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l 采用单片机控制,在接收到外部控制信号后,通过智能判断,自动寻找最佳投切点,保证过零投切。
l 可控硅开关和接触器并接,在投切瞬间具有可控硅的过零投切,在正常接通期间具有接触无功耗的特点。
l 采用单片机控制投切,智能监控复合开关的运行状况,具有电压缺相、空载、停电、自诊断故障等保护功能。
l 可控硅和接触器只在投切时耗电,平时不耗电,节能降耗。
l 充分采用集成电路,尽量减少分立元件,使得模块体积尽可能合理并减少,节约柜体空间。
l 使用寿命长达50万次以上,免维修。
l 结构设计合理,接线简单,安装调试方便。
额定电压 | 450V以下 |
额定频率 | 50Hz |
控制电容容量 | 三相共补≤40kVar;单相分补≤10kVar; |
控制端电压 | DC12V |
控制端电流 | 40mA |
投入涌流 | <3In |
整机功耗 | <1.5VA |
使用寿命 | ≥50万次 |
外形尺寸 | 119mm(长)×119mm(宽)×110mm(厚) |
你可以看下下面有适合你的课题吗,有的话看我名字 机械 EQ3090自卸车的总体设计 注塑模具闹钟后盖设计 轿车的制动系统设计 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双梁起重机毕业设计论文 轿车机械...
我有! 题目是《CA6140横向进给数控改造》 摘录04 普通车床横向进给数控化改造 2009-05-23 18:43 绪 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专科专业,本科没有这个专业。本科专业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细分为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和机械制造。而机电一体化只是这个专业的一种简称罢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同一个专业。
机电一体化复合开关的设计
介绍了应用于低压无功补偿系统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开关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动作时序、主要技术参数及使用注意事项。该复合开关具有可控性能好、过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尤其是彻底地消灭电弧等特点。
机电一体化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题目: 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 要:可编程控制器指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之上, 以工业现场作业等为主要适用范围的一 类电控控制器,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整体来说较低, PLC产品具有着极大发展空间。 PLC在生产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已经成为智能生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首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及 PLC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 PLC在机电一体 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字: PLC 生产 控制 智能 一、机电一体化: 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 Mechatronics ,它是由英文机械学 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 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 1971年日 本杂志《机械设计》 的副刊上, 随着机电一体
复合开关是将高耐压大电流晶闸管与磁保持继电器的触点相并联, 通过微电脑控制, 自动寻找最佳投入点和最佳切除点, 实现电压过零投入和电流过零切除, 通断瞬间由晶闸管完成, 运行通流由磁保持继电器经脉冲电压触发使触点吸合而完成。
复合开关选用晶闸管开关和磁保持开关并联运行,其在接通和断开的瞬间具有可控硅过零投切的优点,而在正常接通期间又具有磁保持开关零功耗的优点。
复合开关具有无冲击、低功耗、高寿命等显著优点,可替代接触器或晶闸管开关,广泛用于低压无功补偿领域。
第1章 机电一体化含述
1.1 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及含义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类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
1.5 机电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及共性关键技术
1.6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2章 机电一体化系纺设计基础
2.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概述
2.2 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规划
2.3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
2.4 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设计
2.5 机电一体化系统造型与环境设计
2.6 机电一体化系统评价与决策
2.7 机电一体化产品试制与调试
2.8 机电一体化系统现代设计方法
思考题
第3章 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
3.1 概述
3.2 数控机床的产品规划
3.3 数控铣床的概念设计
思考题
第4章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
4.1 机械系统设计概述
4.2 机械传动机构
4.3 支撑与导向机构
4.4 机座机架
4.5 数控机床机械系统设计
4.6 机电一体化新机械装置
思考题
第5章 机电一体化传感器检测系统设计
5.1 传感器检测系统设计概述
5.2 常用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及应用
5.3 数控机床传感检测系统设计
5.4 机电一体化新的传感装置
思考题
第6章 机电一体化何服驱动系统设计
6.1 伺服驱动系统概述
6.2 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伺服执行元件
6.3 数控机床伺服驱动系统设计
6.4 机电一体化新执行装置
思考题
第7章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
7.1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7.2 机电一体化系统建模
7.3 机床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
7.4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附录
附录1 滚珠丝杆公称直径与公称导程组合
附录2 制造范围
附录3 定位滚珠丝杆有效行程与行程变动量
附录4 理论动态预紧转矩与动态、预紧转矩公差
附录5 G、GD系列滚珠丝杆副
参考文献 2100433B
随着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产品的外观更加人性化、功能更加强大、体积和重量更加轻巧、可靠性更高等。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机电一体化产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破了原来传统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的局限性,将多种技术与功能集成于一体,使其功能更加强大。而且能适应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机电一体化技术简化了机构,减少了传动部件,从而使机械磨损、配合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造成的动态误差,从而达到单纯用机械技术所无法实现的工作精度。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监控、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安全联锁控制等功能。这些功能能够避免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机电一体化产品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减少了操作按钮及手柄,改善了设备的操作性能,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从而大大简化操作。
所谓柔性,即可以利用软件来改变机器的工作程序,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例如,工业机器人具有较多的运动自由度,手爪部分可以换用不同的工具,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改变运动轨迹和运动姿态,以适应不同的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