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亚热带。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干旱;10~15年生开始开花结实;20年进入盛果期;广西南宁3~4月开花;11~12月果熟。
广西壮族自治区。
散4: 1、 9-1-51 2、,9-1-3,S*2 3、2-1-3,S*0.06 3、2-1-1或2-1-10; 4、 2-1-13 S*0.06; 5、2-1-1或2-1-10 坡3: 1、 9-...
你好! 外墙24 1、面砖,聚合物砂浆粘贴----9-2-207~~209/213~215/215-219等 2、10厚抗裂砂浆复合热镀锌电焊网,塑料锚栓双向中距500锚固(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采用尼龙...
RX100和RX100 II 两款产品从正面看来看,差别同样非常小,仅仅是在右下角的蔡司认证LOGO能够让我区分两款分别的型号之外,其他完全没有找到能够...
高产、高效、优质;速生树种;适应性强;具菌根菌;具有良好的速生行与丰产性;幼树需蔽荫;人工林15~20年即可成大径材。
无性繁殖(扦插繁殖),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培育。
红锥材质优良;木材坚硬耐腐;是高级家具;造船;车辆;建筑装饰等优质用材。
土壤类型:酸性红壤、黄壤或赤红壤。
17个红锥种源生长、干形及木材基本密度变异分析
对全国红锥主要分布区17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干形性状及木材基本密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产地红锥生长及干材的遗传变异情况。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高径比、通直度、尖削度、枝下高、树皮厚度及木材基本密度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明显度和圆满度在种源间的差异不显著。性状变异系数幅度在3.0%~41.9%之间。依据多性状选择指数,初步筛选出41、33、15、32和11号这5个综合表现优良的种源。
RX—40室内单鉴被动红外探测器
RX—40室内单鉴被动红外探测器
整地前全面清理林地杂灌,但红锥要严禁炼山方式,可集中烧毁清理物。整地方式以穴垦为主,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缓坡地(25°左右)也可采用带垦整地,按环山水平整地,带宽1.2-1.5米,去杂全垦20厘米,再挖穴,规格40厘米×40厘米×4厘米,带面内低外高,呈水平梯田状,以保持水土。植树穴内捡尽石块、杂物,每穴施有机肥l~2千克,复合肥250克、磷肥500克作基肥。
红锥造林栽植密度的大小与立地条件有关,株行距离为1.5米×2米或2米×2米。红锥造林最好采用一年生优良茁壮的营养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需剪除大部分叶片和过长根系,并沾上泥浆后栽植,苗木高宜在30 -45厘米以上,且顶芽饱满,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栽植时要除去育苗袋,保持营养土团完整,不损伤根系,坡度平缓的林地苗木置于植穴中央,坡度较陡的林地,苗木应靠近上坡栽植;树苗要端正、压实,栽植深度比苗木根茎位置略深2-5厘米,周围填土压紧。造林季节宜选择在春节前后,待下雨穴土湿透时进行,最好选择阴雨天进行栽植。如遇干旱天气,栽植后需浇灌,提高成活率。此外,栽植后1-2个月左右,要全面检査苗木的成活情况,发现死株及时进行补植,补植用营养袋苗。
当林分郁闭度达0.7以上,下部枝条明显衰弱时对下部枝条进行修枝,修枝高度在树高的1/3-1/2以下。当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被压木占20%以上时可以进行第一次间伐。林分生长较均匀的采用下层抚育间伐法,林分分化特别大的采用综合抚育间伐法,林木遭病虫害或其他特殊损害时应及时进行卫生伐。根据红锥的生物学特性,红锥大径材的培育期一般为30-35年,一般在10年左右首次间伐,在15-17年间进行第二次间伐。
红锥施肥前要求清除苗木周围杂灌草。红锥施肥以幼年为主,一般在造林当年8~9月施肥一次,可以施用复合肥或尿素,复合肥每株施100克,尿素每株施50克;第2-5年每年施肥一次,时间在5月进行,第二年施复合肥量每次每株为150克,第三年复合肥施肥量每株为200克,第四、五年每年复合肥施用量每株为400克。施肥方法一般采用沟施法,即在植株树冠垂直投影地面两对侧外边开修长0.5-1.0米、宽0.20米、深0.20米的施肥沟,将肥均匀施于施肥沟,然后覆上土。幼林抚育宜根据造林地的杂草生长情况进行。
红锥幼林抚育宜根据造林地的杂草生长情况进行。一般来说,造林当年8-9月结合施肥带状铲草抚育1次;第2、3、4、5年每年抚育2次(5月、10月)。林分郁闭后可根据林地实际情况进行抚育。抚育一般采用带铲或全铲法,也可以结合化学除草的方法作业。
苗木栽植后,应烧透水一次,如遇干旱天气,栽植一月内应另浇水1-2次。如造林面积大,人工浇水困难,造林苗木应采用营养袋育苗,对提高苗木抗旱能力,提高苗木成活、保存率效果显著。红锥幼林耐荫,通过留存带间杂草,有利于红锥幼林生长,同时又能提高土壤保水功能,起到抗旱作用,或通过营造混交林或间种玉米等高秆作物提供遮荫,增强红锥幼林抗干旱能力。
红锥不耐水涝,红锥林地抗洪排涝必需予以重视。排涝措施主要是在造林坡地上缘挖截水沟,防止洪水冲刷林地,坡地下缘或台地挖排水沟排水,防止林地水土流失;坡地造林选择带状整地,增加土壤雨水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也能起到一定的抗涝排洪作用。
采伐时期:红锥速生期有6-20年,而前5年生长速度缓慢,5年后加速生长,因此较为合理、经济的采伐时期在栽植后20-30年时进行,大径级林木采伐需30-35年。
采伐方法:红锥萌芽再生能力强,不仅能从伐根萌生成林,即使没有采伐,也可由树干基部的根际萌条长成大、中径级林木,且萌条生长迅速,一次造林可采伐多次,因此红锥林木采伐宜在离地面50-80厘米处截断,一般采用电锯砍伐,保留树兜或伐根,以便林地更新。
红锥喜湿润、温暖、多雨的季风气候;土壤条件为由花岗岩、变质岩、沙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土层深厚(>80厘米)的、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壤土或轻黏土(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营造红锥纯林时,造林地应选择阴坡、半阴坡,以南坡、西南坡、东南坡为宜,营造混交林时则可不考虑坡向及遮荫措施。
红锥不宜种植在沙质土、贫瘠的石砾土、山瘠、土层薄(<50厘米)的重壤土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不宜在石灰岩地区种植。
栲(学名: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常被误认为红锥,但二者区别明显,栲的叶背仅被红棕色或棕黄色易抹落的粉末状蜡鳞而无毛,壳斗较小,刺较短而疏,且密被灰白色短毛,或被淡褐色糠秕状蜡鳞,则壳斗外壁明显可见,其木材颜色也较淡,棕黄色,材质远不如红锥的坚实与密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