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部分 论文汇编
综合论述
西峰水保站深化改革 努力再创辉煌
黄土高原水保型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及效益
陇东黄土高源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剖析
水保型生态经济系统调控途径与内容
黄河水游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黄土高原风沙区综合治理关键措施组合模式
黄河水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洪减沙作用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方略
水土流失
2100433B
本书是继《西峰水保站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成果汇编第三集(1986-1988年)》之后的又一次成果汇编。全书对1989-2003年期间西峰水保站科技人员在省级上科技刊物上公开发表及参加大型学术会议交流的论文,以及由西峰水保站承担完南的科技成果进行了整编,筛选出论文136篇(其中综合论述7篇,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保持效益研究42篇,农林牧草措施61篇,水资源利用与沟道工程措施17篇,其他9篇),科技成果17项,正式结集出版。在编辑过程中,编者力求保持论文获奖或发表时的原貌,仅对其中的疏漏之处进行了必要的订正。
西峰水保站进行第四期成果汇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科技交流,促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为“三条黄河”建设尤其是“模型黄土高原”建设服务,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做出贡献。
1.农业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治本措施),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降低水流速度,促进黄土就地沉积,土壤肥力增加,可以种草种树保持水土),修建水平梯田(保持水土)。 2.水利工程等措施:修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1、...
1,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雨多却集中2地.形,海拔高,土壤疏松。3人为,乱砍乱伐,不合理开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
第 猿远卷第 圆圆期 圆园员远年 员员月 生 态 学 报 粤悦栽粤耘悦韵蕴韵郧陨悦粤杂陨晕陨悦粤 灾燥造援猿远袁晕燥援圆圆 晕燥增援袁圆园员远 澡贼贼责院辕辕憎憎憎援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援糟灶 基金项目 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渊圆园员远再云悦园缘园员苑园园冤 收稿日期 院圆园员远鄄员园鄄圆缘 鄢通讯作者 悦燥则则藻泽责燥灶凿蚤灶早葬怎贼澡燥则援耘鄄皂葬蚤造院早遭造蚤怎岳皂泽援蚤泽憎糟援葬糟援糟灶 阅韵陨院员园援缘愿源远辕泽贼曾遭圆园员远员园圆缘圆员苑圆 刘国彬 袁王兵 袁卫伟 袁蔡进军 袁陈云明 袁毕华兴 袁刘广全 袁魏安智 袁王兵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 援生态学报 袁圆园员远袁猿远渊圆圆冤院苑园苑源鄄苑园苑苑援 蕴蚤怎郧月袁宰葬灶早月袁宰藻蚤宰袁悦葬蚤允允袁悦澡藻灶再酝袁月蚤匀载袁蕴蚤怎郧匝袁宰藻蚤粤在袁宰葬灶早月援栽藻糟澡灶蚤择怎藻葬灶凿藻皂燥灶泽贼则葬贼蚤燥灶燥枣憎葬贼
浅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沙棘生态建设
浅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与沙棘生态建设 张 勇 (陕西省水利厅 ,陕西 西安 710004)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总面积 64 km2 ,水土流失面积 45. 4 km2 (水蚀面积 33. 7 km2 ,风蚀 面积 11. 7 km2 ) ,占总面积的 70. 9 % ,其中侵蚀模数大于 5 000 t/ km2·a 的强度水蚀面积 14. 65 km2 ,占全国同类面积 的 38. 3 % ,多沙粗沙区面积 7. 86 万 km2 。境内沟壑纵横 ,植 被稀少 ,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年均输入黄河泥沙 16 亿 t。严 重的水土流失 ,不仅破坏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加剧了干 旱、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而且造成了黄土高原地区贫 困 ,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大量泥沙淤积在 黄河下游河道 ,使河床不断抬高 ,成为地上悬河 ,是黄河危害 的主要根
地方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4/T 4008-2021)确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措施总体布局、防治措施以及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该标准适用于山区、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地方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4/T 4008-2021)的制定填补了安徽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参照标准的空白,对进一步完善已有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统一安徽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要求,提高综合治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00433B
我国的黄土高原现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高原上植被稀少,沟壑纵横,流失的土壤进入黄河,使之泥沙剧增。但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并非今天的模样,几千年前,那里森林密布,气候湿润,最初的华夏文明就诞生在这一地区。此后,一方面因为自然气候的变化,降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因为过度的开发,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因为过度的土地开发,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反过来,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又导致耕地或牧场的减少。长期来看,过度开发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收益,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危机。目前,我国北方和西北内陆等生态脆弱地区普遍存在的过度开荒和过度放牧现象是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