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黄土隧道施工方法2
1.3 黄土隧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 黄土隧道开挖方法的研究现状 3
1.3.2 黄土隧道地震作用下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4
1.4 隧道断面的分类 5
1.5 本书的主要内容 6
参考文献 6
第2章 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 8
2.1 概述 8
2.2 全断面开挖法 10
2.3 台阶法 11
2.4 单侧壁导坑法 13
2.5 中隔壁法 13
2.6 交叉中隔壁法 15
2.7 双侧壁导坑法 16
2.8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17
2.9 本章小结 19
参考文献 19
第3章 中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 21
3.1 概述 21
3.2 基本理论 22
3.2.1 中断面黄土隧道概述 22
3.2.2 抗剪强度折减法及收敛准则 22
3.2.3 一致边界条件 24
3.2.4 屈服条件和破坏准则 26
3.2.5 弹性常数对地震动安全系数的影响 27
3.3 计算模型及参数 29
3.3.1 计算模型 29
3.3.2 计算参数 29
3.4 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30
3.4.1 全断面开挖法 30
3.4.2 上下台阶法 32
3.4.3 台阶分部开挖法 37
3.4.4 CD法 44
3.5 安全系数 56
3.5.1 全断面开挖法 56
3.5.2 上下台阶法 58
3.5.3 台阶分部开挖法 60
3.5.4 CD法 63
3.6 结果比较 65
3.7 本章小结 66
参考文献66
第4章 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 68
4.1 概述 68
4.1.1 分析模型 68
4.1.2 计算采用的准则 69
4.1.3 计算参数 69
4.1.4 计算步骤和控制点 69
4.2 台阶分部开挖法的动态数值模拟 70
4.2.1 上部弧形导坑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70
4.2.2 核心土开挖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73
4.2.3 下部台阶开挖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75
4.2.4 开挖结束后控制点位移 77
4.3 单侧壁导坑开挖法的动态数值模拟 78
4.3.1 先行导坑上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78
4.3.2 先行导坑下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81
4.3.3 后行洞上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83
4.3.4 后行洞下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85
4.3.5 临时支撑拆除后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87
4.3.6 开挖结束后控制点位移 90
4.4 CD开挖法的动态数值模拟 90
4.4.1 先行导坑上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91
4.4.2 先行导坑下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93
4.4.3 后行洞上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95
4.4.4 后行洞下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97
4.4.5 临时钢支撑拆除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100
4.4.6 开挖结束后控制点位移 102
4.5 CRD开挖法的动态数值模拟 102
4.5.1 先行导坑上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103
4.5.2 先行导坑下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105
4.5.3 后行洞上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107
4.5.4 后行洞下部开挖计算结果及分析 109
4.5.5 临时钢支撑拆除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112
4.5.6 开挖结束后控制点位移 114
4.6 双侧壁导坑开挖法的动态数值模拟 114
4.6.1 先行导坑开挖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114
4.6.2 后行导坑开挖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117
4.6.3 中部上半断面开挖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119
4.6.4 中部下半断面开挖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121
4.6.5 临时钢支撑拆除后计算结果及分析 124
4.6.6 开挖结束后控制点位移 126
4.7 本章小结 126
参考文献 127
第5章 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 128
5.1 概述 128
5.2 计算模型的建立 128
5.2.1 计算模型 128
5.2.2 单元选择 129
5.2.3 网格划分 129
5.2.4 计算参数 130
5.2.5 加载与求解 130
5.3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 132
5.3.1 CD法 132
5.3.2 CRD法 149
5.3.3 单侧壁导坑法 166
5.3.4 双侧壁导坑法 179
5.3.5 三台阶七步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202
5.3.6 三台阶七步开挖(预挖核心土)法 221
5.4 安全系数 240
5.4.1 CD法 240
5.4.2 CRD法 241
5.4.3 单侧壁导坑法 243
5.4.4 双侧壁导坑法 244
5.4.5 三台阶七步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245
5.4.6 三台阶七步开挖(预挖核心土)法 246
5.4.7 安全系数 248
5.4.8 开挖结束后控制点位移 248
5.5 本章小结 248
参考文献 249
第6章 黄土隧道动态施工实例 250
6.1 概述 250
6.2 牛头山黄土隧道动态施工数值仿真 251
6.2.1 分析模型 251
6.2.2 计算参数 251
6.2.3 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251
6.2.4 安全系数 257
6.3 方家湾黄土隧道动态施工数值仿真 259
6.3.1 分析模型 259
6.3.2 计算参数 260
6.3.3 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260
6.3.4 施工结束后控制点位移 278
6.3.5 安全系数 278
6.4 本章小结 279
参考文献 280 2100433B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不同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根据静力稳定安全系数,研究中断面、大断面和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并将施工方法应用于牛头山黄土隧道和方家湾黄土隧道。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中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特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和黄土隧道动态施工实例。
你是说有哪些施工方法吧 根据隧道穿越地层的不同情况和目前隧道施工方法的发展,隧道施工方法可按以下方式分类: 1.山岭隧道:矿山法(钻爆法)和掘进机法(TBM),其中矿山法又分为传统矿山法和新奥法。
隧道的施工方法也会影响造价,例如开挖法、盾构法、掘进机法等,不同的施工方法其成本也会有所不同。
支护结构一定要及时跟上,注意观察隧道内的裂缝及出水情况,安全最重要。
浅论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
浅论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通过对黄土地质的形成年代、塑性指数等的详细分析,介绍了黄土地层对隧道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忻保高速第二十一合同段内的单位工程在沙塔隧道施工中所采用的环形导坑短台阶法,说明本法从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上...
浅论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
通过对黄土地质的形成年代、塑性指数等的详细分析,介绍了黄土地层对隧道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忻保高速第二十一合同段内的单位工程在沙塔隧道施工中所采用的环形导坑短台阶法,说明本法从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上都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封面
黄土边坡工程——坡面稳定性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前言
1 绪论
2 山西黄土区域工程地质特征
3 山西公路工程地质分区研究
4 山西公路边坡的地层组合形式及破坏模式
5 公路黄土边坡降雨冲刷现场试验研究
6 考虑坡面稳定的坡型优化
7 山西公路黄土边坡的防护技术
8 主要结论及认识
参考文献
封底 2100433B
一、综合论述
加快水保生态建设再造西北秀美山川
“模型黄土高原”的组成及建设内容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搞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实践
黄土高原沟壑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发展沟道人工湿地改善基岩产沙区生态
淤地坝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防治中的作用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山川秀美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数字化设想
建设“模型黄土高原”促进西北山川秀美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前其工作有关问题探讨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遥感普查和监测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管理模式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策略浅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产业化措施的理论框架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黄土高原生态建设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成就及发展前景
浅谈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有关问题
黄河流域沙棘资源建设成效及设想
论水资源在西北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开发水资源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评《世纪黄河》
二、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
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陕西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淡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自然修复
窟野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布局探讨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概算定额的编制及体会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创新与发展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
黄河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及质量状况调查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黄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效
草灌乔结合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好形式
黑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
黄河流域重点支流治理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及质量状况调查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黄河流域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效
草灌乔结合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好形式
黑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试论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推行“三项制度”初探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实行建设监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几点体会
耤河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工程建设监理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运用税收杠杆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点思考
浅谈博斯腾湖水域及湿地保护问题
黄河上中游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探讨
浅谈坝系建设与机械化
耤河示范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依托耤河示范区项目建设增强自身发展后劲
耤河示范区建设监理工作述评
三、科研与试验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60年科研与实践
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50年科研探索与实践
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科研体制改革探讨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及科技发展思路
梯田工程概算定额编制研究
浅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降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应用
青海省境内黄河干流水沙量变化历史分析
利用TM影像进行土壤侵蚀普查技术探讨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科学试验系统研究
耤河示范区旱作土壤评价及侵蚀特征分析
渭河流域水沙变化的水文分析与计算:
宁蒙灌区退水规律研究方法
韭园沟流域相对稳定坝系防洪标准研究
黄河流域陕西片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栽培乔木树种的适地适树判别
对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系统工程理论在矿区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
渭河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陕北地区1997~2001年持续干旱特征及减灾对策
ARC/INFO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二次开发
山坡地苹果丰产示范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美国大杏仁的引种繁育技术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果园集流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区美国植物引种试验回顾与展望
黄河流域退耕还林途径研究
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研究
耤河生态示范区梯田埂坎生物建设技术
美国东部黑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黄土高原地区美国大扁桃栽培技术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与建议
砒砂岩筑坝施工方法初步试验研究
良种花椒“秦安一号”栽培试验研究
不同产地中国沙棘优树子代生态经济性状分析
浅谈坝系建设单元控制论及其应用
美国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种试验研究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预测
沙棘离体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片沙区建筑梯田生物护埂固沙技术
沙棘嫩枝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育苗技术
四、预防监督与监测
生态修复项目监测初探
淤地坝监测技术初探
耤河示范区预防监督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地(市)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特点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效
刍议水土保持法修订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遥感影像分析
不同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在水土保持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分析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
不同地貌类型区1:25万比例尺DEM的建立方法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耤河示范区工程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高等级公路水土保持绿化工程方案探讨
基于遥感技术的黄河流域甘肃片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水土流失工程防治措施
神府东胜矿区水资源利用对策
建立黄土丘陵区DEM的方法探讨
厂坝铅锌矿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人类活动对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
对渭河流域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的计算与分析
五、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野外试验区建设
水土保持效益类型划分与形成机理研究
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中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方法
韭园沟流域坝系效益分析
小流域坝系规划效益计算方法的探讨
用粒度分析法计算砒砂岩区小流域泥沙来源的探讨
罗玉沟流域“2001.06.15”特大暴雨泥沙来源分析
西气东输工程水保防治措施效益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工程的水保作用与防洪功效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六、其他
西部生态重建与县级政府职责
关于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的思考
水土保持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初探
改革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淤地坝建设产业化
黄河上中游治沟骨干工程管护模式典型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治沟骨干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型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应用
典型小流域方案比选初探
黄河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设2100433B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山西公路工程地质分区及各区黄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黄士边坡的地层组合形式及其坡面破坏模式、人工降雨冲刷试验边盟及坡面破坏原因,建立降雨入渗与坡面径流的精合方程,提出降雨入渗与坡面径流共同作用下的山西黄土公路边坡设计优化的建议,本书是对黄土边坡坡面稳定性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可为解决山西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也可在其他公路建设领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