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体现了科技理论对工程实践及规程编制的重要价值,必将对我国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深入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前言
第一篇理论分析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应用发展、科学研究及规程编制基础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分析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多方向地震作用计算分析
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理论分析
不等肢异形柱延性性能及轴压比限值
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柱双向轴压比及配筋研究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不同柱一梁抗弯强度比值的Pushover分析研究
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转换梁与底部柱线刚度比合理值的研究
梁塑性铰移位减少异形柱框架节点剪力初探
异形柱空间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配筋形式对等肢T形截面柱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影响
第二篇试验研究
基于桁架一拱模型的T形截面混凝土框架柱受剪承载力分析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一板柱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一板柱结构体系的冲切性能研究
不等肢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带宽肢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不等肢异形柱双向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用损伤本构关系分析异形柱受弯截面
钢骨混凝土异形柱试验研究
高烈度区异形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考虑重力效应的异形柱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带ALC板材填充墙异形柱框架模型低周反复试验研究
第三篇工程设计与施工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设计实例
8度抗震设防区8层异形柱一抗震墙结构试设计分析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典型工程试设计总结及思考
异形柱结构抗震若干问题研究及设计建议
异形柱结构体系在学生公寓设计与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异形柱建筑施工
本论文集的内容,反映了今年来国内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领域的辛勤劳动成果。
现行版本:JGJ 149-200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目前暂无更新。
异形柱结构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与柱肢宽度的比值在2-4,相对于正方形与矩形柱而言是异形的柱子。它包括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常用的有“L”型、“T”型、“十”字型。
请问《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中6.1.4规定:异形柱截面的肢高不应小于500mm,其原因是什么?
框架柱的最小截面尺寸要求2010版抗规有提高,目的是提高抗震能力;异形柱抗震性能不如矩形柱,一个方向的宽度较小,对截面高度最小要求为500,还是从保证抗震能力考虑的。不过层数1~2层异形柱框架,个别部...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由于住宅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中已被广泛应用。文章主要结合工程设计经验和规范理论就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截面选型、节点抗剪、轴压比控制、钢筋配置等抗震构造措施做一些分析和总结,为设计人员...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设计应用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设计应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主要用-t-~ -t建筑和平面及竖向布置较为规则的一般民用建筑,通过研究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体系和布置方法以及实际住宅建筑小区工程,总结出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目录
总说明
异形柱框架结构平面示意图
异形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平面示意图
异形柱框架柱配筋构造
二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柱纵筋构造示意图
二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三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柱纵筋构造示意图
三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四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柱纵筋构造示意图
四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非抗震设计异形柱框架柱纵筋构造示意图
非抗震设计异形柱框架柱箍筋构造示意图
异形柱截面配筋构造图
异形柱框架梁配筋构造
二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梁纵筋及箍筋构造图
三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梁纵筋及箍筋构造图
四级抗震等级异形柱框架梁纵筋及箍筋构造图
……
异形柱框架节点构造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柱结构构造
异形柱常用截面密区单肢箍筋最小面积
1 概述
1.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
1.1.1 异形柱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概况
1.1.2 混凝土异形柱及其结构体系
1.1.3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2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
1.2.1 异形柱结构设计特性
1.2.2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
1.2.3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方法
2 结构体系与建筑体型
2.1 结构体系
2.1.1 结构体系的基本要求
2.1.2 竖向结构布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3 楼板结构
2.2 建筑体型
2.2.1 建筑体型及其设计原则
2.2.2 不规则体型的震害
2.2.3 规则体型的基本要求
2.2.4 建筑体型不规则类型及设计规定
2.2.5 建筑体型设计及抗震措施
3 地震作用
3.1 概述
3.2 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
3.2.1 结构动力计算简图
3.2.2 串联刚片系动力特性的求解
3.2.3 平动自振周期与扭转自振周期
3.2.4 串联刚片系地震作用计算
3.2.5 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3.2.6 地震作用方向
3.2.7 地震扭转效应
3.3 弹性时程分析法
3.3.1 时程分析法概述
3.3.2 弹性时程分析法的要点
3.3.3 纽马克(Newmark)-B法
3.4 弹塑性分析方法
3.4.1 弹塑性分析方法概述
3.4.2 能力谱法计算步骤与框图
4 结构计算分析
4.1 结构计算的主要内容
4.2 结构分析模型
4.3 矩阵位移法
4.3.1 空间杆系模型
4.3.2 空间杆系.薄壁柱模型
4.3.3 空间杆系一墙元模型
4.4 结构计算参数的调整
4.4.1 概述
4.4.2 调整参数的力学概念
5 截面设计与结构构造
5.1 结构设计的延性准则
5.1.1 延性结构的基本概念
5.1.2 异形柱框架延性结构的设计方法
5.1.3 异形截面双向压弯柱的延性性能
5.2 截面设计
5.2.1 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2.2 异形截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2.3 ·异形截面柱框架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
5.3 结构构造
5.3.1 一般规定
5.3.2 异形截面框架柱
5.3.3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
6 结构设计合理性判断
6.1 结构刚度
6.1.1 结构的动力特性
6.1.2 水平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
6.1.3 结构层间侧移
6.1.4 构件之间刚度应匹配
6.2 延性结构指标判断
6.2.1 构件截面尺寸
6.2.2 梁、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数量
6.2.3 剪压比
6.2.4 没有计算的附加应力大小
参考文献2100433B
第1章 绪论
1.1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
1.2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基本理论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基本理论问题
第2章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抗震性能
2.1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受力特性
2.1.1 两端铰接异形柱的力学特性
2.1.2 一端固接一端铰接异形柱的力学特性
2.1.3 两端刚接异形柱的力学特性
2.1.4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刚接异形柱的受力特性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2.2.2 加载方案及测试内容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