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现有测量技术无法对霜层厚度进行准确监测,是影响热泵、制冷装置除霜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本项目拟引入光电子领域成熟的光电耦合原理,研究新型光电耦合霜层厚度监测方法,针对空气源热泵在我国长江流域冬季供暖时,频繁出现误除霜的实际问题,研究新型光电耦合除霜控制技术。研究过程拟采用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以及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思路,对霜层生长过程中,结霜条件、霜层微观形貌等问题进行机理研究;对光电耦合除霜控制技术,从最佳除霜时机与结束时机、霜层厚度最佳监控位置等方面进行现场中试研究;建立计算机仿真数学模型,对空气源热泵采用新技术后,除霜过程热力性能,进行全面的计算机仿真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有力推进霜层厚度监测技术的发展,完善冷表面结霜问题的机理研究,推动现有空气源热泵、制冷装置除霜控制策略的更新,提高空气源热泵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长江流域供暖能耗压力。
批准号 |
50708002 |
项目名称 |
光电耦合霜层厚度监测与空气源热泵除霜控制系统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3 |
项目负责人 |
王伟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20(万元) |
霜和冰是怎样形成的呢? 1、0℃以下结霜。 2、0℃以上化作水。 3、水流淌下来,汽化,而在化霜过程中,翅片上的水还有没有完全汽化干净,机组又进入了下一轮制热程序,机组又开始结霜,而霜就成冰了。空气中...
北京艾富莱为您解答: 水源热泵工作原理:水体分别作为冬季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通过输入少量的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即在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取”出来,释...
提倡环保拒绝燃煤,空气能热泵成采暖新主张 时值初秋七月,高温天气仍持续不降,南方许多人还在埋怨温度太高,诸事不便,但北方在不久的两个月后就将迎来寒冷的冬天了,一些有准备意识的民众已经开始给家里安装...
空气源热泵除霜性能的实验研究
空气源热泵除霜性能的实验研究——空气源热泵目前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冬季热泵翅片管式蒸发器表面结霜会对其性能造成很大危害。因此除霜性能是影响热泵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热泵除霜问题,实验测量了风冷热泵除霜的性能,研究了热泵除霜时各主要部件...
空气源热泵除霜性能的实验研究
空气源热泵除霜性能的实验研究——为了解决热泵除霜问题,实验测量了风冷热泵除霜的性能,研究了热泵除霜时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变化,研究结论对热泵系统除霜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空气源热泵冬季运行存在结霜问题,严重影响性能,掌握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的融霜特性与系统耦合机制是空气源热泵融霜过程优化的基础。本项目提出一种可实现融霜过程系统参数调节的新型除霜方式- - 显热除霜,采用理论、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析基于显热除霜的疏水性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的融霜特性。理论分析与可视化实验揭示除霜过程中翅片表面霜层融化、水膜运动的细微观物理特征,探索翅片表面的疏水特性对水膜流动强化的作用机制,阐明由其引起的各融霜流路换热非均匀性的机理,揭示制冷剂、翅片、霜层、水膜和空气的热质传递规律,建立非平衡过程的翅片管换热器融霜数理模型,进而构建出空气源热泵除霜循环模型,揭示融霜时系统宏观参数与系统融霜特性的耦合机制,提出空气源热泵融霜过程优化控制策略,采用非平衡热力学,优化除霜循环热力学特性,构建空气源热泵除霜循环优化与评价方法。本研究将为融霜过程优化与探索新型空气源热泵除霜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冷库除霜的方式:热气除霜(热氟除霜、热氨除霜)、喷水除霜、电气除霜、机械(人工)除霜等。
--适用大、中、小型冷库排管除霜直接把热的高温气态冷凝剂不经截流进入蒸发器,蒸发器温度回升,促使结霜层与冷排结合部溶化或继而剥落。热气融霜经济可靠,维护管理方便,而且其投资和施工难度也不大。不过热气融霜也有许多方案,通常做法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气体送入一蒸发器去放热融霜,让冷凝的液体再进入另一蒸发器吸热蒸发变为低温低压气体,然后回到压缩机吸口完成一个循环。
--多应用于大、中型冷风机除霜
定期用常温水喷淋冷却蒸发器,来融化霜层。喷水除霜虽然除霜效果很好,但它比较适合于空冷器,对于蒸发盘管来说,难以操作。也可以用冰点温度较高的溶液如5%---8%浓盐水喷洒蒸发器,阻止结霜形成。
--电热管化霜多用于中、小型冷风机;电热丝化霜多用于中、小型冷库铝排管
电加热除霜,对于冷风机然简单易行,使用便利;但对于铝排管冷库的情况,铝翅片安装电热丝的施工难度并不小,而且以后的故障率也比较高,维护管理难度较大,经济性也差,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小型冷库排管除霜适用冷库排管人工除霜比较经济,最原始的除霜方法。较大的冷库用人工除霜不现实,仰头操作难度大,体能消耗过快,在库内滞留时间过长有害身体健康,除霜不易彻底,有可能造成蒸发器变形,甚至可能砸坏蒸发器导而致冷媒泄漏事故发生。
空气源热泵冬季制热运行存在结霜问题,严重影响性能,掌握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的融霜特性与系统耦合机制是空气源热泵融霜过程优化的基础。本项目采取理论分析、建模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揭示了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的融霜特性,为融霜过程优化与探索新型除霜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单个翅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手段实现了结霜/融霜过程细微观物理特征的可视化观测和霜层热工特性参数的测量,探究了具有不同接触角的翅片表面对结霜/融霜过程的影响,揭示了疏水性翅片的抑霜和融霜机理。结果表明,接触角越大的表面其抗凝露和抑霜效果越好。融霜时,超疏水表面的霜层能够整体从表面快速脱离,有利于缩短融霜时间和减少耗热量。重点研究了翅片表面融霜水的滞留机理及影响因素,指出接触角滞后△θ是造成融霜水滞留的原因,接触角θ则决定了滞留液滴的形态,并且翅片表面存在最大滞留液滴,其半径由θ和△θ共同决定。融霜水在亲水表面铺展形成薄薄的水膜,而在超疏水表面凝聚成微小的球形水珠,且分布稀疏,超疏水表面的滞留水量比亲水表面减少了79.8%。普通表面的滞留水量及分布受结霜程度影响,而超疏水表面则不受影响,改变融霜温度对融霜水滞留几乎没有影响。建立了滞留融霜水的预测模型,研究了θ和△θ对最大滞留液滴半径、分布密度及滞留水量的影响,当接触角在110°~150°范围内,该模型精确度较高。以翅片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显热除霜方式,模拟研究了除霜过程中制冷剂温度、流量对除霜效率和时间的影响。同时,通过构建翅片管换热器结霜/融霜实验系统,研究了亲水型、普通型和超疏水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结霜/除霜特性。结果表明,超疏水型换热器的抑霜效果最佳。亲水型、普通型和超疏水型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的滞留水量占结霜量的比例依次为27.5%、25.2%和18.1%,超疏水型翅片管换热器除霜耗时短,消耗能量少,选用这类翅片管换热器更有利于空气源热泵的高效运行。以空气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空气源热泵除霜循环的系统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空气源热泵结霜/除霜过程中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与传热传质现象。通过构建空气源热泵除霜实验系统,对显热除霜和逆向除霜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除霜过程中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压缩机功率、供水温度、能耗等参数,总结了两种除霜方式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空气源热泵除霜控制策略提供了基础。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