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项目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变截面悬臂梁(牛腿)、板柱节点、剪力墙、浅梁、厚板、结构柱(弯剪破坏)等复杂应力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创新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 1.提出考虑裂缝影响的压杆-拉杆模型 (STM),能够较好的解决钢筋混凝土深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问题,经试验研究发现深梁受剪尺寸效应规律,提出一个折减系数使传统STM能够考虑梁高尺寸效应。提出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破坏机理模型和简化计算方法;基于建立的国内外受剪试验数据库,对我国规范公式校准;掌握复杂应力状态下梁的剪切受力特性,澄清剪切失效机理; 2.发现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冲切受力行为的空间结构整体受力的特点,建立冲切破坏机理模型;建立国内外冲切试验数据数据库,提出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提出板柱结构防连续倒塌的构造设计建议,提出冲切破坏后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 3.利用ATENA、ABAQUS等软件开展有限元分析,系统地揭示了复杂受力混凝土结构从整体(荷载-挠度曲线)到局部(裂缝和应力分布)的非线性性能,合理解释了深梁受力及尺寸效应、变截面悬臂梁、板柱节点、弯剪破坏柱等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 4.提出基于分离式模型和非线性分析结果的遗传演化算法(GESO),适用于(开洞)深梁、(开洞)剪力墙等复杂应力构件的配筋优化计算; 5.提出确定复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稳固性的不规则指标,用以帮助快速识别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最严重撤柱位置,包括规则的、阶梯型的、以及具有底部大空间的不规则结构,并采用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不规则指标的可靠性; 6.提出非均匀粘结应力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发现了弯剪破坏柱在反复荷载下的整体变形特点及不同变形分量对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基于变形分量刚度损伤指标,可准确判断试验柱的最终破坏模式。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丰硕,具有创新性,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体系,并可作为完善我国相关规范的参考依据。 2100433B
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形式,其基本技术框架已形成,但结构体系的复杂化仍要求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目前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十分完善,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引导也不充分。本项目以复杂受力混凝土结构为主要对象,包括开洞深梁、牛腿、桩基承台、基础板柱节点等,利用数字散斑动态应变测量、应变栓钉、智能混凝土骨料以及分布式光纤应变测试等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二维和三维混凝土结构中具有局部受力特征的剪切、冲切、非均匀约束、累积损伤、反复荷载效应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探究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本质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相互作用机理。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非线性应力场演化分析和考虑混凝土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拓扑优化方法,统一应力场模型和压杆-拉杆模型。考虑失效模式、破坏机理,对复杂受力混凝土结构进行基于应力路径的失效概率分析,在基于性能设计框架内,完善复杂受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一、验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二、计算信息1. 几何参数截面类型: 矩形截面宽度: b=300mm截面高度: h=500mm2. 材料信息混凝土等级: 0 fc=19....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结构?结构是指用来承受荷载或者其他作用的空间骨架体系。那么就不难理解混凝土结构就可以认为是指用混凝土做成的能够承载的空间骨架体系,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小构件,它不配筋)、普...
点击 http://www.c-cc.cn/soft/soft_list.asp?classid=6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搜索你要的东西了不过里面有好多东西都不是免费的,要积分才能下载的如果你幸运的话可以...
35顾炜-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研究进展
中国预应力技术五十年暨第九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 2006 年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研究进展 顾炜 1 王寿生 2 熊学玉 1,3 (1、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3、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 提要 体外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多应用于桥梁和建筑结构以及 结构加固补强之中。其设计与无粘结预应力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在对比分析国 内外规范相关设计条文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体外预应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体外力筋 极限应力取值,体外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和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体外束 自由长度等方面;并提出体外预应力结构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极限应力 刚度 最大裂缝宽度 自由长度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sign Theory for External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复杂地质隧道围岩稳定与结构设计理论》以作者近年来从事复杂地质隧道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复杂隧道围岩稳定与结构设计为主线,系统阐述复杂地质隧道围岩稳定理论体系与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详细介绍软岩隧道开挖面变形计算理论、岩溶隧道岩盘水力破坏与衬砌水压力计算理论、寒区隧道洞口段温度场计算理论与围岩弹塑性分析以及强震山区隧道洞口段抗震设计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复杂地质隧道围岩稳定与结构设计理论》依托具体工程案例,对复杂隧道围岩及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诸多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严密分析,对实际工程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价。
批准号 |
50778113 |
项目名称 |
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傅学怡 |
负责人职称 |
研究员 |
依托单位 |
深圳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30(万元) |
《复杂条件下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理论与实践》共分六章,结合已建成的金安桥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丰富和发展了复杂条件下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理论,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创新性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坝混凝土材料选择、基本力学特性及动力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