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混凝土表层破坏处理:混凝土建筑物由于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原因,如受空蚀、磨蚀、冲刷、冻融、水化学侵蚀或机械撞击等因素作用而导致表层破坏的处理措施。
破坏现象 由于不同部位的表层与外界接触的条件不一样,因而破坏原因和现象也不同。过水面常见的破坏现象是出现麻面、骨料乃至钢筋外露、疏松脱壳和出现沟坑等;水位变化区及与水经常接触的部位常见的破坏现象是疏松脱壳或成块脱落;非过水面常见的破坏现象是裂缝和成块脱落等。
处理措施 首先是针对表层混凝土破坏的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如破坏是因为水流边界条件不好,应主要采取改善水流边界条件的措施;破坏是因为闸门运行方式不合理,应主要采取改善运行方式的措施;破坏是由撞击引起,应采取避免撞击的措施。
对已破坏部位进行修补的主要方法如下。①基面处理:根据破坏现象和修补方法的不同,可分别采用凿毛、凿槽、清除已破坏混凝土等方法。清除已破坏混凝土时,又可根据破坏程度和部位,分别选用人工凿除、人工结合风镐凿除、小型爆破结合人工凿除、钻排孔人工打楔凿除或机械切割凿除的方法。②修补方法:除裂缝可采取表面涂抹或粘补、凿槽嵌补或表面喷浆等修补方法外(见水工建筑物裂缝处理),其他破坏现象的修补方法一般均需清除已破坏混凝土,再用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回填整平。修补的具体方法是:当修补面积较大,深度大于20cm时,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包括膨胀混凝土和干硬性混凝土)、喷混凝土、压浆混凝土或真空作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20cm,可采用喷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回填;深度在5~10cm时,可采用普通砂浆或喷浆(素浆或挂网)填补;深度在5cm以下时,可采用预缩砂浆、干硬性砂浆、环氧砂浆或喷浆填补。当修补面积较小,深度大于10cm时,可用普通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或环氧混凝土回填;深度小于10cm时,可用预缩砂浆或环氧砂浆填补;深度在5mm左右的低凹小缺陷,也可用环氧石英膏填补。对修补面积不大并有特定要求的部位,可采用钢板衬护或其他材料镶补的方法。
1 前言: 工程建筑中,砼施工最为普片,主要应用在桥梁建筑工程,路面工程等。在砼构件的缺陷中,最容易在表面出现裂缝,特别是在环境因素恶劣的地区。导致构件的使用质量下降,甚至影响整体工程的内在质量和外观...
请补充描述一下什么混凝土的表层呀。这是新的名词概念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有两类,一是水泥混凝土板损坏,二是接缝破损。 水泥混凝土板损坏的原因: 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通常大多出现在高填方,半填半挖路段、填挖交界以及软土地基路段,主要是由于路...
混凝土破坏准则(1)
混凝土破坏准则 三轴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 -------古典 1.混凝土破坏准则的定义:混凝土在空间坐标破坏曲面的规律。 2.混凝土破坏面一般可以用破坏面与偏平面相交的断面和破坏曲面的子午线来表现。 (偏平面是与静水压力轴垂直的平面, 破坏曲面的子午线即静水压力轴和与破坏曲面成某一 角度θ的一条线形成的平面) (b) (1)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 rankine强度准则 )古典模型 按照这个强度准则,混凝土材料中任一点的强度达到单轴抗拉强度 ft 时,混凝土即达 到破坏。 σ1=ft ,σ2=ft, σ3= ft. 将上面的条件代入三个主应力公式中得到: 当 0 0 ≤θ≤ 60 0 度,且有 σ1≥σ2≥σ3 时,破坏准则为 σ1=ft. 即: cos 3 2 3 cos 3 2 2 1 2 JIf Jf t mt 可以得 0332,, 1221 fIJJI tCOSf 因为 JI 2
【学员问题】地基表层处理的规定?
【解答】1、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要求:
1)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
2)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
2、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规定。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
3、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
4、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三、四公路不应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
5、在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当为软土地基时,其处理措施应符合规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软基处理不当
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该首先探明地基承载力,然后采取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软基处理方案一般有:混凝土回填土方、石方、或砂砾、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土工布,土工格栅或以上两种方案组合等,但是施工时,往往由于采取软基处理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或处理不完善等给路基的稳定造成了隐患,形成路基的沉陷或滑移,最终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物理风化表现方式主要为:
a、风沙击打混凝土的表面,使得混凝土表面粗糙,失去光泽,严重者破坏混凝土,尤其是文物类的造型轮廓,使得文物面目全非。
b、温度变化也是物理风化的另一重要条件,自然状态下的混凝土受温度冷热交替变化的影响,会产生热胀冷缩,造成表面崩裂瓦解。
c、冻融风化是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受低温影响,结冰后产生膨胀力,造成岩石结构松散,逐渐发展到表层粒状脱落。
物理风化是一种机械风化,混凝土的化学成分没有得到改变,也没有形成新的矿物。紫外线对混凝土的颜色直接影响是使混凝土褪色,颜色鲜艳的混凝土会变得暗淡或者失去原有颜色。紫外线对混凝土的影响还没有系统的文献记载,我们将紫外线对混凝土的老化作用也归类到物理风化范畴。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活动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一方面引起混凝土的机械破坏,如树根生长对于混凝土的压力可达10kg/cm2~15kg/cm2,这能使根深入混凝土裂缝,劈开混凝土;另一方面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也可以使混凝土分解破坏。这一现象多发生在露天大型的文物上。此外,植物、藻类的生活和死亡分解可以形成腐殖酸,这种酸分解混凝土的能力也很强。
化学风化是指自然界发生的使得混凝土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表现方式有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化学风化来自于混凝土以外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以空气或水作为介质,与混凝土中的活跃化学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矿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