐述有色金属材料工程概貌及其一般规律,并力图与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相结合。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紧密结合是开发新型材料的重要途径。
本书以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特性和加工方法为重点,阐述了有色金属材料的概貌及一般规律。全书共分4章。第1章为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包括铝、镁、钛、铜、难熔金属及其合金的分类、特性、生产和加工方法。第2章为铸锭生产,介绍了有色金属的熔炼和铸锭技术。第3章为有色金属材料塑性加工,包括锻造、轧制、挤压、拉拔等。第4章为有色金属材料塑性加工工艺,介绍了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方法、热加工和冷加工工艺以及一些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如铝箔、建筑型材、内螺纹铜盘管、钨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