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开花后或春、秋进行,将成株自然萌生的新芽 或母株去顶后长出的新芽用刀切下,另行栽植即可;或将带有3条以上气生根的茎上部剪下,另植于新盆。
余下的茎部过一段时间后会长出新芽,新芽长长后可作扦插材料。扦插宜在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
温度:喜高温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8~35℃。不耐 寒,冬季需在中温或高温温室中越冬,在保持适宜温度条件下, 植株无休眠期。
光照:是兰花中较为喜光的种类,需较强的光照。但附 生于树上时不能接受强烈阳光的曝晒,否则叶片会发黄。
浇水:无休眠期,在整个生长期间都喜较充足的水。应 充分供给水分,以保持盆土的湿润。
环境湿度:喜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应经常喷洒叶面 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80%,否则会影响植株的生长。
施肥:种植时需注意施用基肥,并在生长季每半月追施1次肥料。近开花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
基质:可用蕨根、木炭、树皮块、椰壳等材料配制。
火焰兰茎攀援,粗壮,质地坚硬,圆柱形,长1米以上,粗约1.5厘米,通常不分枝,节间长3-4厘米。叶二列,斜立或近水平伸展,舌形或长圆形,长7-8厘米,宽1.5-3.3厘米,先端稍不等侧2圆裂,基部抱茎并且下延为抱茎的鞘。
花序与叶对生,常3-4个,粗壮而坚硬,基部具3-4枚短鞘,长达1米,常具数个分枝,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苞片小,宽卵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长2.5-3厘米;花火红色,开展;中萼片狭匙形,长2-3厘米,宽4.5-6毫米,先端钝,具4条主脉,边缘稍波状并且其内面具橘黄色斑点;侧萼片长圆形,长2.5-3.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钝,具5条主脉,基部收狭为爪,边缘明显波状。
花瓣相似于中萼片而较小,先端近圆形,边缘内侧具桔黄色斑点;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不高出蕊柱,近半圆形或方形,长约3毫米,宽4毫米,先端近圆形,基部具一对肉质、全缘的半圆形胼胝体;中裂片卵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从中部下弯;距圆锥形,长约4毫米;蕊柱近圆柱形,长约5毫米;药帽半球形,前端稍伸长而收狭,先端截形而宽宽凹缺;粘盘柄长约2毫米,中部多少曲膝状。花期4-6月。
火焰玻璃,可以与位于维苏威火山场景内的,维苏威地心的普通场景宠物可爱猿战斗,几率掉落。火焰宝珠,可以与勇者大挑战的第三个boss伏尔坎挑战,几率掉落,每天5次挑战次数。火焰玻璃是火神进化烈火战神的道具...
焊枪火焰不能过长,且必须用微火加热。停止使用时,应先关闭乙炔调节阀,然后再关闭氧气调节阀,以防止火焰倒袭和产生烟灰。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回火,应迅速关闭乙炔调节阀,同时关闭氧气调节阀。等回火熄灭后,...
良好的燃烧器,火焰呈浅蓝色,火力旺盛,火苗高度大小均匀一致。如若出现火焰很小时,便为不正常的状态。产生火焰很小的主要原因及其排除方法如下: (1) 燃气灶在烧煮食物时,偶有滚溢物流出或异物落入火孔内...
海拔达1400米,攀援于沟边林缘、疏林中树干上和岩石上。产中国海南(三亚市、陵水、保亭、乐东、儋县、琼中)、广西(资源),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全草:用于风湿痹痛。
附方
【药 名】:火焰兰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火焰兰的全草。
【功 效】:散瘀接骨
【主 治】:用于骨折。
【性味归经】:辛,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山观带山裙带(广西壮族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
【拉丁名】:原植物火焰兰Renanthera coccinea Lour.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2100433B
简介
中华火焰兰,此新种与云南火焰兰有亲缘关系,但本新种叶较狭,花浅黄色,具紫红色的疏斑点,侧萼片较狭,以及唇瓣的中裂片上半部呈半球形囊状,甚易区别于云南火焰兰。 2100433B
火焰兰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进行分株繁殖,大量繁殖可通过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进行。
火焰兰是单轴性兰花,若不处理会不停地垂直生长,同时茎秆上会不断长出气生根,而旁侧并不会萌生新株。因此采用切茎扦插为主,一般在花后或春秋两季进行,可待茎秆长到一定高度时,将带有3条以上气生根的茎上部剪下,并种植在装有树皮块基质的盆中,即成新株。母株切口上必须涂药,以免受病菌感染。
此法繁殖率不高,繁殖速度较慢。当盆栽植株种植多年后,植株分蘖枝长得较密时可进行分株繁殖。分株一般在开花后或春秋季进行,用利刀从根基部将萌生蘖芽切离,尽量少伤根,并用多菌灵粉涂抹伤口,以防伤口受病菌感染。新植株应种植在装有树皮块或木屑的盆中,每盆栽1株,移栽时基质勿压太紧,否则容易屈折根系。上盆后不应施肥,3~4周后方可施肥。
开花时选取生长健壮的火焰兰母株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果实120~150天成熟,经灭菌消毒后切开荚果,将种子散落到VW 椰子乳100mg/L 活性炭2g/L的培养基上,暗培养15~25天后,可见白色原球茎突破种皮,转入光照下,1周后原球茎转绿,5周后原球茎形成的实生苗的幼叶,培养在VW 椰子乳100mg/L 6-BA2.0 NAA0.5的培养基中,40天左右形成原球茎继代增殖的效果较好,原球茎继代增殖和分化培养基采用VW 椰子乳100mg/L 6-BA0.5 NAA1.0mg/L,生根壮苗培养基采用花宝1号1g/L 花宝2号1g/L 蛋白胨2g/L 活性炭2g/L NAA0.5 6-BA0.2mg/L,在以上培养基中均加2.0%蔗糖和0.6%琼脂,pH值5.2~5.4,培养温度25℃,光照3000~4000lx,光照12小时,当瓶苗形成完整植株时,将培养瓶置于温棚中炼苗1周后,取出生根苗,洗净附着的培养基,将白水苔用1000倍液多菌灵溶液浸泡1小时,挤出水分,包裹出瓶苗根部,种植于0.5cm小盆中。保持适宜湿度,置于阴凉通风处,期间不浇水,两周后移入温棚栽培,进行正常水、肥、药管理,成活率达95%以上。组织培养除用无菌播种外,还可利用茎尖、叶、腋芽、花序轴及根尖等进行外植体快速繁殖,外植体灭菌后,切割成长1~3mm,置于添加20%椰子汁的VW改良培养基中培养,成功诱导出类原球茎,在VW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后能顺利长叶和生根,得到完整植株。培养基可参照无菌播种培养基,当试管苗壮苗培养60天后,植株约有3~4片叶,转移到自然光下炼苗7~14天,然后从玻璃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用白水苔种植于1.5寸盆中,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
云南火焰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分布区域狭窄,并受到栖息地质量下降、生境退化或丧失、出于园艺观赏目的的过度采挖等威胁。 同时,云南火焰兰也被收录于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中,禁止在国际间交易(符合缔约国制定的“人工繁殖”定义植株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