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流体诱发振动的机理
第3章 流体诱发振动的计算
第4章 管束的振动特性
第5章 防振设计及防振措施
第6章 国内外标准规范介绍与展望
参考文献
《管壳式换热器流体诱发振动》根据国内外对换热器管束流体诱发振动的研究与实践已取得的成果,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两个方面论述换热器管束的流体诱发振动。全书共分6章,包括振动的事例与研究工作的进展、流体诱发振动的机理、流体诱发振动的计算、管束的振动特性、防振设计及防振措施、国内外标准规范介绍与展望。
这个可以在GB151中找到。 前端管箱型式代号 根据前端管箱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A型 :平盖管箱,管箱端部为平盖与管箱法兰通过螺栓、垫片来连接; (2) B型:封头管箱,管箱端部为椭...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那就是要CAD 图纸,外观设计 还是要电路设计, 你都没完整表达
管壳式换热器价格跟换热面积成正比,换热面积越大,价格越高。一般没有特殊要求的通豪列管换热器单个设备换热面积在10平方米之内,单价在900-1200元/平方米的换热面积,在10-50平方米换热面...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 赵晓曦 邓先和 陈 颖 王杨君 (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摘要 :壳程的传热强化是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回顾了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的发展。从流 场和温度场协同配合作用的角度出发 ,研讨高效强化传热管的发展途径。 指出壳程结构的优化必然同强化管束的优化组合相 联系 ,且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壳侧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对研究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传热强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强化管 ;壳程结构 ;计算流体力学 中图分类号 :TK124;TQ02113;TQ05115 文献标识码 :A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shellside of shell2and2tube heat exchanger ZHAO Xiao2xi , D
【学员问题】管壳式换热器?
【解答】1、管壳式换热器
它由许多管子组成管束,管束构成换热器的传热面。此类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换热器的管子固定在管板上,而管板又与外壳联接在一起。为了增加流体在管外空间的流速,以改善换热器的传热情况,在筒体内间隔安装了许多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体和两侧管箱上开有流体的进出口,有时还在其上装设有检查孔,为安置仪表用的接口管、排液孔和排气孔等。在换热器中,一种流体从一侧管箱(称为前管箱)流进管子里,经另一侧管箱(称为后管箱)流出(对奇数单管程换热器),或绕过管箱,流回进口侧前管箱流出(对偶数单管程换热器),这条路径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从筒体上的连接管进出换热器壳体,流经管束外,这条路径称为壳程。管壳式换热器是把管子与管板连接,再用壳体固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管壳式换热器》GB151-2014
《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和半容积式水加热器(U型管束)》CJ/T 163-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以消除或减少热应力。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①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联成一体,结构简单,但只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度差不大,且壳程不需机械清洗时的换热操作。当温度差稍大而壳程压力又不太高时,可在壳体上安装有弹性的补偿圈,以减小热应力。
②浮头式换热器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动,完全消除了热应力;且整个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机械清洗和检修。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较广,但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③U型管式换热器每根换热管皆弯成U形,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管板上下两区,借助于管箱内的隔板分成进出口两室。此种换热器完全消除了热应力,结构比浮头式简单,但管程不易清洗。
④涡流热膜换热器涡流热膜换热器采用最新的涡流热膜传热技术,通过改变流体运动状态来增加传热效果,当介质经过涡流管表面时,强力冲刷管子表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最高可达10000W/m2℃。同时这种结构实现了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防结垢功能。其它类型的换热器的流体通道为固定方向流形式,在换热管表面形成绕流,对流换热系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