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8部门联合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的阶段性目标和政策措施,推动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维护国家资源和生态安全。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别),其中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别)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耕作层厚度平均达25厘米以上;试点休耕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的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初步解决,试点地区轮作面积达500万亩;完成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到2030年,全国耕地质量状况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全国不宜耕作土地全部退出耕种。
《规划》要求,要因地制宜,采取“养”“退”“休”“轮”“控”综合措施,探索耕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之路。一是实施耕地分类管理。按照质量水平和污染程度,将耕地划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三类,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建立耕地质量考核制度。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作为政府考核评价依据。探索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对经营期内造成耕地地力降低的,限制其享受有关支农政策。三是建立和完善耕地休养生息支持政策。完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助政策,支持各类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等工作。中央财政对轮作休耕试点予以补助支持,保证农民种植收益不降低。四是建立耕地休养生息保障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耕地质量提升各项措施的监督考核,督促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依法保养耕地。 五是加快建立耕地污染防控治理体系。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强污染源监管,防止工业企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废物处理处置等对耕地环境造成影响。
《规划》强调,各级政府要抓紧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耕地草原河湖资源禀赋与保护修复效果的监测评价,定期监测《规划》实施情况和资源保护修复进程,实现监测与评价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2100433B
关于印发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6]24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国 土 资 源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水 利 部
农 业 部
国 家 林 业 局
国 家 粮 食 局
2016年11月18日
翁孟勇谈《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2013-06-21 中国公路网 【声明】:转载《中国公路》《中国交通信息化》《中国高速公路》《中国公路文化》《...
尊敬百度用户您城乡规划局获悉该局加快推进拆迁盐城市便仓镇新陈村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进程严格按序推疏治堵工程各项工作并具体安排近三迁计划实施案制定工作拆迁条紊进行
对于烟台购房者来说最关心的一定是,房价!2015年是十足的“楼市政策调控年”,央行双降,利率达到24年最低水平,公积金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降至20%。2016年房价走势预测会怎样?烟台自2016年后三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
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
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6日电(记者关俏俏、李志浩)新疆加速修复库鲁斯台草原,“叫停”378眼机电井,杜绝草原垦荒和地下水超采。
库鲁斯台,蒙古语意为“苇湖”,因地处塔额盆地南部,当地人又称其为“南湖”,草原中心地势平缓,汇集了10余条支流的额敏河自东向西南流过,在盆地中央形成了大片湿地,成为众多野生动物和迁徙水鸟的栖息地。
在牧民叶斯汗别克的青年时代,“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牧民放牧的真实写照。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景象逐渐成为回忆。
随着大面积开荒、超载过牧、乱砍滥伐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日益猖獗,库鲁斯台草原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萎缩,林木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稀有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水土资源矛盾日益加剧。
“刚开始家里只有几只羊,后来变成数百只,家家户户都这样,牛羊越来越多,草越来越矮。”叶斯汗别克说,当牛羊漫山遍野地啃食草场,一块块如同牛皮癣的黄色斑点越来越多,而滥开乱垦加速草原的萎缩和沙化,每年春秋风沙不断。
2015年底,新疆决定加速修复库鲁斯台草原,逐步实施退地减水、草场禁牧休牧、机电井关停等遏制草原退化的措施。
“草原腹地曾经是塔城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区域,地下水位已降至地下170米-180米。”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张岗介绍,为使地下水位恢复,当地退减超过21万亩耕地,关停了12座采砂场和378眼机电井,同时对其余1519眼机电井安装“井电双控”计量设施,以杜绝地下水超采。
为补充地下水,塔额盆地6座中型水库每年枯水期期间,还下泄不少于10%的库容水量作为生态基流,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下泄超过6000万立方米水,源源不断输向库鲁斯台草原。
随着库鲁斯台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核心区禁牧封育围栏后,330户牧民以及近27万头(只)牲畜将陆续退出草场,还草原水草丰茂的昔日美景。
作者:关俏俏 李志浩
《来安县汊河镇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已编制完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对本规划(草案)进行公示,征询利害关系人及公众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规划。
公示内容:
一、规划范围
即汊河镇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在城乡空间、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统筹布局。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城镇定位与发展目标
新滁城融入长三角先行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一体化发展区,科技创新与生态宜居新城。
四、发展目标
以立足皖东,依托南京,面向长三角为视角,以承接、创新为主旨,以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和谐为目标,逐步把汊河镇建设成为产业新兴化、城镇新型化、生态休闲化、产城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城区。
五、镇域规划
规划形成一个镇区、两个新型社区、三个中心村、五个自然村的镇域村镇体系。
等级 数量 名称 职能体系
一级(镇区) 1 汊河镇区
(汊河新城) 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创新生态宜居新城。
二级(新型社区) 2 相官、文山 进一步完善社区职能及设施配套,参照城市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同时依托自身发展基础发展一、三产业,吸纳周边村庄人口聚集。
三级(中心村) 3 徐庄、孙郢、坝头 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居民聚集点,重点完善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配置,兼为周边自然村服务,村庄职能以发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度假等相关功能为主。
四级(自然村) 5 汪波荡、湖塘、段庄、兴隆、小李庄 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居民聚集点,完善相关设施配置为村庄居民服务,产业类型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
六、城镇发展规模
近期(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为13.1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为22平方公里。
七、城镇空间规划
城镇空间形成“一城双片 两轴五区”的总体规划结构。
“一城双片”:通过空间功能布局与组织,形成魅力老城发展片区及水岸新城发展片区两大整体结构。魅力老城片重点依托现状汊河镇区及经济开发区,重点进行品质提升建设,增加城镇活力,打造魅力老城片区;水岸新城片区主要包括汊河城镇拓展区,以城市化标准进行高品质建设,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的品质新城建设空间。
“两轴五区”:在城市两大片区的架构之下,通过内部主要交通导向及功能布局的组织下,形成城市两大交通发展轴及五大功能发展片区。
即通过104国道及长江大街两条内部主要交通线,作为架构起城市发展的主要轴线。
老城门户示范片区:作为汊河老镇区所在区域,通过提质增效等规划路径的实施,成为汊河重要门户区,彰显安徽第一印象。
产业发展片区:作为现状经济开发区所在区,重点作为产业组团进行打造,为汊河发展提供助推。
活力城心片区:是未来汊河新城的城市发展中心,以城市级标准进行重点打造。
产城融合片区:作为老城产业发展片的互补与协调区,重点进行宜居空间的构建,打造与产业区协调共荣的融合发展片区。
旅游发展片区:结合汊河水乡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于新城片区南片打造汊河镇旅游发展片区,有力带动汊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八、主要规划图纸
2100433B
日前,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
《纲要》指出,要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要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提升国土开发质量、规范国土开发秩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纲要》提出了加快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的总体目标。到2030年,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土开发强度不超过4.62%,城镇空间控制在11.67万平方千米以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质进展,国土开发的协调性大幅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大幅下降,坚守耕地“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万平方千米以上。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海洋开发保护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更加完善,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纲要》部署了全面协调和统筹推进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综合整治和区域联动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开发格局,推进建设国土开发集聚区和培育国土开发轴带。二是构建分类分级全域保护格局,依据环境质量、人居生态、自然生态、水资源和耕地资源5大类资源环境主题实施分类保护。三是构建综合整治格局,修复与提升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和海岛地区的国土功能。
《纲要》提出,要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设置“生存线”,严格保护耕地和水资源;设置“生态线”,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设置“保障线”,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建设用地、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安全。
《纲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尽快组织开展省级国土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完善资源环境、产业、投资、财税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部门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