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配制及应用技术进行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检测与评价,以及耐久性设计等方面,从理论到实际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和设计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矿物质粉体是高性能混凝土的第六组份。为了达到低水灰比,还必须使用新型高性能减水剂。低水胶比、使用矿物质超细粉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是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长寿命的关键。
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可达百年以上,这是普通度混凝土所不能比的。
“与环境共生”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本书首次将国外最新动态介绍给我国读者,对混凝土技术今后发展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Wittmann教授及其夫人还特为本书撰写了“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潜力一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更透彻的阐述。
本书可供混凝土科技工作者、工作技术人员,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工业生产、施工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序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何谓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写为HPC)
第三节 混凝土如何达到高性能
第四节 本书介绍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
第一节 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选择
第二节 球状化水泥
第三节 调粒(级配)水泥
第四节 活化填料与活化水泥
第五节 超细水泥
第六节 现状与问题
参考文献
版 次:1页 数:355字 数:565000 印刷时间:2000-6-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502220860包 装:平装
用硅灰或者粉煤灰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
定义: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一般把C10--C50强度等级称为普通强度等级混凝土,C60--C90强度等级为高强度混凝土,C100以上称超高强混凝土。配制高强混凝土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说明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说明( 2013年度试行)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 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混凝 土,以耐久性为基本要求,在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制造的水 泥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取用 较低的水胶比和较少的水泥用量,在施工时采取严格的质量 控制措施,制备而成的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并具有较高的 耐久性能和良好的工作性能的混凝土。 公司自 2011 年起,陆续在银巴一标和东毛 A7 合同段开 展了高性能混凝土课题研究。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公司 2012年下发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指南》,随后公司在新建 项目逐步推广使用该技术。目前,省道 304线盐红公路一合 同段、利红路第二合同段及东毛 A5 合同段,在水下桩基、 桥涵下部工程、预制箱梁及现浇箱梁桥等分部分项工程中进 行了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混凝土构造物外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能,从低水灰比、坍落度、流动性等方面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是由高强混凝土发展而来的,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比高强混凝土更多、更广乏,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振动加压成型的的高强混凝土——工艺创新
在高效减水剂问世以前,为获得高强混凝土,一般采用降低W/C(水灰比),强力振动加压成型。即将机械压力加到混凝土上,挤出混凝土中的空气和剩余水分,减少孔隙率。但该工艺不适合现场施工,难以推广,只在混凝土预制板、预制桩的生产,广泛采用,并与蒸压养护共同使用。
(2)掺高效减水剂配置高效混凝土——第五组分创新
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高效减水剂是高强混凝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代表性的有萘系、三聚氰胺系和改性木钙系高效减水剂,这三个系类均是普遍使用的高效减水剂。
采用普通工艺,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可获得高流动性,抗压强度为60~100MPa的高强混凝土,是高强混凝土获得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是,仅用高效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损失较大的问题。
(3)采用矿物外加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第六组分创新
20世纪80年代矿物外加剂异军突起,发展成为高性能混凝土的第六组分,它与第五组分相得益彰,成为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部分。就现在而言,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入高效减水剂和矿物外加剂。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矿物外加剂,是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微粉辅助胶凝材料。例如:硅灰、细磨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等,它是利用微粉填隙作用形成细观的紧密体系,并且改善界面结构,提高界面粘结强度。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做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概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论要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矿物细粉掺合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大掺量矿物细粉活性粉末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优化技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典型工程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等。
本书可供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企业、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与建筑质量管理机构、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的科研、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课程、本科生选修课程教材使用。
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硅酸盐水泥。水泥中C3A含量应不大于8%,细度控制在10%以内,碱含量小于0.8%,氯离子含量小于O.1%。水泥中的C3A含量高、细度高,比表面积就会增大,混凝土的用水就会增加,从而造成混凝土落度损失过快,有时甚至会出现急凝和假凝现象,这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同时也将直接影响其耐久性,为了更好地达到各项指标,水泥的存放时间以3天为宜。
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具有减水、活化、致密、润滑、免疫、填充的作用,它能延缓水泥水化过程中水化粒子的凝聚,减轻坍落度损失。矿物掺合料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其各项指标应满足:粉煤灰的细度≤20%,烧矢量≤5%,含水量≤0%,氯离子含量≤0.02%。
外加剂与水泥相适应性、减水率、流动性、含气量、掺量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高速铁路外加剂宜采用聚羧酸系列产品,其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减水率不应低于20%,硫酸钠含量小于10%,碱含量不得超过10%,硫酸钠含量小于10%,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2%,含气量不小于3%。
含泥量、泥块含量也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含泥量、泥块含量过高,不仅能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易造成内部结构的毛细通道不能有效的阻止有害物质的侵蚀。对于高速铁路工程来说,细骨料应选用处于级配区的中粗河砂,砂的细度模数要求为2.3—3.O。
粗骨料宣选用二级配、三级配碎石,保持良好的级配能增加混凝土强度。在选择粗骨料时,一定要控制大骨科的含量,大骨料的含量超标,将直接影响保护层外侧混凝土的质量,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干裂纹,影响表观质量。碎石粒径宜为5mm-20mm,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级配良好,压碎指标不大于8%,针片状含量不大干10%,含泥量低于1.0%,骨料水溶性氯化物折合氯离子含量不超过集料质量的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