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篇 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HSCC-99):1 总则;2 主要符号;3 混凝土结构材料计算指标;4 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规定;5 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6 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 混凝土结构构造;8 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9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0 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和施工;11钢骨混凝土构件设计;12 混凝土施工;附录A 配制高强混凝土用粉煤灰的性能要求及需水量比试
本书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组织编写并于1999年完成的一份技术条例文件,并附有详尽的说明,用此代替1993年出版的本书第一版。书中介绍高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推广应用C50—C80级的高强混凝土提供了具体依据,弥补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中的空缺。在附录中还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发展方向。本书可供土建部门的设计施工人员、有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应用。
混凝土结构设计(A)综合版
A 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和次梁的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 修正因忽略次梁抗扭刚度而产生 的误差 )。 A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是( 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 )。 A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中,可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的是( 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 件 )。 C 采用(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有利于提高 框架结构建筑的横向侧移刚度,并且由于横向跨度小于纵向跨度,故而楼板的跨度较为 经济合理。 C 采用(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其优点在于 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 用较少。 C 采用( 混合承重体系 ),其优点是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C( 沉降缝 )是为了避免厂房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开裂和损坏
基本信息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科技>交通运输
内容简介
《移动模架设计、施工与养护技术指南》在调查了国内外移动模架的发展现状与珠江黄埔大桥多台移动模架设计、制造和养护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移动模架设计、制造、施工和养护的一般规定和要求,并对其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监测、维护评定等方面作出了较系统的规定。《移动模架设计、施工与养护技术指南》附件提供了珠江黄埔大桥采用的部分移动模架施工图解,对公路及城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移动模架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移动模架设计、施工与养护技术指南》可供从事桥梁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桥梁建设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移动模架设计、制造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2100433B
内容简介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与实例》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部分:范例。
第三部分:附有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深圳市建设局关于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二个文件内容。2100433B
《工程施工常用表格与制度范本选用指南》从工程施工单位标准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收集整理了大量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制度及工作标准的表格与范本,以供工程施工单位编制本企业标准制度时参考。《工程施工常用表格与制度范本选用指南》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办公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人力资源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财务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宏观规划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经营组织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环境保护及卫生防疫常用制度与表格、劳动保护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设备与材料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技术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质量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施工安全责任与教育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施工临时用电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消防管理常用制度与表格、伤亡事故及应急救援常用制度与表格等。
《工程施工常用表格与制度范本选用指南》通用性强、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基本上可满足现阶段工程施工企业编制本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的需要,也可供工程施工企业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工作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