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釜式蒸发器指将管束和蒸汽空间设计在同一壳体内用于蒸汽发生的一类换热器。
釜式蒸发器壳体的直径管束直径较大,蒸汽空间在壳体上方,即位于管束上侧。管束在同一管板上有两个通道口,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被加热的流体介质流动于传热管中,蒸发则在壳侧进行。
型号 规格 | DFZF-300 | DFZF-500 | DFZF-700 | DFZF-1000 |
蒸汽压力(Mpa) | 0.15 | 0.15 | 0.15 | 0.15 |
真空度(Mpa) | 0.08 | 0.08 | 0.08 | 0.08 |
加热面积(㎡) | 1.1 | 1.45 | 1.8 | 2.3 |
冷凝面积(㎡) | 3 | 3.2 | 3.6 | 4.5 |
冷却面积(㎡) | 0.6 | 0.7 | 1.85 | 1.1 |
受槽容积(L) | 76 | 100 | 125 | 140 |
外形尺寸(mm) | 1700×1000×3000 | 2100×1200×3200 | 2400×1300×3400 | 2400×1300×3720 |
适用于制药、食品、保健品、口服液、果汁、化工、轻工等工业液体物料的浓缩蒸镏,并可用于回收酒精及其它溶剂的简单回收提取。本设备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结构紧凑,形式美观,本设备由冷凝器、冷却器、气液分离器、浓缩罐、联接管、受液槽六个部件,浓缩罐为夹套结构,冷凝器为列管式,冷却为蛇管式、浓缩比重达1.35-1.45。
型号 规格 | 100L | 200L | 300L | 500L | 700L | 1000L | 1500L |
蒸汽压力(Mpa)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蒸发能力(Mpa) | 60 | 80 | 100 | 120 | 150 | 180 | 180 |
加热面积(㎡) | 0.6 | 0.8 | 1.1 | 1.2 | 2 | 2.5 | 2.5 |
冷凝面积(㎡) | 2 | 2.5 | 3 | 3.5 | 4.5 | 5.5 | 5.5 |
冷却面积(㎡) | 0.55 | 0.75 | 1.1 | 1.5 | 1.5 | 2.2 | 2.2 |
电机功率 (kw)) | 0.55 | 0.75 | 1.1 | 1.5 | 1.5 | 2.2 | 2.2 |
转速(r/min) | 30 | 32 | 32 | 32 | 32 | 32 | 32 |
釜式蒸发系统的特点:
1) 釜式蒸发器的料液是从蒸发器的顶部加入,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成膜状下降,并在此过程中蒸发增浓,在其底部得到浓缩液。降膜式蒸发器可以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例如在0.05~0.45Ns/m2范围内)物料。
2) 由于溶液在单程型蒸发器中呈膜状流动,传热系数较高。
3) 停留时间短,不易引起物料变质,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
4) 液体滞留量小,降膜蒸发器可以根据能量供应、真空度、进料量、浓度等的变化而采取快速运作。近常数,
5) 由于工艺流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而不是靠高温差来推动,可以使用低温差蒸发。
6) 釜式蒸发器适用于发泡性物料蒸发浓缩,由于料液在加热管内成膜状蒸发,即形成汽液分离,同时在效体底部,料液大部份即被抽走,只有少部份料液与所有二次蒸汽进入分离器强化分离,料液整过程没有形成太大冲击,避免了泡沫的形成。
设备换热面积可调整:每件热元件(板片)的尺寸,小的可到0.03㎡,大的可达4㎡以上,每台设备的换热面积,小的可达0.5㎡,大的可达1900㎡以上。由于换热板容易拆卸,通过调节换热板的数目或者变更流程就可以得到最合适的传热效果和容量,只要利用蒸发器中间架,换热板部件就有多种独特的机能。这样就为用户提供了随时可变更处理量和改变传热系数K值或者增加新功能的可能。
热损失小:因结构紧凑和体积小,蒸发器的外表面积也很小(和管式降膜蒸发器相比),因而热损失也很小,通常设备不再需要保温。
系指将管束和蒸汽空间设计在同一壳体内用于蒸汽发生的一类换热器。
升膜、降膜中的这个膜指的是,蒸发器在操作过程中原料液是沿着加热管壁呈传热效果最佳的膜状流动。升膜式蒸发器:是原料液从蒸发器底部进入,被2次蒸汽带动,沿着管往上流。降膜式蒸发器:是原料液从蒸发器顶部进入...
升膜、降膜中的这个膜指的是,蒸发器在操作过程中原料液是沿着加热管壁呈传热效果最佳的膜状流动。 升膜式蒸发器:是原料液从蒸发器底部进入,被2次蒸汽带动,沿着管往上流。 降膜式蒸发器:是原料液从蒸发器顶部...
钛材防腐蚀,物料腐蚀性强就要用钛,不过很贵。板式蒸发器是可以用钛材来做的,所以你说的两个是不存在对比性的。板式蒸发器的一些特点:优点:1.体积小、占用空间小,与膜蒸发器一样可实现负压蒸发。2.适用于热...
干膨式与满液式蒸发器
干膨式与满液式蒸发器——稿件介绍了干膨式与满液式蒸发器各自的优缺点及相互差异。
蒸发器的构造、种类繁多,其原始的构造形式特别适用于制糖工业方面。蒸汽夹套式单效真空蒸发器早在1812年就用于糖液的蒸发,1829年出现了多次利用蒸汽的多效蒸发设备。
随着工业的需要和发展。蒸发器构造的形式也逐步改进。例如先以横管加热式取代了夹套加热式,再改进成为竖管加热式,而后者在广泛使用中又继续得到改进。为了避免溶液静压强的影响,创造了液膜蒸发器。为了提高生产强度,又创造了加热室在外的蒸发器和强制循环蒸发器。此外。节省加热蒸气的办法。除了将二次蒸气加以利用成为多效蒸发外,还可借二次的绝热压缩,使其温度升高而能再度用于原蒸发器,以作为加热蒸气,如此操作的蒸发器称为热泵蒸发器。这些改进和创造,都以蒸发的基本原理以及与其生产强度有关的许多因素的研究为依据。
各种不同构造的蒸发器的特征如下:
加热面形状和位置—夹套、蛇管、直管、加热室在内或在外;
蒸发器本身的放置方法—横卧、竖立、倾斜;
溶液的循环方法—自然循环、强制循环。
若按操作方法。蒸发设备也同样可以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类。
但不管哪一类蒸发器,都由加热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也称沸腾室,是用饱和蒸汽间壁加热使物料沸腾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一种加热器,分离室也称蒸发室。溶液在加热室受热沸腾汽化后,产生的二次蒸气中带有大量的液滴,利用蒸发室突然增大的蒸发空间使液滴凝聚沉降而与蒸气分离。
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和升膜式蒸发器的区别在于,料液是从蒸发器的顶部加入,在重力作用下沿管壁成膜状下降,并在此过程中蒸发增浓,在其底部得到浓缩液。由于成膜机理不同于升膜式蒸发器,故降膜式蒸发器可以蒸发浓度较高、粘度较大(例如在0.05~0.45Ns/m2范围内)、热敏性的物料。但因液膜在管内分布不易均匀,传热系数比升膜式蒸发器的较小,仍不适用易结晶或易结垢的物料。
由于溶液在单程型蒸发器中呈膜状流动,因而对流传热系数大为提高,使得溶液能在加热室中一次通过不再循环就达到要求的浓度,因此比循环型蒸发器具有更大的优点。溶液不循环带来好处有:(1)溶液在蒸发器中的停留时间很短,因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2)整个溶液的浓度,不象循环型那样总是接近于完成液的浓度,因而这种蒸发器的有效温差较大。其主要缺点是:对进料负荷的波动相当敏感,当设计或操作不适当时不易成膜,此时,对流传热系数将明显下降。
制冷百科
众所周知,中央空调的四大部件分别是,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这其中,作为空调系统心脏的压缩机,其种类和特点相较于其他三部件更要为人所熟知。此外,蒸发器则是其中另一个关键部件,关于蒸发器的种类和特点,你是否了解呢?今天制冷百科就向各位详解下干式、满液式和降膜式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的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但是其优点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的充注量大约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的1/2~1/3左右。
满液式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的换热。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和管内传热的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降膜式蒸发器
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是从换热器的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满液式蒸发器,以及满液式机组,比起干式蒸发器/干式机组来说传热效率更高,出水温度与蒸发温度的趋近温差小,沿程阻力小,适合循环量大的机组(比如离心机),制冷效果好。但是制冷剂充注量要求大,并且需要专用的回油系统,帮助压缩机回油。
满液式就是冷媒在铜管与壳管之间,而冷冻水在铜管里面流动,干式就是他两相反。冷媒在铜管里蒸发,水在铜管与壳管之间流动,他们主要用于热泵空调上。在工业低温冷水机一般都是用普通那种干式的蒸发器。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
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
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
②制冷剂充灌量大;
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
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
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
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
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
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
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