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黄土的分布及特征
1.1.1 黄土的定义
1.1.2 黄土的分布
1.1.3 黄土的特征
1.2 黄土隧道建设历史与现状
1.2.1 铁路黄土隧道建设历史
1.2.2 公路黄土隧道建设历史
1.2.3 黄土隧道建设现状
1.3 黄土隧道断面等级和跨度的划分
1.3.1 黄土隧道断面等级划分
1.3.2 黄土隧道跨度分级
1.4 黄土隧道建设技术问题
1.5 郑西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的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2013年,该书入选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科学技术类图书。
本书分析了黄土隧道的建设历史与现状,总结指出黄土隧道建设技术问题和主要成果;阐述黄土隧道围岩的工程特性,提出黄土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揭示了黄土隧道施工地表变形与裂缝规律,确定了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及黄土围岩设计荷载的计算方法;详细论述黄土隧道各种支护措施的作用机理和效果分析,并提出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分析了不同黄土隧道施工工法的力学特性和适用性,指出适用工法的关键技术;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和黄土隧道下穿构筑物施工技术;对黄土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黄土洞口边仰坡工程措施。
本书强调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对关键技术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型试验、现场测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明确提出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方便从事黄土隧道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人员参考。
支护结构一定要及时跟上,注意观察隧道内的裂缝及出水情况,安全最重要。
在黄土隧道施工中,一个重要问题应是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护黄土的天然结构强度,减小因变形产生裂缝而造成强度损失,选择能够有效控制变形的支护结构形式,因为黄土隧道不像岩石隧道那样会随着开挖围岩的收敛变形而发生...
这样多的问题想在这里弄明白是不可能的,有关很多学科问题,还是自己系统的学习一下基础知识好。
新意法在黄土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新意法在黄土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某黄土隧道工程施工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结合杨并隧道工程施工实例,根据黄土的特征来进行隧道建设,对黄土隧道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施工中的解决措施.
《黄土公路隧道工程》针对黄土地区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黄土地区铁路隧道建设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数值指标,体现了我国黄土地区公路隧道建设的最新水平。
《黄土公路隧道工程》可供公路隧道建设人员参考借鉴,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
【学员问题】黄土隧道开挖规定?
【解答】1、施工中严格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2、双线Ⅴ、Ⅵ级围岩宜采用中隔壁(CD)或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分部开挖法;单线Ⅴ、Ⅵ级围岩宜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双线Ⅳ级围岩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法;单线Ⅳ级围岩宜采用台阶开挖法。
3、墙脚、拱脚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
4、开挖循环进尺根据不同围岩级别采用0.5~1.5m.
5、若隧道基底位于软土地层或承载力不足时,基底应进行处理;基底处理可采用树根桩、灰土挤密桩、注浆、换填等处理措施。
6、施工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时,应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调整施工方案。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工程》收集、借鉴和参考了相关研究、设计、施工和管理成果,结合以往黄土隧道建设情况.提出黄土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总结了黄土隧道支护措施及地表裂缝处治措施;重点分析了浅埋小净距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和荷载分布模式、围岩应力释放、埋深及净距对隧道初期支护的影响;探讨了浅埋偏压段小净距黄土隧道初期支护拱架选型问题以及系统锚杆的工作特性、拉拔荷载下的特性,及基于实测轴力反算围岩塑性区大小问题;在结合监控量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受力特性;同时对小净距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详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