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鸡爪秋海棠(学名:Begonia imitans Irmsch.):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而粗,暗红色,有棱,无毛。叶互生或在短枝上2叶簇生,叶片极偏斜,轮廓卵状披针形,齿尖常有短芒,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托叶膜质,披针形,花粉红色,常2朵,呈聚伞状,花序,花梗均无毛;苞片膜质,长圆形,花丝离生,花药黄色,倒卵形,子房倒卵长圆形,蒴果下垂,种子长圆形极多数,小浅褐色,光滑,6-7月开花,8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四川(康定、洪溪)。生于山坡阴处密林下潮湿地。海棠花花形,叶色柔媚。盆栽用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台、茶几等地方。
播种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扦插可采用茎插、叶插和根茎插。
茎插:茎插繁殖在室温条件下,全年皆可进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选取健壮的茎部顶端做插穗,长10-15厘米,带2-3个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对生根不利,往往插后容易开花,反而延迟生根,最好不用带花芽的顶茎做插穗。插壤用疏松、排水号的细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时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为宜,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20-22℃室温。插后一般在9-27天愈合生根。
叶插:叶插繁殖以夏、秋季节效果最好。室温栽培,冬季也可进行,但生根缓慢。叶插材料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成熟叶片,太嫩或老化的叶片,愈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叶片比较大的种类可采用平插法,将叶片平放在沙床上,在叶中央主脉处用刀片划1厘米切口,每片叶可划4-5个切口,然后用"n"铁丝把叶片扣紧于沙面上,也可用直径1.5-2厘米的卵石压在叶片切口周围,即能从叶脉切口长处小植物体。如扦插过程,插壤温度低于15℃,生根则要延迟,低于10℃时就难于生根。
根茎插:适用于根茎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将低下根茎剪成3-5厘米一节,斜插或平放于沙床,保持室温20-22℃。和较高的室内湿度,使之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后15-20天长出不定根,30-40天萌发出不定芽,待形成几片小叶时即可移入小盆养护。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球形,直径1.1-1.9厘米,被褐色膜质鳞片和长短不等的纤维状之根'叶均基生,通常1-2片,具长柄。
叶片膜质,两侧略不相等,轮廓近圆形,长9-20厘米,宽8.5-19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斜心形,通常5深裂,中央裂片再深裂,有时二次裂片再浅裂,两侧裂片通常再中裂,最下部的裂片通常近基部再中裂,全边密被缺刻状不等大的三角形之齿,齿尖有短芒,上面深绿色,带红晕,被弯曲或卷曲的毛,下面淡绿色,沿脉疏被毛,掌状5-7条脉,在下面明显;叶柄长12-21厘米,柔弱,被褐色长卷曲毛,通常高于花序;托叶卵形或长圆形,长3-5毫米,宽1.4-1.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和外面均有疏毛,早落。
花葶高15-31厘米,通常在基部或近中部成等大2分枝,有纵棱,散生长毛,后脱落,花通常4朵或数朵,呈2-3回二歧聚伞状,首次分枝长7-8.5厘米,二次分枝长约2.5厘米,均有棱,无毛;苞片膜质,卵状长圆形,长约8毫米,先端渐尖,边有缘毛,早落;雄花:花梗长1.3-1.5厘米,无毛;花被片4,外轮2枚宽卵形,长9-11毫米,宽8-10毫米,外被卷曲毛,内轮2枚,倒卵形,长6.5-7.5毫米,宽约3.5毫米,向基部呈楔形,无毛;雄蕊多数,整个呈球状,花丝长1-1.3毫米,离生修改标点花药倒卵球形,先端凹;雌花:花梗长1.2-1.8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轮2枚,宽卵形或近圆形,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面中间基部有毛,内轮1枚长圆形,长约5毫米,无毛;子房长圆形,长8-10毫米,直径7-8毫米,无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离生,柱头2裂,外向膨大呈螺旋状扭曲,并带刺状乳头。
果未成熟,大的翅呈镰刀状,长1.2-1.5厘米,基部宽5-7毫米,上部微弯,有纵纹,另2翅窄,近等大,斜三角形,长约6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从下向上斜,均无毛;种子极多数,小,淡褐色,光滑。花期6-7月,果期是从8月开始的。
冬暖夏凉的温度: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茎叶茂盛,花色鲜艳。生长适温为19-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否则叶片易受冻,但根茎较耐寒。
半阴半阳的光照:秋海棠对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适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适宜的光照强度,根茎类为200-300lx。另外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在短日照和夜间温度21℃的条件下,花期明显推迟。
疏松肥沃的土壤:野生种排水好,腐叶土层的林下或岩石缝隙中,这对根部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叶土和炭土。碱性或粘重,易板结的土壤作为盆栽用途,不利于新根生长、导致茎叶矮小,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黄病。适合生长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喜光的肉质草本植物。放在教室里,就会因为缺光而生长不良。要适当的晒太阳,浇水不能太勤,盆底要容易透水,盆土要比较干一点好,
原产巴西。多年生草本,高30厘米。茎直立,分枝。叶片蕺状披针形,叶表面深绿色,沿中脉具明显的淡绿色条带,叶背面具密集的红色柔毛。花粉白色,着生于叶腋。花期秋季。喜温暖、湿润、光线良好的环境。夏季需凉爽...
四季秋海棠在生长期每隔10一15天施1次腐熟发酵过的20%豆饼水,菜籽饼水,鸡、鸽粪水或人粪尿液肥即可。施肥时,要掌握"薄肥多施"的原则。如果肥液过浓或施以未完全发酵的生肥,会造成...
该物种有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由腐霉菌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症状:感染这种病菌后,扦插苗的根系弱、叶片发黄。诊断方法是茎部和根系出现黑色的糊状物,从插条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茎和叶片的部。根部和茎段的腐烂经常是成片发生,而通过栽植床,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插条。
控制方法: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从繁殖之初就使用无菌材料,对上盆基质和栽植床进行消毒处在栽种前后用杀真菌药剂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尽量减少水的灌溉量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促进根的长势。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症状:发病后有褐色的霉状物附着在病上。霉状物可以从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是由于植物根茎部长出的霉状物。立枯丝颜色常为红褐色,外形似蜘蛛网。
控制方法: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喷洒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由白绢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尽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
分布于中国四川(康定、洪溪)。生于山坡阴处密林下潮湿地,海拔1350米。模式标本采自康定。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悬垂秋海棠的组织培养(摘编)
悬垂秋海棠的组织培养(摘编)
【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鸡爪槭的枝、叶。夏季采收枝叶,晒干,切段。
【性味】:辛、微苦,平。
【功效主治】:行气止痛;解毒消痈。气滞腹痛;痈肿发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洗。
鸡爪槭可作行道和观赏树栽植,是较好的“四季”绿化树种。鸡爪槭是园林中名贵的观赏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常用不同品种配置于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槭树园;也可在常绿树丛中杂以槭类品种,营造“万绿丛中一点红”景观;植于山麓、池畔、以显其潇洒、婆娑的绰约风姿;配以山石、则具古雅之趣。另外,还可植于花坛中作主景树,植于园门两侧,建筑物角隅,装点风景;以盆栽用于室内美化,也极为雅致。
鸡爪槭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性是叶色富于季相变化。同理论色彩一样,叶片的颜色也具有冷暖之分:暖色在色彩距离上,使人感觉靠近,而冷色给人的感觉则是后退和远离。在心理感觉上,暖色调使人紧张、兴奋,可营造轻松愉快的空间氛围;而冷色调使人平和,可营造安宁、幽远的空间氛围。
春季鸡爪槭叶色黄中带绿,性状奇特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无论是桃红柳绿,抑或是粉墙黛瓦,都能映衬得体。此时的鸡爪槭呈现出诺色系特征。活跃明朗有轻盈。
夏季鸡爪槭变得密实,树形从春日的疏枝弱弱转为浓荫,叶色转为深绿,呈现出冷色系特征,给炎炎夏日带来清凉。但因鸡爪槭树形体量并不高大,难以形成良好的树荫,同时叶色过于浓重,只能成为空间中的景或背景。观赏效果逊与春秋两季。
秋季是鸡爪槭观赏性最佳季节《花经》云:“枫叶一经秋霜,杂盾常绿树中,与绿叶相衬,色彩明媚。秋色满林,大有铺锦列锈之致。”在观赏期内对视线具有强烈的聚焦作用,鸡爪槭与红枫的艳红、羽毛枫的明黄,与基调色绿色和奇特色彩对比或调和,可创造出特殊的空间效果。
进入冬季,鸡爪槭叶片全部落光,部分植株枝条残留在枯萎的叶片和果实,凋零光秃的枝干呈棕褐色,曲折古面轮廓分明,如附上层层白雪,枝条的轮廓被衬托的更加飘逸多姿。
鸡爪槭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品种,国内常见的鸡爪槭品种有以下8种。
红枫:又名红槭、紫红鸡爪槭。叶深裂,几乎达叶片基部,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叶掌状裂,终年呈紫红色。枝条紫红色。
细叶鸡爪槭:又名羽毛枫、羽毛槭、塔枫。叶掌状深裂达基部,为7至11裂,裂片又羽状分裂,先端长尖,翅果短小。树冠开展,枝略下垂。通常树体较矮小。我国华东各城市庭园中广泛栽植观赏或盆栽观赏。
深红细叶鸡爪槭:又名红细叶鸡爪槭、红羽毛枫。外形同细叶鸡爪槭,但叶片呈紫红色。
线裂鸡爪槭:叶掌状深裂几达基部裂片线形,缘有疏齿或近全缘。有叶色终年绿色者,也有终年紫红色者。
小叶鸡爪槭:叶较小,径约4厘米,掌状,7深裂,裂片狭窄,缘有尖锐重锯齿,先端长尖,翅果短小。产于日本及中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
花叶鸡爪械:叶黄绿色,边缘绿色,叶脉暗绿色。
斑叶鸡爪械:绿叶上有白斑或粉斑。
红边鸡爪械:嫩叶及秋叶裂片边缘玫瑰红色。
鸡爪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