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 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和泌水率(即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和物含水量之比)。
混凝土的泌水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2小时左右。
有流砂水纹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抗风化和抗侵蚀的能力较差。同时,水分的上浮在混凝土内留下泌水通道,即产生大量自底部向顶层发展的毛细管通道网,这些通道增加了混凝土的渗透性,盐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质容易进入混凝土中,使混凝土表面损坏。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并出现浮浆,即上浮的水中带有大量的水泥颗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浆层,硬化后强度很低,同时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这对路面等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在混凝土粗骨料、钢筋周围形成水囊,随着水分的逐渐挥发形成空隙,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骨料的界面强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 混凝土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个不可逆的变形。泌水引起混凝土地沉降导致混凝土产生塑性裂纹。塑性裂纹的存在会降低水泥石的强度。 由于泌水混凝土产生整体沉降,浇注深度大时靠近顶部的拌合物运动距离更长,沉降受到阻碍,如遇到钢筋等障碍时,则产生塑性沉降裂纹,从表面向下直至钢筋的上方。 分层浇注的混凝土受下层混凝土表面泌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层间结合强度降低并易形成裂缝。
根据混凝土泌水的原理和各因素影响泌水的机理,解决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选用混凝土泌水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另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入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当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便于混凝土收面。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一般是有机高分子物质。有机高分子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链长度直接影响其性能。如果减水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会使混凝土的泌水减少,但是同时减水剂的减水率较低;如果分子量较小、分子链较短,则使减水率增加,同时使混凝土的泌水率增大。有些减水剂在主分子链上存在支链,无论主链支链,较长时会使混凝土泌水减水,但减水率也相应降低,如果主链短而支链长,则会使泌水减少的同时,对减水率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减水剂不是由单一分子量的分子组成,而是各种分子量的分子混合组成。在既要减少泌水又要保证减水率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使得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达到最佳搭配关系。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离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小于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现象
细骨料偏粗,或者级配不合理,引起细颗粒空隙增大,自由水上升引起混凝土泌水,是混凝土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试验室对不同砂子细度下混凝土和易性做了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FM | 坍落度(mm) | 含气量(%) | 泌水率(%) | 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描述 |
2.40 | 185 | 5.0 | 0 | 粘聚性好、无析水、砂率偏大、可用于泵送施工。 |
2.60 | 190 | 4.2 | 2.9 | 粘聚性好、无析水、砂率适中、适于泵送施工。 |
2.80 | 195 | 3.9 | 6.7 | 粘聚性较好、稍有析水、砂率适中、短距离泵送施工尚可。 |
3.10 | 145 | 3.5 | 9.0 | 粘聚性差、析水多、浆石稍有离析,并伴有减水剂掺量大时白色絮凝物析出现象、不可用于混凝土泵输送。 |
3.28 | 160 | 1.9 | 17.1 | 虽然砂率增加了2%,但粘聚性仍差、析水多、浆石稍有离析,仍有白色絮凝物析出现象、不能泵送。 |
试验室对现场施工拌和混凝土用砂进行不间断检测,对连续30组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细度模数最大为3.02,最小为2.50,平均值为2.82。对右砂系统拌和的混凝土进行泌水率检测,检测结果如下:最大泌水率13.4%,最小4.5%,平均为7.0%,试验检测仍在不间断进行。通过人工配制成级配良好的砂子。测得泌水结果为最大泌水率1.91%,最小泌水率0.41%。砂子级配及颗粒下表。可见骨料对混凝土泌水起着主要因素。
室内试验所使用的砂的颗粒级配如下表示:
筛孔尺寸mm | 5.0 | 2.5 | 1.25 | 0.63 | 0.315 | 0.16 | 0.08 | 筛底 | 备注 |
累计筛余% | 4.7 | 24.2 | 37.1 | 57.3 | 74.7 | 86.3 | 95.2 | 100 | FM=2.69 |
现在使用的减水剂为缓凝高效萘系减水剂,这一系列减水剂存在如下特点:分子链短,减水剂减水率高,泌水率大,同时塌落度损失小;分子链长,减水剂减水率低,泌水率小,但是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大。《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混凝土减水剂泌水以泌水率比来评价。
含气量对新拌混凝土泌水有显著影响。新拌混凝土中的气泡由水分包裹形成,如果气泡能稳定存在,则包裹该气泡的水分被固定在气泡周围。如果气泡很细小、数量足够多,则有相当多量的水分被固定,可泌的水分大大减少,使泌水率显著降低。同时,如果泌水通道中有气泡存在,气泡犹如一个塞子,可以阻断通道,使自由水分不能泌出。即使不能完全阻断通道,也使通道有效面积显著降低,导致泌水量减少。
振捣过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是振捣,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拌和物处于液化状态,此时其中的自由水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另外,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会使混凝土中气泡受到破坏,导致泌水增大
混凝土泌水率和压力泌水率的区别在于由试验方法不同而得出的两个不同的指标。混凝土泌水率是检验混凝土在常压状态下保水性能,而压力泌水率是检验混凝土在有压力状态下的保水性能的,要用专用仪器混凝土压力泌水仪来...
混凝土泌水率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常压状态下试样泌出的水的质量与拌合物总用水量除以拌合物总质量的一个比值,而压力泌水率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加压十秒泌出的水与加压140秒泌出的水的一个比值,
10s和140s的泌出水量,是两个独立的参数,如果同时需要这两个数据,那么读140s时候的出水量时不能把10s时的出水量倒掉,确实是累加的。
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 第 1 页 共 7 页 1、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保水性不好 2、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过大 3、外加剂过掺,以及凝结时间不适宜 4、砂 0.315mm 以下的颗粒含量偏高 5、振捣过度 6、未能及时养护或者养护不规范。 泌水性实质是混凝土组分的离析。在塑性的水泥浆体中,泌水过程必然伴随着固体粒子 的沉淀;对于比较干硬的浆体,沁水性则与毛细通道是否上下贯通有关。主要和水泥的化 学组成有关。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泌水。 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个重要方面。 通常 ,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标有泌水量 (即混凝 土拌和物单位面积的平均泌水量 )和泌水率 (即泌水量对混凝土拌和物之比含水量之比 )。 泌水会引起某些不良的后果,如会引起麻面、塑性开裂、表层混凝土强度降低等问题。 泌水以后会使混凝土不均匀,并且泌水本身在混凝土中是不均匀的,肯定对混
混凝土泌水率实验计算
桶重 桶与试样重量 试样重量 混凝土总用水量 混凝土总量 泌水总量 泌水率 1517.0 11957.0 10440.0 202.0 2400.0 57.0 6.5% 1520.0 11986.0 10466.0 202.0 2400.0 58.0 6.6% 1519.0 11994.0 10475.0 202.0 2400.0 57.0 6.5% 泌水率实验计算 平均泌水率 6.5%
混凝土泌水率测定方法如下: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拌和物泌水性的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的测定。
2、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的带盖容器(内径为,高),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和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准确至。
3、 计算
泌水量计算:
Ba=V/A
式中:Ba-泌水量(mL/mm)
V-吸水累计总量(mL)
A— 试件外露表面面积(mm2)
计算精确至0.01mL/mm2。泌水量取三个试件的平均值。如果其中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无效。
泌水率计算:
B= Ww/【(W/m)(m1-m0)】*100
式中:B-泌水率,%;
Ww -累计吸水总量,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
m-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g;
m1--筒及试样质量,g;
m0--筒质量,g。
计算精确至1%。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如果其中一个与平均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作为结果,如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试验无效。2100433B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1、水泥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或比表面积、颗粒分布及矿物成份、品种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2、 骨料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由于各种颗粒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就造成了颗粒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这时作用在颗粒上的作用力有颗粒的自重、混凝土的粘性抵抗力和浮力。
3 、配合比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参数,即单位用水量、水灰比和砂率,对混凝土的泌水都有很大影响。
4、 施工方法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出现了先拌净浆法、先拌砂浆法、水泥裹砂法、裹砂石法、净浆裹石法等“分次投料”搅拌工艺。其中,由于先拌净浆法、先拌砂浆法和水泥裹砂法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效果不稳定,强度离散大,未能在工程中坚持下来。净浆裹石法效果不错,但总搅拌时间需延长到4min。任何材料的宏观性能都是和它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密切相关的。各种造壳搅拌工艺制得的拌合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泌水量大大减少。
5 、外加剂和掺合料对泌水的影响
1)含气量对泌水的影响
随着混凝土含气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但含气量的增加,却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实验表明,每增加1%含气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5%左右。因此,在满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含气量,以达到减少混凝土泌水的目的。
2)减水剂对泌水的影响
对一些有大流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泵送混凝土,通常采用掺减水剂和泵送剂等办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但是必须是适量的。如果减水剂掺得过多,会使混凝土在施工时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3)掺合料对泌水的影响
掺加混合材料如Ⅱ级以上的粉煤灰,可提高胶结料的粘聚性和保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