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配制及应用技术进行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混凝土的耐久性的检测与评价,以及耐久性设计等方面,从理论到实际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和设计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矿物质粉体是高性能混凝土的第六组份。为了达到低水灰比,还必须使用新型高性能减水剂。低水胶比、使用矿物质超细粉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是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长寿命的关键。
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可达百年以上,这是普通度混凝土所不能比的。
“与环境共生”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本书首次将国外最新动态介绍给我国读者,对混凝土技术今后发展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Wittmann教授及其夫人还特为本书撰写了“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潜力一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从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更透彻的阐述。
本书可供混凝土科技工作者、工作技术人员,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工业生产、施工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序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何谓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写为HPC)
第三节 混凝土如何达到高性能
第四节 本书介绍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
第一节 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的选择
第二节 球状化水泥
第三节 调粒(级配)水泥
第四节 活化填料与活化水泥
第五节 超细水泥
第六节 现状与问题
参考文献
版 次:1页 数:355字 数:565000 印刷时间:2000-6-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502220860包 装:平装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是什么?混凝土达到高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应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新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的技术特征是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应...
用硅灰或者粉煤灰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中国混凝土咨询网感谢您的关注 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 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 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 本技术主要是叙述防治裂缝的一些关键技术, 提 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 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 (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 )的选择、混凝 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 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 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2)技术指标 对于如何评价混凝土厚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 本技术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 法和评价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具有较高抗裂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原材料的选择、抗裂 混凝土配合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论文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学 生 班 级: 学 院 名 称: 工程技术学院 指 导 老 师: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日 摘 要 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国内外学者对高性能混凝土 的认识与定义,并详细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国内外的研究与 发展现 状,同时,还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是 20世纪 80 年代末 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 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 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 这种混凝土有 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 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区别于传统混凝 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 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 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
高性能混凝土是由高强混凝土发展而来的,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比高强混凝土更多、更广乏,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振动加压成型的的高强混凝土——工艺创新
在高效减水剂问世以前,为获得高强混凝土,一般采用降低W/C(水灰比),强力振动加压成型。即将机械压力加到混凝土上,挤出混凝土中的空气和剩余水分,减少孔隙率。但该工艺不适合现场施工,难以推广,只在混凝土预制板、预制桩的生产,广泛采用,并与蒸压养护共同使用。
(2)掺高效减水剂配置高效混凝土——第五组分创新
20世纪50年代末期出现高效减水剂是高强混凝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代表性的有萘系、三聚氰胺系和改性木钙系高效减水剂,这三个系类均是普遍使用的高效减水剂。
采用普通工艺,掺加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可获得高流动性,抗压强度为60~100MPa的高强混凝土,是高强混凝土获得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但是,仅用高效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损失较大的问题。
(3)采用矿物外加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第六组分创新
20世纪80年代矿物外加剂异军突起,发展成为高性能混凝土的第六组分,它与第五组分相得益彰,成为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部分。就现在而言,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入高效减水剂和矿物外加剂。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矿物外加剂,是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微粉辅助胶凝材料。例如:硅灰、细磨矿渣微粉、超细粉煤灰等,它是利用微粉填隙作用形成细观的紧密体系,并且改善界面结构,提高界面粘结强度。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资料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做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概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论要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矿物细粉掺合料、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大掺量矿物细粉活性粉末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优化技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典型工程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等。
本书可供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企业、混凝土搅拌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与建筑质量管理机构、政府建设管理部门的科研、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课程、本科生选修课程教材使用。
本书介绍了从高性能混凝土的提出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发展过程;论述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理论要点;从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方面介绍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详细分析了目前原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危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发展的方向;详细介绍了当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与几种配合比设计方法;翔实论述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特征,并介绍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同时,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号性能、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性能优化。书的最后分析了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