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粉砂土路基病害分析
1.1粉砂土分布概况
1.2粉砂土路基病害现状
1.3粉砂土路基病害原因
1.4粉砂土路基研究现状
第2章 粉砂土基本性质
2.1粉砂土物理性质
2.2粉砂土化学性质
2.3粉砂土路用性能
2.4本章小结
第3章 粉砂土路基毛细水破坏及控制
3.1毛细现象分析
3.2毛细水对粉砂土的影响
3.3毛细水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3.4粉砂土毛细水上升控制技术
3.5本章小结
第4章 粉砂土路基沉降控制技术
4.1工程概况
4.2模型建立
4.3计算结果
4.4结果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5章 粉砂土综合稳定技术及应用
5.1水泥稳定粉砂土
5.2纤维稳定粉砂土
5.3石灰粉煤灰稳定粉砂土
5.4水泥粉煤灰稳定粉砂土
5.5工程应用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6章 粉砂土高填方沉降控制技术及应用
6.1工程分析
6.2碎石桩处治技术
6.3冲击压实处治技术
6.4处治效果现场检测
6.5本章小结
第7章 粉砂土路基井点降水技术及应用
7.1井点降水概述
7.2井点施工基本方法
7.3井点降水工程实例
7.4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水稳定性的设计建议
8.1影响因素分析
8.2工程处置建议
第9章 粉砂土路基拼接差异沉降控制技术
9.1粉砂土路基拼接差异沉降分析
9.2差异沉降计算方法
9.3差异沉降特性分析
9.4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
9.5粉砂土路基拼接差异沉降控制
9.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首先对粉砂土的分布进行介绍,然后分析路基病害及危害,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施工、养护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粉砂土的基本性质、毛细水破坏分析、毛细水上升控制、毛细水对粉砂土路用性能的影响、毛细水上升数值模拟及设计建议、路基变形及设计建议、粉砂土综合稳定技术及应用、高填方沉降控制技术及应用、井点降水技术及应用、基于水稳定性的设计建议等。
1、常规程序,看图纸,设计了处理就施工,没设计就不做,意思就是按图施工,没有问题,如有疑问,施工方可以向设计方提出咨询 2、设计地面线比原地面高出2m,说明路基已经到路堤的部位,也就是淤泥的位置已经离...
你既然知道专业名词 弹簧土 其实我们常说橡皮土 换填是最好的方法 剩下的什么加强都是增加相当大的成本 没必要采用 哦 顺便说下 北方适合灰土施工 你也可以考虑
软土地基路基施工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
粉砂土路基施工 (2)
粉砂土是一种工程性质较差的路基填料, 施工工艺不合理的情况下, 通常压 实度很难满足要求, 路基压实度不足一方面可能导致路基承载力不足, 引起整个 路面的结构性破坏; 另一方面使雨水或其他自由水侵入的可能性增大, 路基水稳 性差。施工时粉砂土含水量高且很容易发生翻浆, 含水量低会造成压实后路基表 层起皮、松散的问题,造成层问结合不良,形成工程隐患。 粉质砂土压实质量的好坏, 关键问题是压实工艺, 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 土 质、土的含水量、碾压层的厚度、压实机械性能与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和 地基的强度等。 粉砂土路基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1、影响粉砂土压实的主要因素 粉砂土与粘性土、 砂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不同。 其粉粒含量高, 粒径比 较均匀,粘土颗粒含量极少,塑性指数低,毛细管发育,水稳定性差,常规的压 实方法和工艺难以压实。 按照现行的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工艺填筑的粉质砂土路 基,
粉砂土路基施工
粉砂土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粉砂土是一种工程性质较差的路基填料, 施工工艺不合理的情况下, 通常压 实度很难满足要求, 路基压实度不足一方面可能导致路基承载力不足, 引起整个 路面的结构性破坏; 另一方面使雨水或其他自由水侵入的可能性增大, 路基水稳 性差。施工时粉砂土含水量高且很容易发生翻浆, 含水量低会造成压实后路基表 层起皮、松散的问题,造成层问结合不良,形成工程隐患。 粉质砂土压实质量的好坏, 关键问题是压实工艺, 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 土 质、土的含水量、碾压层的厚度、压实机械性能与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和 地基的强度等。 粉砂土路基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一、影响粉砂土压实的主要因素 粉砂土与粘性土、 砂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不同。 其粉粒含量高, 粒径比 较均匀,粘土颗粒含量极少,塑性指数低,毛细管发育,水稳定性差,常规的压 实方法和工艺难以压实。 按照现行的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
【学员问题】软土定义及软弱路基处理方法略议?
【解答】一、软土定义
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细粒土)。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和泥炭质土。《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 83-91)。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称为淤泥;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但大于或等于1.0的土称为淤泥质土。当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5%,而小于10%时称为有机质土;当有机质含量大于10%,小于等于60%以及大于60%者,分别称为泥炭质土和泥炭。《地基规范》、《岩土规范》。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定义软土路基:天然含水量大于等于35%和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0;十字板抗剪强度小于35kPa.
性质: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渗透性低;压缩性高;不均匀(长加有厚薄不均的砂性土);稳定历时长;抗剪强度低;具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取样困难,一般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确定其性质。
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点。通过软土地区的路基易发生坍滑和沉陷等病害。因此,软土地区的路线应尽可能选择软土薄的地带通过。在沿河软土地带或古盆地内应避免从软土地区的中部通过,在低缓丘陵地区路线应尽可能避免从封闭或半封闭洼地通过,在山间谷地内应避免从下卧岩层面横向坡度较陡处通过,在辽阔的沉积平原上应尽可能远离河流、湖塘或人工渠道。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应注意防治路堤坍滑和沉降。
二、常用加固方法: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加固和处理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属于改善地基方面的,主要有换土、抛石挤淤、爆破排淤、砂井、砂垫层、电渗排水、侧向约束等。属于改善荷重结构形式的,主要采用反压护道、柴排、轻质填料等。这些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为了增强效果,节约用地和建筑材料等,还可采取综合措施。
1、换土适用于软土层位于地表,土层较薄和易于排水施工的情况。
2、抛石挤淤适用于积水洼地,水不易抽干,软土层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情况。
3、压护道 是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的低于路堤的护道,使路堤下地基土不被挤出和隆起,适用于非耕作区和取土不困难的情况。
4、砂井是在地基中打钻孔灌砂,按一定规格排列,可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强度,适用于软土层较厚和路堤较高的情况。
5、排水砂垫层 是在路堤底部的原地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砂层,使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以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
6、侧向约束是在路堤两侧坡脚打入木桩、板桩、钢筋混凝土桩,或设置片石齿墙等,以限制基底软土的旁挤。
7、现在有些国家用塑料网格织物铺垫在软土层上,再在其上铺填碎石并建路基,既可提高软土层承载能力,又可使软土层含水通过塑料网渗出排除,软土层则逐渐变得密实和稳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本书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作用机理研究、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后处理研究、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在扩宽工程中的应用。除了理论研究成果,作者还详细讲述了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在黄土地区的应用,变刚度后处理路基技术的工程实例,以及后处理技术在扩宽改造工程、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加固处理既有构筑物地基中的应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
第3章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4章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第5章 后处理路基工后沉降变形预测
第6章 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后处理技术
第7章 后处理加宽路基变形性状的数值模拟分析
第8章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
第9章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FORTRAN程序部分代码