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绪论
第1篇材料篇
第1章工程材料的性能
1 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 1 1强度与塑性
1 1 2弹性与刚度
1 1 3硬度
1 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 2 1冲击韧性
1 2 2疲劳强度
1 3工程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
1 3 1物理性能
1 3 2化学性能
1 3 3工艺性能
思考题
第2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和二元合金
相图
2 1金属的晶体结构
2 1 1晶体的概念
2 1 2实际晶体结构
2 2金属的结晶与同素异构转变
2 2 1纯金属的结晶
2 2 2晶粒大小及控制
2 2 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2 3合金及合金的相结构
2 3 1合金
2 3 2合金的相结构
2 4二元合金相图
2 4 1匀晶相图
2 4 2共晶相图
2 4 3包晶相图
2 4 4共析相图
2 5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和铁碳合金
相图
2 5 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与性能
2 5 2铁碳合金相图
思考题
第3章钢的热处理
3 1钢的热处理概述
3 1 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 1 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3 2整体热处理方法
3 2 1退火
3 2 2正火
3 2 3淬火
3 2 4回火
3 3钢的淬透性
3 3 1淬透性的概念
3 3 2淬透性对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
影响
3 3 3影响淬透性及淬硬深度的因素
3 3 4淬透性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3 4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3 4 1钢的表面淬火
3 4 2化学热处理
3 5其他热处理工艺简介
3 5 1真空热处理
3 5 2可控气氛热处理
3 5 3形变热处理
3 5 4超细化热处理
3 5 5高能束表面改性热处理
3 6热处理工件的结构工艺性
3 6 1热处理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3 6 2和结构工艺性有关的其他要求
思考题
第4章工业用钢与铸铁
〖〗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目录4 1概述
4 1 1钢的分类与牌号
4 1 2杂质对钢质量的影响
4 1 3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4 2工程结构用钢
4 2 1工程结构用钢概述
4 2 2碳素结构钢(非合金结构钢)
4 2 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4 3机械结构用钢
4 3 1优质的、特殊质量的非合金结构
钢(优质碳素结构钢)
4 3 2特殊质量的机械结构用合金钢
4 3 3易切削钢
4 3 4铸钢
4 4滚动轴承钢
4 5工具钢
4 5 1工具钢概述
4 5 2刃具钢
4 5 3高速工具钢
4 5 4模具钢
4 6不锈钢、耐热钢和低温钢
4 6 1不锈钢
4 6 2耐热钢
4 6 3低温钢
4 7特殊物理性能钢
4 8铸铁
4 8 1概述
4 8 2铸铁石墨化
4 8 3铸铁分类
4 8 4常用铸铁的牌号、性能与应用
思考题
第5章非铁合金及粉末冶金
5 1铝及铝合金
5 1 1纯铝
5 1 2铝合金及其强化处理
5 1 3铝合金分类及其应用
5 2铜及铜合金
5 2 1纯铜
5 2 2铜合金
5 3其他非铁合金简介
5 3 1钛及钛合金
5 3 2镁及镁合金
5 3 3锌及锌合金
5 4铸造轴承合金与粉末冶金
5 4 1铸造轴承合金
5 4 2粉末冶金
思考题
第6章非金属材料
6 1聚合物材料
6 1 1聚合物的分类
6 1 2塑料
6 1 3橡胶
6 1 4纤维
6 1 5涂料
6 1 6粘合剂
6 1 7功能聚合物材料简介
6 2陶瓷
6 2 1淘瓷材料的性能特点
6 2 2常用工程结构陶瓷
6 3复合材料
6 3 1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6 3 2树脂基复合材料
6 3 3金属基复合材料
6 3 4其他类型的复合材料
思考题
第7章工程材料的合理选用
7 1机械零件合理选材的基本原则和
步骤
7 1 1使用性原则
7 1 2工艺性原则
7 1 3经济性原则
7 1 4可持续发展原则
7 1 5选材的基本步骤
7 2机械零件的失效分析
7 2 1零件失效及失效形式
7 2 2失效分析
7 3常用零件选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 3 1以防止过量变形为主的选材
7 3 2以抗磨损性能为主的选材
7 3 3以抗疲劳性能为主的选材
7 3 4以综合力学性能为主的选材
7 3 5选材时的注意事项
7 4典型零件(轴)的选材及热处理
7 4 1轴概述
7 4 2轴的主要性能要求和分类
7 4 3轴类零件(机床主轴)的选材与
工艺路线实例
思考题
第2篇成形篇
第8章铸造成形
8 1概述
8 2铸造方法及其应用
8 2 1造型材料和模样
8 2 2铸造工艺图、模样和芯盒
8 2 3浇注系统和冒口
8 2 4手工造型和制芯
8 2 5综合工艺分析举例
8 2 6机器造型与制芯
8 3合金的熔炼与浇注
8 3 1合金的熔炼
8 3 2铸型浇注
8 4铸件清理和常见缺陷分析
8 4 1铸件的落砂和清理
8 4 2铸件常见缺陷分析与挽救措施
8 5特种铸造
8 5 1熔模铸造
8 5 2压力铸造
8 5 3金属型铸造
8 5 4离心铸造
8 5 5陶瓷型铸造
8 5 6挤压铸造
8 5 7磁性铸造
8 5 8石墨型铸造
8 5 9其他特种铸造方法
8 6铸件的工艺设计
8 6 1合金铸造性能
8 6 2铸造工艺设计
8 7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8 7 1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设计的
要求
8 7 2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设计的
要求
8 7 3铸造方法对铸件结构设计的
要求
8 8铸造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思考题
第9章塑性成形
9 1概述
9 2金属塑性成形理论基础
9 2 1金属的塑性变形基础
9 2 2金属的可锻性
9 3锻造
9 3 1自由锻
9 3 2模锻
9 4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9 4 1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
9 4 2模锻工艺规程的制订
9 5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9 5 1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9 5 2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9 6冲压
9 6 1冲压设备
9 6 2冲模
9 6 3冲压基本工序
9 6 4冲压件工艺规程的制订
9 7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
9 7 1冲压件的形状
9 7 2冲压件的尺寸
9 7 3冲压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9 8其他塑性成形方法
9 8 1挤压
9 8 2轧制
9 8 3拉拔
9 8 4精密模锻
9 8 5粉末锻造
9 8 6液态模锻
9 8 7超塑性成形
9 8 8高速高能成形
9 8 9计算机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10章连接成形
10 1概述
10 1 1焊接方法及其分类
10 1 2粘接(胶接)
10 1 3铆接
10 2电弧焊接基础知识
10 2 1电弧焊的基本知识
10 2 2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10 2 3焊接结构力学
10 2 4焊接缺陷及分析
10 2 5焊接材料
10 3常用焊接方法
10 3 1埋弧焊
10 3 2氩弧焊
10 3 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0 3 4电阻焊
10 3 5摩擦焊
10 3 6扩散焊
10 3 7钎焊
10 3 8等离子弧焊与切割
10 3 9电子束焊
10 3 10焊接新技术及其发展
10 4常用材料焊接
10 4 1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10 4 2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10 4 3异种材料的连接
10 5焊接件结构设计
10 5 1焊接结构件的材料选用
10 5 2焊接工艺方法的选用
10 5 3焊缝结构的合理设计
10 5 4焊接接头及坡口形式
10 6粘接
10 6 1概述
10 6 2粘结剂
10 6 3粘接接头的设计
10 6 4粘接工艺
10 6 5粘接的应用举例
10 7铆接
10 7 1概述
10 7 2铆钉
10 7 3铆接工具
10 7 4铆接工艺
思考题
第11章其他工程材料的成形
11 1塑料制品的成形
11 1 1概述
11 1 2塑料的一次成形
11 1 3塑料的二次成形
11 1 4塑料的二次加工
11 2橡胶制品的成形
11 2 1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
11 2 2橡胶的成形方法
11 3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形基础
11 3 1粉体的制备技术
11 3 2特种陶瓷成形工艺
11 3 3特种陶瓷烧结
11 4复合材料的成形
11 4 1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11 4 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11 4 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思考题
第12章快速成形技术
12 1概述
12 1 1快速成形技术原理
12 1 2快速成形技术的实现
12 1 3快速成形方法分类
12 1 4快速成形的特点
12 1 5快速成形的应用
12 1 6快速成形的发展趋势
12 2熔融沉积快速成形
12 2 1工艺原理
12 2 2工艺特点
12 2 3成形设备
12 2 4成形材料
12 2 5影响因素分析
12 2 6应用实例——叶轮原型制作
12 3其他快速成形工艺简介
12 3 1光敏树脂液相固化成形
(SLA)
12 3 2分层实体制造(LOM)
12 3 3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12 3 4三维打印(3DP)
12 4逆向工程技术概述
12 4 1逆向工程的定义
12 4 2逆向工程的工作流程
12 4 3逆向工程系统的组成
12 4 4逆向工程与产品创新
12 4 5逆向工程的应用
思考题
第13章零件结构成形工艺分析
13 1零件毛坯成形方法的选择
13 1 1零件毛坯成形方法的选择
原则
13 1 2常用材料成形方法的比较
13 2典型零件毛坯成形方法的选择
13 2 1轴杆类零件
13 2 2盘套类零件
13 2 3支架箱体类零件
13 3零件成形方法选择的技术经济
分析
13 3 1零件成形的技术经济分析
概述
13 3 2铸件的生产成本分析
13 3 3锻件的生产成本分析
13 3 4焊接件的生产成本分析
思考题
参考文献 2100433B
《高等学校教材: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是按照高等学校教改要求,以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对现有的相关教材进行必要的分析,汲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并结合相关院校的教改成果及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
《高等学校教材: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精选内容、强调应用、注重能力培养,以选材一改性一成形为主线,将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既突出共性,又兼顾个性;从理论上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材料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并着重叙述了材料改性的原理、方法、性能、用途和各种成形技术的原理、方法、工艺和结构要求。
常见的工程材料及其作用有:1.水泥,用作混凝土的胶凝材料;2.钢筋,用于钢筋混凝土中,增强钢筋混凝土抗弯抗拉能力;3.混凝土,用做建筑物柱,梁,板及道路桥梁等;4.砂,石子,用做混凝土骨料,砂浆骨料等...
离市区40公里远,所有工程材料从市区运至工地,是否存在工程材料超运距问题,应如何计算,是否有依据文件?谢谢大家踊跃交流,求助!!! 你对预算材料费的组成可能没有概念,预算材料费=(材料出厂价+运输费+...
涨跌都有合同约定(应该允许或者是不允许调整)。只能掌握材料价格(涨跌)走向的,只能需要多少卖多少。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之焊接成形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之焊接成形
土木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3)
. 1 / 81 广义上的土木工程材料是人类建造建筑物时所用一切材料和制品的总称,种类极为繁多。 1. 按主要组成成分分类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 有机材料 复合材料 图 0.1 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2. 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可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 建筑功能材料三大类。 3.按材料来源分类 根据材料来源, 可分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而人造材料又可按冶金、 窑业(水泥、 玻璃、 陶瓷等)、石油化工等材料制造部门来分类。 一般把各种分类方法经适当组合后对材料种类进行划分。如装饰砂浆、沥青防水材料等。 二、土木工程材料在土建工程中的地位 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土木工程材料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 第二,土木
前言
绪论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应用基础
第一节工程材料的性能
第二节材料学基础
第三节钢的热处理
第四节工程材料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金属材料的成形工艺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形工艺
第二节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
第三节金属材料的连接工艺
第四节粉末冶金成形工艺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非金属材料的成形工艺
第一节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
第三节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切削加工
第一节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零件表面的常规加工方法
第三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特种加工
第一节电火花加工
第二节电解加工
第三节超声波加工
第四节高能束加工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一节数控加工技术
第二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
第三节柔性制造技术
第四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制造业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机械制造业的环境污染
第二节机械制造业的环境保护技术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本书是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金工教学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教材之一。它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指南》为指导进行编写的。本书内容包括铸造成形、锻压成形、焊接成形、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成形、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材料成形方法的选择等。它涉及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除切削加工成形以外的大部分工程材料的成形方法与工艺。每节后附有适量的练习题。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认真总结了金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经验,在精选传统成形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现代工业制造工程中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特别注重介绍了当前材料成形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供高等工科院校近机类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职工大学师生选用,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各使用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条件,对书中内容有所取舍。
本书主要讲解每种材料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形方法及装备、成形工艺以及成形新技术。本书的主要特点:
(1) 以产品制造过程为基础,讲述材料成形技术的基础知识。读者可以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全局角度,学习和体会各种材料成形技术的工程应用。
(2) 强化工程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编者的科研、生产实践和教学经验,每章介绍一个典型工程实例,完整描述实际产品的全部制造过程。工程综合实例以本章学习的成形技术为主,兼顾其它章节的技术内容。
(3) 围绕成形技术的三个方面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形方法与工艺、工程应用。每一章内容的教学主线为:基本原理―成形方法及设备―成形工艺―成形新技术―工程综合实例―阅读材料―本章小结―思考题。
(4)设有专业术语的英汉对照。本书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在各章节增加了常见材料成形技术专业术语的英文翻译,并在附录中配有材料成形技术专业术语的英汉对照表。
(5) 每一章设置一篇趣味性阅读材料。讲解有关本章内容的背景知识,包含成形技术的发展历史、发明过程、历史人物、相关事件、工程应用实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