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截叶秋海棠(学名:Begonia truncatiloba Irmsch.)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高约50厘米。根状茎块状,叶互生;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扁圆形或近圆形,上面褐绿色,下面色淡,掌状条脉,在下面明显突起;花聚伞状,腋生;苞片三角形,花药线形,子房椭圆形,蒴果下垂,轮廓倒卵长圆形种子光滑浅褐色极多数,4月开始结果。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6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杂林沟边、溪边、山谷以及混交林潮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概述图参考:中国自然标本馆)
截叶秋海棠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600米的地区,见于山坡杂林沟边、溪边、山谷以及混交林潮湿处。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真菌病害(1)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多年生中型草本,高可达60厘米。茎直立,直径5毫米,有沟棱,节处膨大,被或密被褐色卷曲短柔毛。
叶互生,有叶柄;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卵形或扁圆形,长8-16厘米,宽9-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向下延伸,边缘有圆钝大小不等的浅齿,并5-7浅裂,窄侧2裂,宽侧3-4裂,裂片倒四边形,大小极不相等,长(1) 2-5厘米,宽2.3-5.5厘米,上面褐绿色,密被短小之毛,偶散生较长硬毛,下面淡褐绿色,通常沿脉密被褐色短而卷的毛,偶有下面全部被短小之毛,掌状7-9条脉,两面均明显突起;叶柄长3-7毫米,密被褐色卷曲短柔毛;托叶长圆形,长18-22毫米,宽4-6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具长约2毫米的刺芒,无毛。
花通常4朵,呈二回二歧聚伞花序,腋生;雄花:花梗长16-19毫米,无毛,花被片4,外面2枚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11毫米,无毛,内面2枚倒卵形,长约11毫米,宽约5.5毫米,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丝长2-3毫米,花药长圆形,长2-2.5毫米,药隔稍伸出;雌花未见。蒴果下垂,果2-4个,呈二歧聚伞状,果序梗长8-10厘米,一次分枝长10-18毫米,梗长3-4厘米,均近无毛;轮廓长圆状椭圆形,长18-21厘米,直径7-10毫米,无毛,2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大的宽舌状,长1.3-1.5厘米,宽1.1-1.3厘米,先端圆钝,有明显纵纹,无毛,窄的长3-5毫米,先端圆,无毛;种子极多数,长圆形,淡褐色,有纹,无毛。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
栽培与养护: 养好四季秋海棠水肥管理是关键。浇水工作的要求是"二多二少",即春、秋季节是生长开花期。水分要适当多一些;盆土稍微湿润一些;在夏季和冬季是四季秋海棠的半休眠或休眠期...
生长习性 喜欢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生长适温20~25℃,不耐高温,超过30℃生长不良,低于10℃,生长受阻。它属于短日照植物,对光照反应敏感,宜于在弱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各个不...
有球形块茎,并有很多细长须根。茎高20-40厘米,肉质,少分枝。叶片宽卵形,薄纸质,长5-12厘米,宽3.5-9厘米,先端渐尖,常呈尾状;基部心形,偏斜,边缘呈尖波状,有细尖牙齿,下面淡绿色,叶柄细长...
截叶秋海棠产于云南(蒙自东南、屏边、西畴、河口、麻栗坡)和广西(百色、凭祥)。模式标本采自蒙自东南。
悬垂秋海棠的组织培养(摘编)
悬垂秋海棠的组织培养(摘编)
截叶犁头草,堇菜科植物,2月~4月开花,花紫色,花径0.5厘米,花朵长1.5厘米,花距0.5厘米,花亭长7~9厘米。叶基部丛生,8~9叶,披针状,边缘有波齿,叶基截形,叶宽0.5~0.7厘米,叶长3~5厘米。全株长11厘米。分根繁殖。
药用价值:性味辛、微苦、温。归心、肺、胆三经。解毒、消肿、散瘀。 2100433B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乌叶秋海棠分布中国广西(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