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调查内容主要有:黄土区基本特征调查,包括地貌类型及微地貌,地层土质、结构、夹层、古土壤的特征,节理裂隙发育和大气降水汇集与径流特征,以及下伏岩层的地下水赋存特征等;黄土湿陷与潜蚀特征调查,包括发育部位与形态特征、产生的原因(自然与人为)、发育程度,确定其湿陷性和湿陷等级等;黄土湿陷与潜蚀危害调查和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调查。 2100433B
给是系数越多说明公式错误越多,湿线性黄土公式就是这样的,据说西安有个焦五一提出玄线模量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得不到推广呢
在做湿陷实验的时候,按照规范,实验室是不是必须同时提交湿陷系数和自重湿陷系数
根据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4.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并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出评价 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1 黄...
这个0.015没有什么高深理论的支持,就是一个经验性质的数值,因为没有湿陷性为零的土
辽西黄土湿陷变形特性及湿陷后微观结构变化
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人工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SEM技术测试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采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黄土试样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初始含水率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同一压力下的湿陷变形量越来越小;2)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压力-变形关系曲线可以统一用双曲线形式表达;3)湿陷后黄土试样的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孔隙总数显著增加,而孔隙面积减小。湿陷过程主要是小孔隙数量增加、孔隙形状分维数减小、孔隙复杂程度显著增加的过程。
增减湿黄土压缩与湿陷变形特征的探讨
增减湿黄土压缩与湿陷变形特征的探讨——通过湿陷性黄土变含水量情况下的室内压缩试验和分别采用单线法和双线法做的浸水湿陷试验,结合试验曲线分析了湿陷性黄土随含水量变化的特征,总结出黄土的压缩变形与湿陷变形随饱和度以及压力变化的规律,借以描述湿陷性...
引起湿陷的原因是因为黄土以粉粒和亲水弱的矿物为主,具有大孔结构,天然含水量小,具有粘粒的强结合水连结和盐分的胶结连结,在干燥时可以承担一定荷重而变形不大,但浸湿后,土粒连结显著减弱,引起土结构破坏产生湿陷变形。从成因上可分为自然和人为诱发的,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严重,同时人为诱发的湿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造成黄土湿陷原因主要有三种:
①黄土的力学性质从内部改变了黄土在浸水及外部荷载因素下,使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从而发生湿陷。
②黄土内部受浸水湿化作用下,使土壤自身摩擦力降低,外部扰动作用诱发湿陷。
③黄土内部结构发生崩解,使黄土颗粒间胶结强度弱化,颗粒间相对迁移,并伴随小颗粒进入大间隙。同时由于颗粒间胶结被水溶解,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强度已不堪平衡,造成土质结构损坏。
划分的具体方法是按规定的压力(一般约为2×10^5帕)求出湿陷系数,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Δs)和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的大小等因素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划分的等级 。
湿陷性黄土的评价指标 δs被地质学作为湿陷系数符号,代表着以δs为单位的厚度土层由于浸水在规定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湿陷数值,定量标识了土样代表的湿陷等级系数。地质上对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已有明确的划分。判断土质是否具备湿陷性为,δs0.07为强烈湿陷。判断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为,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70m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判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可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的规定进行黄土湿陷等级系数判定。(表1)因此,在黄土地区修建工程应优先考虑选用非湿陷黄土地基,假如建筑工程已规划在了湿陷性黄土上,应尽量选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因为这种地基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相比,要求较低。2100433B
学科:自然灾害与防治
词目:黄土湿陷地裂缝灾害
英文:land crack disaster of loess collapsing
释文:由于黄土(以新黄土为主)或黄土状上受地表水或地卜水浸湿后,发生湿陷而形成的地裂缝所造成的灾害。黄土湿陷地裂缝多环绕湿陷洼地发育,规模一般不大,主要危害房屋、道路和耕地。黄土湿陷地裂缝零星分布在中国北方黄土及黄土状土发育区,以山西、陕西、宁夏以及山东、河北的部分地区较严重。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