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控制骨料粒形和级配。粗骨料中针片状含量不得大于8%。粗骨料必须采用二级配或三级配;用于梁部、框架涵、墩台墩帽等钢筋密度大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用于钻孔桩、承台、墩台身等钢筋密度较小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35mm。
二、合理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重大,要严格控制外加剂进料、抽检、贮存等环节;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规定,确保外加剂质量。
三、同等级而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应根据用途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设计不同的配合比。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同等级同用途的混凝土应设计不同配合比以使混凝土的性能适应施工环境变化。
四、试配的试件应分为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两种,待分别达到标准规定的龄期进行试压,以评估混凝土在同等养护条件下的强度表现。在工地尚没有进行施工的情况下,可按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的现场养护方案,模拟同等养护条件。
五、每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应采用多种配合比方案,反复比选。
六、用于室内设计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的原材料应与现场采用的原材料相同。如原材料改变,则必须相应调整配合比。此间,尤其要注意碎石或砂的品质和级配发生改变。不允许不顾原材料改变而“一张配合比通知单用到底”。
七、通过比选,合理采用矿物添加料品种和数量。应同时添加粉煤灰和矿粉,矿粉在矿物添加料中的比例宜为35%~50%。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防止盲目加大水泥用量。在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规定最大水胶比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水胶比。
传统渗透性检测方法
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渗水法(抗渗标号法、渗透高度法、渗透系数法)渗油法、透气法(氧气、氮气等)。现行中国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为抗渗标号法,遵循规范为国家建设部准GBJ82-19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检测设备为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标准HS-40型混凝土渗透仪。此标准对于C3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是有效的,对于现代混凝土,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已不适用。
2.新颖渗透性检测方法
新型的渗透性检测方法有表面透气法(氮气法)、表面吸水法(Suction)、电量法(ASTMC1202)、氯离子扩散系数法(电化学分析法:Fick第二定律、电迁移法:Nernst-Planck方程、电导法:NEL法Nernst-Einstein方程)。
1.美国电量法
目前国家规范未能更新之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工程采用美国材料标准与试验协会ASTMC1202标准,即《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标准实验方法》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好坏,此标准与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和交通署协会标准AASHTOT277是相同的。这种方法虽然在最近十几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也招致了许多非议。因为此方法是在Φ95×50mm的混凝土试样两侧施加60V的直流电压,通过检测6小时内流过的电量大小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电压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方案建议书3一些副效应,造成测量误差。
2.欧洲
NTBuild492在现有标准方法不适应混凝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混凝土科学家在积极开发一些新的评价方法,现在较为公认的方法是用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挪威、瑞典、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已开始普遍采用此方法,北欧已制定相应的标准NTBuild492。此标准适用于欧洲的硅灰混凝土,对C50-C70的混凝土比较适合。美国、加拿大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于欧洲,未见有任何新的标准出现。
3.国际先进方法
NEL法是清华大学建立起来的混凝土渗透性快速测定方法。NEL法是利用Nernst-Einstein方程,通过快速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评价混凝土渗透性的新方法,1997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NEL法既适用于普通混凝土,也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运用此方法可在8分钟内快速测定C20-C100的混凝土渗透性。其稳定性、准确性、检测范围皆已达到了很高水平。NEL法已众多的科研、质检、工单位广泛使用,并列入200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01-2004,作为当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中检测混凝土渗透性的先进方法推使用。NEL法还成功用于高达120、200、800MPa混凝土渗透性的检测,是目前世界上混凝土渗
透性评价方法中检测范围广、检测速度最快的方法,此方法曾受到前工程院院士吴中伟先生的较高评价。经过近10证明NEL法简便、可靠。NEL法与ASTMC1202法一致,对于高抗性混凝土,NEL法准确、分辨率高,可区分不同养护方式对相同配合比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简单地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抗渗性
2、抗冻性
3、抗侵蚀性
4、碱骨料反应
耐久性检测项目
1、电通量:用通过混凝土的电通量来反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2、混凝土抗冻标号:用慢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3、混凝土抗冻等级:用快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4、抗硫酸盐等级: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
5、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能的试验方法—简称为RCM法;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且多应用于工程现场氯离子含量的检测。
另外一种更快更简洁的试验方法简称为NEL法;该方法多应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快速氯离子检测,现场工程应用尚少。
6、早期抗裂试验:用于测试混凝土试件在约束条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
7、抗水渗透试验:
(1)渗水高度法:用于以测定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
(2)逐级加压法:用于通过逐级施加水压力来测定以抗渗等级来表示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
8、耐磨性(常见的方法有圆环法,风沙法)
9、护筋性
10、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结构根据所处环境同划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工业环境等环境侵蚀性介质通各种途径进入混凝土内部使钢筋混凝土性能劣化、粘结性能降低使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适用性安全性降低终影响整结构工作状态使结构能没达...
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比如影响钢筋锈蚀的氯离子,混凝土的碳化;易引起混凝土开裂的盐腐蚀;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外因主要为混凝土使用环境的恶劣程度。在工程实践中分析发现,常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破坏...
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絮凝状结构。在这些絮凝状结构中,包裹着许多...
传统渗透性检测方法
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渗水法(抗渗标号法、渗透高度法、渗透系数法)渗油法、透气法(氧气、氮气等)。现行中国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为抗渗标号法,遵循规范为国家建设部准GBJ82-19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检测设备为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标准HS-40型混凝土渗透仪。此标准对于C3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是有效的,对于现代混凝土,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已不适用。
2.新颖渗透性检测方法
新型的渗透性检测方法有表面透气法(氮气法)、表面吸水法(Suction)、电量法(ASTMC1202)、氯离子扩散系数法(电化学分析法:Fick第二定律、电迁移法:Nernst-Planck方程、电导法:NEL法Nernst-Einstein方程)。
1.美国电量法
国家规范未能更新之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工程采用美国材料标准与试验协会ASTMC1202标准,即《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标准实验方法》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好坏,此标准与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和交通署协会标准AASHTOT277是相同的。这种方法虽然在最近十几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也招致了许多非议。因为此方法是在Φ95×50mm的混凝土试样两侧施加60V的直流电压,通过检测6小时内流过的电量大小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电压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方案建议书3一些副效应,造成测量误差。
2.欧洲
NTBuild492在现有标准方法不适应混凝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混凝土科学家在积极开发一些新的评价方法,较为公认的方法是用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挪威、瑞典、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已开始普遍采用此方法,北欧已制定相应的标准NTBuild492。此标准适用于欧洲的硅灰混凝土,对C50-C70的混凝土比较适合。美国、加拿大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于欧洲,未见有任何新的标准出现。
3.国际先进方法
NEL法是清华大学建立起来的混凝土渗透性快速测定方法。NEL法是利用Nernst-Einstein方程,通过快速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评价混凝土渗透性的新方法,1997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NEL法既适用于普通混凝土,也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运用此方法可在8分钟内快速测定C20-C100的混凝土渗透性。其稳定性、准确性、检测范围皆已达到了很高水平。NEL法已众多的科研、质检、工单位广泛使用,并列入200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01-2004,作为当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中检测混凝土渗透性的先进方法推使用。NEL法还成功用于高达120、200、800MPa混凝土渗透性的检测,是世界上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中检测范围广、检测速度最快的方法,此方法曾受到前工程院院士吴中伟先生的较高评价。经过近十多年应用证明NEL法简便、可靠。NEL法与ASTMC1202法一致,对于高抗性混凝土,NEL法准确、分辨率高,可区分不同养护方式对相同配合比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2100433B
混凝土耐久性论文
《混凝土耐久性与损伤防治》课程报告 浅谈混凝土耐久性的相关问题 长期以来,混凝土作为土建工程中用途最广, 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 近二百年的发展中, 其强度不断提高。目前,发达国家已使用 50MPa 甚至 100MPa 的高强度混凝土。但是,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也愈 来愈被人们所关注。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发达国家才逐渐发现原先建成 的基础设施工程在一些环境下出现过早损坏。我国大多数建筑物在使用 25~30 年后即需大修。 因此,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尽量减少维修重 建费用是建筑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近年来 , 随着人们对混凝土耐久性认识的日益提高 ,在各种设计规程中 , 均 把耐久性列为混凝土的一项重要指标 , 尤其在一些大中型建筑物中 , 更加重视 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 对建筑业来说 , 建筑物必须经久耐用 ,
混凝土耐久性论文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的研究 建筑学 C081 吕譞 088586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技术的研究 建筑学 C081 吕譞 088586 目录: 一、概述 二、外加剂改善耐久性技术研究动态 2.1引气剂 2.2减水剂 三、活性的矿物掺合料改善混凝土耐久性技术研究 3.1硅粉的掺入 3.2矿渣的掺入 3.3粉煤灰的掺入 四、高强混凝土抗技术现状 五、如何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5.1预防钢筋的锈蚀。 5.2避免或减轻碱集料反应。 5.3加强施工管理。 5.4防止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5.5拌合及养护用水。 5.6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技术的研究 建筑学 C081 吕譞 088586 一、概述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损或任何其它破坏 过程的能力,当在暴露的环境中,能耐久的混凝土应保持其形态、质量和使用 功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内容包括 :钢
第1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述
1.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
1.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内容
1.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实例
第2章 材料的劣化与混凝土结构有耐久性
2.1 混凝土的碳化
2.2 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2.3 碱-骨料反应
2.4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2.5 化学侵蚀
2.6 混凝土的表现磨损
第3章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
3.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目的和内容
3.2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
3.3 耐主性损伤引起的材料力学性能退化规律
3.4 锈后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
3.5 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胀裂损伤
3.6 耐久性退化后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的评估
3.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等级的综合评判
3.8 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
第4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4.1 设计使用寿命与结构工作环境
4.2 耐久性设计原则和内容
4.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设计
4.4 混凝土结构的全寿命设计
4.5 混凝土结构的等耐久性设计
4.6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优化设计
第5章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5.1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途径
5.2 改进结构设计
5.3 加强施工管理
5.4 防止混凝土结构劣化的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内容包括:混凝土碳化、氯离子的侵入、混凝土的抗渗性与抗冻性、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评估和构件防护,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发展等。
《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作者根据数十年来对此问题的关注、研究和实践,同时借鉴国内、国际在耐久性问题上的最新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倾数年之心血完成了《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撰写,可谓当今国内关于耐久性的扛鼎之作。
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今世界,尤其是进行大规模建设的中国土木工程界的重大课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关系到当前的国计民生,更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立足于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全书共分16章,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核心问题,在实践和探讨中给读者提供了关于耐久性的新认识、新思维和新方法。
《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适合于土木工程界中的施工、设计及科研人员,同时对于相关专业高校的师生亦多有借鉴参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