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绪论
第一节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本课程内容及特点
习题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节 钢筋的力学性能
第二节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习题
第二章 结构设计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载和材料强度
第三节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第四节 实用设计原则及表达式
习题
第三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受弯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第三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第四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理论
第五节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六节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七节 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习题
第四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无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第三节 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
第四节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纵向钢筋的布置
第六节 钢筋的构造要求
习题
第五章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受扭构件的试验研究
第三节 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习题
第六章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第三节 配有纵向钢筋和普通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配有纵向钢筋和螺旋式(或焊环式)箍筋的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节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试验研究
第六节 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七节 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八节 Ⅰ字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九节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习题
第七章 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三节 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四节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习题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验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裂缝宽度验算
第三节 受弯构件变形验算
习题
第九章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设计计算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第三节 预加应力的方法与设备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的一般规定
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第六节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
第七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构造要求
习题
附表
附表1 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
附表2 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
附表3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
附表4 预应力钢筋强度设计值
附表5 钢筋弹性模量
附表6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附表7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附表8 混凝土弹性模量
附表9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附表10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附表11 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
附表12 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附表13 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附表14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附表15 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承载力计算系数表
附表16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附表17 钢筋混凝土板每米宽的钢筋面积表
参考答案2100433B
《土木工程类十一五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册)》是按照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盼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现行规范编写而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基本构件部分,“主要讲述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方法.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承载力计算方法,配筋构造、裂缝和变形验算及预应力构件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下册为结构设计部分,主要讲述梁板结构、框架结构、单厂结构、砌体结构及组合结构的结构布置、构件选型、内力计算、配筋构造、施工图绘制等。
本教材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及土建类专业群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一、钢框架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具有以下特点:自重较轻,工作的可靠性较高,抗振(震)性、抗冲击性好,工业化程度较高,容易做成密封结构,易腐蚀,耐火性差等特点。 二、钢筋...
先布置轴网估算截面,计算荷载
是砌体结构。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考试题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 一、 填空题: 1. 建筑结构预定功能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框架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构件形成承重结构,框架 与框架之间由 _______________及楼(屋)面结构联系整体。 3. 钢 筋 混 凝 土 共 同 工 作 的 原 因 是 钢 筋 与 混 凝 土 之 间 能 形 成 很 好 的 __________________;钢筋与混凝土的接近。 4. 板的受力钢筋间距,当板厚 h≤150mm,不宜大于 ____________,当板厚 h> 150mm 时,不宜大于 __________,且不宜大于 _____________,板受力钢筋间距 亦不宜小于 __________ 5. 根据组成砌体的块体不同,砌体可分为 ________、__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建设探析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施工》课程存在内容多、规范和标准多、知识点多和难点多等特点,结合课程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言
绪论
O.1 建筑结构的一般概念
O.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O.3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O.4 学习本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1章 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钢筋
1.2 混凝土
1.3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
2.1 结构上的荷载与荷载效应
2.2 结构抗力和材料强度
2.3 结构设计的要求
2.4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2.5 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
2.6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3.1 概述
3.2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5 受弯构件的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4.1 概述
4.2 受扭构件的受力特点及配筋构造
4.3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要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5.1 概述
5.2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5.3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5.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5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6.1 概述
6.2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6.3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6.4 井式楼盖
6.5 钢筋混凝土楼梯
6.6 钢筋混凝土雨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本知识
7.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7.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一般规定
7.3 预应力损失
7.4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
7.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构造要求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单层厂房结构
8.1 单层厂房结构的组成和布置
8.2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要点
8.3 单层厂房排架柱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
第10章 砌体结构基本知识
附录1 混凝土材料力学指标
附录2 钢筋力学指标
附录3 内力系数表
附录4 砌体材料力学指标
参考文献
前言
绪论
O.1 建筑结构的一般概念
O.2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O.3 砌体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O.4 学习本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1章 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钢筋
1.2 混凝土
1.3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建筑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
2.1 结构上的荷载与荷载效应
2.2 结构抗力和材料强度
2.3 结构设计的要求
2.4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2.5 极限状态实用设计表达式
2.6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简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3.1 概述
3.2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4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3.5 受弯构件的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
4.1 概述
4.2 受扭构件的受力特点及配筋构造
4.3 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要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
5.1 概述
5.2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5.3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5.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5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6.1 概述
6.2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6.3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
6.4 井式楼盖
6.5 钢筋混凝土楼梯
6.6 钢筋混凝土雨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基本知识
7.1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7.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一般规定
7.3 预应力损失
7.4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计算
7.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构造要求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 单层厂房结构
8.1 单层厂房结构的组成和布置
8.2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的内力计算要点
8.3 单层厂房排架柱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钢筋混凝土多层与高层结构
第10章 砌体结构基本知识
附录1 混凝土材料力学指标
附录2 钢筋力学指标
附录3 内力系数表
附录4 砌体材料力学指标
参考文献2100433B
内容介绍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下册 第二版),ISBN:9787562325444,作者:王祖华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