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氯盐侵入导致钢筋锈蚀是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混凝土中氯离子分布状态,对于正确评价、预测混凝土耐久性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维护可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研究以Ag/AgCl电极为工作电极,MnO2电极为参比电极,通过特殊制作和表面封装、保护处理,研制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全固态、可埋入式混凝土氯离子传感器系统。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土孔溶液和埋入实际混凝土试件试验,系统研究混凝土材料组成(水灰比、水泥品种、矿物掺合料)、环境因素(温、湿度、中性化、盐类侵蚀、冻融循环)、受力状态(受压、受弯、反复疲劳荷载)等对氯离子传感器系统工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从而确定该氯离子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关键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修正参数,为其下一步推广应用于对实际混凝土结构受氯盐侵蚀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奠定基础。 2100433B
批准号 |
50878068 |
项目名称 |
混凝土结构受氯盐侵蚀状态的电化学监测技术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 |
项目负责人 |
高小建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9-01-01 至 2011-12-31 |
支持经费 |
36(万元) |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机理及监测技术研究
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速度的监测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性能需要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性能劣化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本文针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机理及其长期监测技术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探讨。
滨海环境中海砂混凝土受氯盐侵蚀的试验研究
作为混凝土主要组分之一的建筑砂,因受资源和环境影响制约,已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而实践证明合理开发和使用海砂是缓解河砂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通过室内、外对比试验,定量分析了河砂和海砂混凝土受氯盐侵蚀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含量与分布.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原状海砂显著增大了混凝土的初始氯离子含量;而长期暴露在滨海环境的海砂混凝土结构,不仅要经受干湿循环的影响,其内部钢筋更要遭受"混入"和"渗入"氯离子的共同作用,为钢筋锈蚀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用氯盐(氯化钠、氯化钾)溶液配制的混凝土,具有加速混凝土凝结硬化,提高早期强度,增加混凝土抗冻能力的性能,有利于在负温下硬化,但氯盐对混凝上有腐蚀作用,对钢筋有锈蚀作用。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不被氯盐锈蚀,钢筋混凝土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质量的1.0%。掺用氯盐的混凝土应振搞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用氯盐:排出大量蒸汽的车间、浴池、游泳馆、洗衣房等经常处于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的房间以及有顶盖的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等在高湿度空气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升降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或经常受雨、水淋的结构;有镀锌钢材或铝铁相接触部位的结构,有外露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结构;与含有酸、碱或硫酸盐等侵蚀介质相接触的结构;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环境温度为60℃以上的结构;使用冷拉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的结构;薄壁结构,中级和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屋架、落锤或锻锤基础结构;电解车间和直接靠近直流电源的结构;直接靠近高压电源(发电站、变电所)的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2100433B
通过大量对不同组成体系的溶液化学、电化学和物相分析试验,确定水泥材料与硫酸盐介质作用后,有害化合物形成反应机理和条件,结合水泥混凝土和砂浆试件经受硫酸盐介质侵蚀后,其微观结构观测、物相分析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揭示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机理与劣化的相关性。为今后提高混凝土耐硫酸盐性能和混凝土使用寿命设计方法的研发、现场混凝土结构物的侵蚀破坏程度的评价方法和维护技术的开发,以及混凝土材料耐硫酸盐性能的有效试验方法的建立等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绪论
1.1 氯盐引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
1.2 氯盐腐蚀及其防护
1.3 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
1.4 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中存在的问题
2 电化学除氯效果及除氯后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电化学除氯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3 结果与讨论
3.4 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退化的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冻融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3 冻融对除氯效果的影响
4.4 冻融钢筋混凝土电化学除氯后的黏结性能
4.5 本章小结
5 钢筋混凝土柱电化学除氯后的抗震性能
5.1 引言
5.2 试验概况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理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