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采用水热化学化学合成法在镍钛记忆合金表面原位制备了绝缘膜,膜的击穿电压为八十伏,膜与基体界面处的化学成分连续过渡,结合强度较高。采用真空热压法将镍钛合金丝复合于纯铝基体中,两者结合强度满足要求。揭示了预应变使氏体逆相变温度升高、相变潜热增加及逆相变温度范围减小的机理;自适应马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的释放弹性能而降低逆相变驱动力,从而提高逆相变温度。提出了加热过程中马氏体相自拉伸的猜测,并引入马氏体变形度概念,解释了约束态马氏体逆相变潜热小于自由态相变潜热的原因。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理论,初步建立了表征复合材料负膨涨的力学模型,并获得了铝基钛镍记忆合金智能复合材料的膨胀量与预应变、温度关系的定量计算结果。 2100433B
批准号 |
59479027 |
项目名称 |
混凝土动力损伤断裂理论及应用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906 |
项目负责人 |
李庆斌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5-01-01 至 1997-12-31 |
支持经费 |
7(万元) |
自1932年M・A・Biot提出反应谱理论和1959年G・W・Housner给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谱以来,地震反应谱理论得到了全世界地震工程界的广泛认同,也因此吸引了全世界包括我国地震工程科学家和工...
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混凝土,钢结构与新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看你喜欢哪个方向,另外看你以后想从事哪个方向的工作,混凝土偏重材料方向,目前来说,钢构的建筑比较多,钢结构方向可能会偏重设计计算方向,至于结构检测的话我想主要是在结构主体完成后进行的结构检测,涉及强度...
断裂力学是研究带裂缝材料的断裂韧度,以及带裂缝的构件在各种条件裂缝的扩展、失稳和断裂的规律。许多学者试图用断裂力学的方法来处理,研究活动十分活跃,但主要工作都集中于单个裂缝的应力应变场的分布问题,对于...
分形理论及其在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混凝土在其形成和服役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系列分形的特征。因而,研究人员将分形理论科学地引入混凝土研究之中。介绍了分形理论,综合评述了分形理论评价混凝土材料的胶凝材料颗粒特征、集料的表面特征、混凝土孔隙的分形特征、混凝土断裂韧性和断裂能的分形效应、分形理论在混凝土材料声发射中的应用,并提出分形理论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单轴状态下混凝土的静力_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单轴状态下混凝土的静力_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前言
作者简介
第一章绪论
1.1混凝土损伤与断裂的研究现状
1.1.1混凝土的损伤与断裂过程
1.1.2混凝土断裂力学的研究现状
1.1.3混凝土损伤力学的研究现状
1.1.4混凝土断裂的随机概率模型
1.2混凝土损伤与断裂的细观研究尺度及模型
1.2.1细观力学的研究尺度
1.2.2混凝土的细观结构特征
1.2.3研究混凝土损伤与断裂过程的细观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章混
2100433B
《混凝土损伤与断裂》从混凝土材料的细观结构入手,应用弹性损伤理论建立了描述混凝土细观单元的本构关系及断裂过程分析的数值模型等,为混凝土等准脆性非均匀材料的损伤与断裂的研究提供一个数值工具。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和机理
1.3 混凝土断裂损伤力学研究进展
1.3.1 混凝土断裂损伤破坏过程理论研究进展
1.3.2 混凝土断裂损伤破坏过程数值研究进展
1.4 混凝土断裂参数试验研究与变形测试技术
1.4.1 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1.4.2 大坝混凝土断裂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
1.4.3 纤维混凝土断裂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
1.5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混凝土断裂损伤基础
2.1 概述
2.2 混凝土损伤力学基本概念
2.2.1 混凝土损伤破坏机理
2.2.2 混凝土损伤理论
2.2.3 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
2.3 线弹性断裂力学
2.3.1 裂缝的类型
2.3.2 裂缝尖端应力场与位移场
2.3.3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
2.3.4 断裂判据
2.4 混凝土断裂力学模型
2.4.1 虚拟裂缝模型
2.4.2 钝裂缝带模型
2.4.3 尺寸效应模型
2.4.4 双K断裂模型
参考文献
第3章 混凝土静、动力损伤本构理论
3.1 概述
3.2 单拉状态下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3.2.1 混凝土动力损伤及其演化规律
3.2.2 混凝土单拉动力损伤本构方程
3.2.3 损伤阈值应变与极限应变讨论
3.2.4 应用举例
3.3 单压状态下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3.3.1 混凝土静力损伤本构方程
3.3.2 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方程
3.3.3 损伤阈值应变与极限应变讨论
3.4 考虑初始弹模变化的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3.4.1 混凝土动力损伤及其演化规律
3.4.2 混凝土单轴动力损伤本构方程
3.4.3 损伤阈值应变与极限应变讨论
3.4.4 应用举例
3.5 双剪状态下混凝土静、动力损伤本构模型
3.5.1 混凝土静力双剪损伤本构理论
3.5.2 混凝土动力双剪损伤本构理论
3.5.3 应用举例
3.6 混凝土的孔隙黏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3.6.1 干燥混凝土的黏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3.6.2 饱和混凝土孔隙黏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3.6.3 真实水荷载下饱和混凝土的孔隙黏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混凝土静、动力断裂损伤模型
4.1 概述
4.2 混凝土Ⅰ型裂缝静、动力断裂损伤模型
4.2.1 混凝土Ⅰ型裂缝静力断裂损伤判据
4.2.2 混凝土Ⅰ型裂缝动力断裂损伤判据
4.2.3 算例分析
4.3 混凝土Ⅱ型裂缝静、动力断裂损伤模型
4.3.1 混凝土Ⅱ型裂缝静力断裂损伤判据
4.3.2 混凝土Ⅱ型裂缝动力断裂损伤判据
4.3.3 允许损伤尺度RⅡc的确定
4.4 混凝土Ⅲ型裂缝静、动力断裂损伤模型
4.4.1 混凝土Ⅲ型裂缝静力断裂损伤判据
4.4.2 混凝土Ⅲ型裂缝动力断裂损伤判据
4.4.3 允许损伤尺度RⅢc的确定
4.5 混凝土复合型裂缝静、动力断裂损伤判据
4.5.1 混凝土I、Ⅱ复合型裂缝静力断裂损伤判据
4.5.2 混凝土I、Ⅱ复合型裂缝动力断裂损伤判据
4.5.3 允许损伤尺度R(Ⅰ Ⅱ)c的确定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峰值荷载的混凝土起裂断裂韧度的研究
5.1 概述
5.2 基于峰值荷载的混凝土起裂断裂韧度实用解析方法
5.2.1 混凝土起裂断裂韧度的计算模型
5.2.2 试验验证与分析
5.2.3 起裂断裂韧度对软化曲线形状的敏感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混凝土结构裂缝尖端变形测量
6.1 概述
6.2 光纤传感器测量混凝土变形的基本原理
6.2.1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
6.2.2 埋入式光纤传感器与周围介质问的相互作用机理
6.2.3 MC-6型光纤应变测量仪简介
6.2.4 光纤传感器的制作与埋入
6.3 单拉状态下光纤传感器测量混凝土变形的力学模型
6.3.1 光纤传感器测量混凝土应变的力学模型
6.3.2 试验验证
6.4 光纤传感器测量混凝土结构裂缝尖端变形
6.4.1 试验概况
6.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试验研究与分析
7.1 概述
7.2 三峡重力坝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的试验测定
7.2.1 基于裂缝黏聚力的双K断裂参数的计算方法
7.2.2 试验概况
7.2.3 电测法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规律
7.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3 溪洛渡拱坝大坝混凝土断裂参数的试验测定
7.3.1 试验概况
7.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分析
8.1 概述
8.2 纤维混凝土增强增韧机理研究进展
8.2.1 纤维轴向拉拔模型
8.2.2 纤维斜向拉拔模型
8.3 纤维混凝土异型纤维轴向拉拔破坏模型
8.3.1 异型钢纤维轴向拉拔试验
8.3.2 异型纤维轴向拉拔力学模型
8.3.3 计算结果比较与分析
8.4 纤维混凝土纤维斜向拉拔破坏模型
8.4.1 纤维斜向拉拔试验
8.4.2 纤维斜向拉拔力学模型
8.4.3 计算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裂损伤数值模拟方法及工程应用
9.1 概述
9.2 传统有限元法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
9.2.1 有限元分析温度裂缝的基本原理
9.2.2 算例分析
9.3 扩展有限元法模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
9.3.1 扩展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9.3.2 算例分析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